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子泉

(宜昌學生聯合會領導人)

鎖定
劉子泉(1904~1930.10),名光藻,字顯卿,生於湖北興山縣琚坪。1926年,在湖北省第三師範學校讀書時加入國民黨。同年11月,考入國共合作時創辦的國民黨湖北省黨務幹部學校,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 年3月,學習結業,受中共湖北區執委和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的派遺,以農運員的身份回到家鄉與劉子和一道籌建國民黨興山縣黨部,並任峽口區黨部常務委員。同年9月,中共興山縣委建立後,劉子泉任縣委委員,負責軍事工作。1928年11月,任中共巴興歸縣委軍事委員。1930年5月,巴興歸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後,任軍事部長。同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十九師建立後,任師長。劉子泉努力團結和改造“神兵”,建立革命武裝;深入虎穴,策動兵變;指揮紅軍在攻打曾家嶺,圍攻萬户沱、巧奪朱家嶺、火燒厚朴寺、兩克興山縣城等數十次戰鬥中獲勝,保衞和發展了蘇區。他是巴興歸蘇區革命武裝的創始人。1930年10月,在黨內“左”傾錯誤的影響下,劉子泉被內部錯殺,終年26歲。1986年4月5日,宜昌行署民政局批准劉子泉為因公犧牲。同年11月12日,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批准承認劉子泉生前黨籍。 [1]  [3]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劉子泉
別    名
光藻
籍    貫
湖北興山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30年10月 [1] 

