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小磊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講師)

鎖定
劉小磊,1980年8月生於山東濟南,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講師,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博士後,專業方向為電影歷史及理論,主講課程《中國電影史》、《世界電影史》、《電影理論思潮》、《中國文學史》、《外國文學史》、《影片分析》等。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曾參與華語青年影像論壇影展活動,陽光傳媒集團《楊瀾訪談錄》《天下女人》週年慶典大型活動策劃。出版專著兩部,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1] 
中文名
劉小磊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山東濟南
出生日期
1980年8月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後
專業方向
藝術與傳播
學術代表作
《中國早期滬外地區電影業的形成(1896-1949)》
職    稱
講師

目錄

劉小磊簡介

專業方向為電影歷史及理論,主講課程《中國電影史》、《世界電影史》、《電影理論思潮》、《中國文學史》、《外國文學史》、《影片分析》等。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曾參與華語青年影像論壇影展活動,陽光傳媒集團《楊瀾訪談錄》、《天下女人》週年慶典大型活動策劃。出版專著兩部,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劉小磊著作

1,專著:《中國早期滬外地區電影業的形成(1896-1949)》中國電影出版社2009年
2,合著:《北京電影學院的現代童話》中國青年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

劉小磊文章

1,《生活在別處:〈八英里〉》,發表於《當代電影》2003年第6期總117期
2,《種族的記憶:〈上帝之城〉》,發表於《當代電影》2004年第1期總118期
3,《個體生存價值的錯位與迴歸:〈一路順風〉》,發表於《當代電影》2004年第3期總120期
4,《文學語言與影象語言——從〈玉觀音〉談文學劇本改編》,發表於《電影文學》2004年第4期
5,《三重鏡像下的窺視:》,發表於《當代電影》2004年第5期總122期
6,《心與心的交戰:<靠近>》,發表於《當代電影》2005年第3期總126期
7,《結構,解構與重建——香港近20年黑幫電影敍事語言的轉變》,發表於《黃海學術論壇》第五輯,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8,《華語大片與受眾信用策略》,發表於《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9,《中國電影方誌研究——探尋中國電影史研究的新視點》,發表於《當代電影》2006年第6期總135期
10,《對符號化敍事説再見——淺談近年國產藝術電影的轉變》,發表於《當代電影》2007年第4期總第139期
11,《從傳入的途徑與方式看中國電影早期發展格局》,發表於《電影藝術》2007年第2期總313期
12,《“左右”相合以為愛——訪王小帥》,發表於《電影藝術》2008年第3期總321期
13,《多元與互動——中國早期地方電影製作業的特點》,發表於《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14,《病中答客問——有關<中國電影發展史>及其他》,發表於《電影藝術》2009年第5期
15,《多重隱喻下的含混想象》,發表於《電影藝術》2010年第1期
16,《堅守精神的流浪》,發表於《電影藝術》2010年第4期
17、《“影”的界定與電影在中國傳入伊始的再考辯》,發表於《電影藝術》2011年第5期
18、《“家族模式”與“美學觀念”的一次嘗試——論但杜宇與上海影戲公司》,發表於《當代電影》2011年第9期
19、《華資崛起與電影在香港的初興》,發表於《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1年第3期
20、《生命之樹:敍事電影的反敍事化》,發表於《藝術研究》2011年第11期
21,《我們是這樣長大的:陳果〈細路祥〉》,發表於《電影評介》2003年第8期
22,《華語同志電影:窺視與救贖的終結》,發表於《電影評介》2003年第9期
23,《人性污點的饕餮大餐:觀〈無間道2〉》,發表於《電影評介》2003年第11期
24,《愛的“七宗罪”:〈情事〉解讀》,發表於《電影評介》2004年第1期
25,《尷尬的寫實與寫意:〈地下鐵〉》,發表於《時尚財富》2004年第2期
26,《記憶K時代的碎片》,發表於《中國之韻》2006年第8期
27,《受眾為王?!——透視消費時代》,發表於《中國之韻》2006年第10期
28,《遁形的青春——中國本土偶像劇的尷尬與無奈》,發表於《中國之韻》2007年第4期
29,《堅持對應內心的自我表達》,發表於《電影藝術》2012年第4期
30,《56億的愛與哀愁》,發表於《中國報道》2011年第8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