目錄

劉子泉人物生平

劉子泉,又名劉光藻。1904年出生於湖北省興山縣。劉子泉的父親劉文輝,當時是川東、鄂西一帶的龍頭老大。雖然出生於封建家庭,但劉子泉從小就富有正義感,看不慣地主惡霸對貧苦百姓的欺凌和壓榨。7歲時,他跟着父親習武,並練得一手好刀法。10歲入私塾,習讀經史。“五四”青年運動爆發後,他開始接受進步思想。
1923年,劉子泉考入了宜昌湖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在學校,他因為受到進步教師祖山竹、冼百言的教誨,開始接受革命思想,並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的愛國學生運動,被推舉為宜昌學生聯合會主席。1923年秋,劉子泉加入了國共合作時期的中國國民黨。
1925年,“五卅慘案”的發生,激起了宜昌學生們的極大憤慨。身為學生聯合會主席,劉子泉積極組織宜昌各校學生,走上街頭,散發傳單、張貼標語、演講遊行,有力地推動了宜昌地區革命運動的發展。
1926年,經組織介紹,劉子泉考入董必武主辦的湖北省黨務幹部學校。學習期間,他多次聆聽董必武、錢介磐、陳潭秋、張太雷等革命先驅的講課,並悉心研讀《共產黨宣言》等革命書籍,廣泛接觸軍事方面知識,對社會現實有了更為深切的瞭解和認識,逐步堅定了他獻身革命事業的志向。同年底,經共產黨員黃大禎介紹,劉子泉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
組織“神兵”開展武裝鬥爭
1927年3月,劉子泉從湖北省黨務幹部學校結業後,回到家鄉興山,參與籌建國民黨興山縣黨部,後任峽口區黨部常務委員。期間,還把革命思想傳輸給同鄉青年,在他的引導和影響下,弟弟劉光藩以及朋友黃立鈞、文昌洪等都先後走上了革命道路,投身農民運動。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興山社會秩序極為混亂,“棒匪”盛行,縣長無須任命,誰的勢力大誰當,人心惶惶不可終日。農民為了抵禦“棒匪”,自發組織自衞武裝——“神兵”,其宗旨是“合眾自救,假神以自勵”。劉子泉敏鋭地意識到“神兵”是一根聯絡當地農民的紐帶。此後,他便藉此向“神兵”宣傳革命思想,發展羣眾性革命組織。短短几個月時間,就在家鄉拉起了100多人的“神兵”隊伍,其中,還有共產黨員10多人。
1927年8月,興山劣紳朱暢垓勾結國民黨楊森叛軍殘部、流落秭歸為匪的李漢臣、鐘鼎等部約兩百人,企圖奪取興山縣政權。這羣烏合之眾經峽口竹溪墓時,燒殺擄掠,無惡不作。琚坪的“神兵”忍無可忍,紛紛向劉子泉請戰,誓與“棒匪”決一死戰。
劉子泉請示中共興山縣委後,精心部署了黃糧“神兵”和琚坪“神兵”聯合殲擊“棒匪”的戰鬥。8月29日,兩支“神兵”協同配合,經過激戰,“棒匪”企圖逃竄,劉子泉指揮“神兵”用罐子炮轟擊匪巢。戰鬥很快結束,“棒匪”被全殲,匪首李漢臣、鐘鼎被俘獲,繳獲槍支數十支,“神兵”無一人傷亡。
為了把“神兵”改造成革命武裝,發展為革命勢力,中共興山縣委派劉子泉打入“神兵”組織,在全縣各地設立佛堂,發展壯大“神兵”組織,並掌握其領導權,做改造“神兵”的工作。
當時,劉子泉主要採取3種方式改造‘神兵’。一是選派優秀共產黨員進入“神兵”隊伍,擔任“神兵”代表,層層掌握其領導權;二是對“神兵”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和紀律約束,提高他們的軍事、政治素質;三是每次戰鬥後,進行實戰總結,分析勝敗原因,使他們從信“神”的觀念轉變到相信自己的力量,逐步破除對“神”的迷信,朝着共產黨指引的方向轉變。
1927年9月,中共興山縣委從“神兵”中抽調20多人,建立了共產黨指揮下的興山縣人民自衞局,劉子泉任局長。同時,他還在自衞局內設“大道會”總佛堂,自任“神兵”總代表,統轄全縣“神兵”千餘。此後,興山“神兵”隊伍快速發展。高潮時期,全縣“神兵”隊伍發展到5000餘人,擁有長槍、短槍、土銃4000多支,土炮、罐子炮10多門。
通過思想引導和隊伍建設,這些“神兵”逐步成長為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力量。
1927年秋,中共興山縣委成立,劉子泉任軍事委員,負責軍事工作。期間,他率興山“神兵”與鄰縣“神兵”聯合,攻打曾家嶺,圍攻萬户沱,巧奪朱家嶺,擊斃國民黨獨立第四師副團長黃思榮,生擒匪首鄭順,一時聞名遐邇,被巴歸興軍民譽為“常勝將軍”。
1928年3月,劉子泉與黃大鵬等率興山、巴東“神兵”舉行武裝暴動,一舉攻克巴東縣城,槍殺敵縣長。同年11月,中共巴歸興縣委成立,劉子泉任軍事委員。
1929年8月,駐宜昌城郊國民黨軍四十三軍劉漢義旅為擴充勢力,邀請興山“神兵”助其攻打鄂西清鄉區獨立第五師駐宜昌城內的郭汝棟旅,劉子泉奉縣委指示率百餘“神兵”前往增援並伺機策反。擊敗郭汝棟旅後,劉子泉受到國民黨軍四十三軍師長楊其昌的器重,被委任為團長。中共鄂西特委聞訊後,立即派易吉光、劉子和前往協助劉子泉策反。不料此舉引起敵軍部的懷疑,劉子泉於12月被解職回鄉。
為建立革命根據地屢建奇功
針對當時的革命形勢,遵照特委指示,劉子泉將原自衞局餘部和巴歸興三縣‘神兵’隊伍統一整編,於1929年底,在興山組建了中國工農紅軍鄂西遊擊大隊。同時,在黃糧、平邑、下灣、公坪等4個區成立區游擊隊,全縣游擊隊員達數千人。
1930年4月,巴歸興蘇區創立,劉子泉任巴歸興蘇維埃政府軍事部長。
同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鄂西遊擊大隊奉命首次攻打興山縣城。根據敵人縣城防守兵力較少的情況,劉子泉下令兵分三路攻打縣城,分頭“吃”掉敵人。5月17日,劉子泉率部撲向縣城,中路直搗縣府,左路攻打縣保衞團,右路截擊逃竄之敵。兵分三路,處處獲勝,一舉首克興山縣城,繳槍80餘支,斃、俘敵20多人。
此戰之後,鄂西遊擊大隊隨即奉命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十九師,下轄4個連,劉子泉任師長。
這支由興山“神兵”改造發展成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十九師,在劉子泉的率領下,轉戰巴歸興,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兩次“圍剿”,建立了巴歸興革命根據地。他“因戰制宜”,率領紅軍戰士與當地反動武裝開展鬥爭,牽制了敵人,保衞了紅軍主力。
1930年9月,劉子泉率部再攻興山縣城。當時,敵人兵力倍增,武器精良,三處駐守,互相策應。他集中兵力,率部從城東、城西兩處同時攻城,使敵首尾不能相顧,兩處得手後,全力合圍敵縣政府。敵守軍土崩瓦解,狼狽逃竄,敵縣長從廁所破牆竄逃。此戰,共斃傷敵軍10餘人,繳槍80餘支、子彈數千發,取得了二克興山縣城的勝利。
劉子泉率領紅軍第四十九師用兵如神,連戰連捷,民心大快,令敵人上下震驚,聞風喪膽。據1934年國民黨《湖北縣政概況》記載:劉子泉率部連克興山縣城“盤踞經年,人民至今猶談虎色變”。
錯誤“肅反”劉子泉蒙冤被害
興山縣委黨史辦黨組成員、史志辦辦公室主任高光成説:“劉子泉雖然年輕,但智勇雙全,英勇善戰,無論是在改造‘神兵’方面,還是在開闢和保衞巴歸興蘇區的鬥爭中,都屢建奇功,所以,他在蘇區軍民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和影響力。”
然而,由於王明“左”傾路線的影響,這位年輕的紅軍師長卻因為“肅反”,獻出了年輕的生命,使得紅軍失去了一位卓越的將才,巴歸興革命根據地也由此淪陷喪失。
1930年9月17日,巴歸興縣委在巴東甘坪召開全體會議,總結兩克興山縣城的經驗教訓。會上,剛來蘇區不久的鄂西特委巡視員李文軒在“左”傾路線的影響下,道聽途説,捕風捉影,無限上綱,對劉子泉進行無端指責,並違背組織原則,武斷地要撤銷劉子泉師長職務,讓劉子泉去放馬或派往白區工作,師長由黃大鵬接任。
李文軒的錯誤所為,激起了紅軍第四十九師大部分指戰員的不滿。他們揹着劉子泉到蘇維埃政府找李文軒説理。李文軒聽到吵鬧聲後拒而不見,並避開出走。李文軒的行為更加激起了指戰員們的憤怒,在追趕中,劉子泉的勤務兵鍾榮山開槍鳴警,失手打死了李文軒。
事情發生後,劉子泉根據縣委決定,對肇事的兩位連長和勤務兵各罰50軍棍。可是縣委卻懷疑劉子泉存有異心,決定將劉子泉秘密處決。這年10月,縣委謊報軍情,説敵人兵分三路包圍了根據地。劉子泉根據軍情,親自部署,將3個連分三路阻擊敵人,保衞根據地。部隊調走後,縣委以召開緊急軍事會議為名,派人秘密將劉子泉砍死於巴東縣甘坪。隨後,又分頭殺死了連長張光乾、嚴昌奎和勤務兵鍾榮山等人。
“甘坪事件”純屬黨內“左”傾冒險主義危害造成的惡果,給革命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巴歸興蘇區一代驍將、紅軍師長劉子泉犧牲時,年僅26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組織為劉子泉徹底平反。1986年初,中共宜昌地委組織部對劉子泉的死因作了一個全面的調查,結果表明是“肅反錯殺了紅軍師長劉子泉”。中共宜昌地委組織部文件《關於恢復劉子泉同志黨籍的請求報告》中這樣表述:“劉子泉是我黨的好同志,生前政治立場堅定,光明磊落,英勇善戰,是巴歸興蘇區人民武裝的創始人之一,在創建巴歸興蘇區的革命鬥爭中做出了很大貢獻。”
1986年11月12日,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關於承認劉子泉同志生前黨籍請求的批覆》這樣表述:“承認劉子泉同志生前的黨籍,入黨時間為一九二六年冬。”
劉子泉含冤死去56年後,終於得到了平反。 [1-2]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博物館編著,勇者無畏 為國捐軀的八百將校,光明日報出版社,1995.08,第374-375頁
  • 2.    阮仲謀、鄧先兵、聶興龍,紅軍師長劉子泉的悲壯人生,2018.06.21,三峽日報,第A4版:特別報道
  • 3.    中共興山縣委組織部、中共興山縣委黨史辦公室、興山縣檔案館編,中國共產黨湖北省興山縣組織史資料 1927-1987,湖北人民出版社 , 1994.08,第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