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子均

(重慶市渝北區武術協會名譽主席)

鎖定
劉子均,男,峨嵋派武術家,重慶市渝北區武術協會名譽主席。13歲開始習武。2007年3月,在第二屆香港國際武術大獎賽上獲得“特別金獎”和“最佳創意獎”。2008年被選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參加了重慶的傳遞活動。在第三屆世界傳統武術節的比賽中獲得第二名。
中文名
劉子均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0年9月28日
職    業
武術家
主要成就
第二屆香港國際武術大獎賽冠軍
出生地
重慶

劉子均伸張正義

武術名家劉子均 武術名家劉子均 [1]
1920年9月28日,劉子均出生在四川省江北縣(現重慶市渝北區前身)復興鄉書院村(今屬北碚區)的一個自耕中農家庭,因四代同堂人口多,父母每年辛勤耕種所收20餘石穀子只能艱難維持生計。雖然家不富裕,但倫理道德教育卻絲毫沒有放鬆。祖父經常對子均講鄰里親友誠信、正直為人的許多人和事。那些忠孝為本,以誠待人,寧可虧己,不能虧人,和諧友善,耿直做人的道理在他幼小的心靈上刻下了永不磨滅的記憶。他決心學好知識,掌握技能,勤奮工作,正義為民,為國效力。復興鄉遜敏小學是一所著名的書院,13歲的劉子均在那裏讀六冊。仲夏一天下午放學後,子均與10多個同學在河邊洗澡,被流氓成性、常欺壓同學的惡少顏雲楚(16歲)無故用鵝卵石重擊肝軀部位,劉胸腹部頓時烏紫一大塊,疼痛難忍,其弟等三人只好將他摻扶回家。爺爺見子均內傷嚴重,雖氣憤,但礙於顏父是袍哥仁字號大爺,霸道一方,農家窮小子有理也無處可伸,只得忍氣吞聲,不敢與之理論。為給子均治傷,爺爺請來當地賀家拳第三代傳人、中醫師、子均的表叔周南浦,用內服外敷之法醫治內傷,同時教他內功心法,以助療傷。半年之後,劉子均內傷痊癒才返校讀書,並正式拜周為師,課餘早晚練拳習武,不出四年,已練成一身好武藝。惡少顏雲楚繼續在班上為非作歹,如在課堂上多次掏出生殖器當眾玩弄;在運動場上稱王稱霸,稍不如意,便對其他同學拳腳交加;在放學路上,他多次口出下流語言,動手動腳調戲女同學朱新萍,……。班主任謝正德等老師多次教育,但顏仍不思悔改,依舊我行我素。無奈之下,劉子均便每天與朱一道同行,護送她安全回家,深受師生好評。劉子均雖看不慣惡少顏雲楚為非作歹的言行,但為了遵守校規,不給教師增添麻煩,從未與他發生正面衝突。1937年春,學校舉行畢業典禮離校後,便約顏在土地石壩赤膊對打,決一勝負。顏自恃身強力大,仗勢欺人習以為常,哪裏將劉放在眼裏。他一開始便拳腳交加,猛補過來,連續進功;劉借力躲閃,避其猛功,趁機側身靠近,猛出一拳,擊中顏面部,頓時鼻血長流。緊接着,子均抓住顏右腕反剪,臀腿並用,將顏摔倒在地,他仍拼命反抗,劉心存仁念,往其手臂上再重擊兩拳,使之無法自起,只得連聲認輸,表示“以後再也不敢欺負人了”。這時,子均才主動將他扶起,擦掉鼻血,然後自回家。不料顏回家後,向其惡父告狀,要子均由家長陪同,手持雞公,鳴鞭掛紅,賠禮道歉,否則“全家傾家蕩產!”爺爺和父親見大禍臨門,動員子均委曲求全,上門道歉,但子均曉之以理,拒絕顏家無理要求。爺爺為保全家老小安全,忍氣吞聲,隻身前往同仁寨代孫上門“道歉”,這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1939年,日本帝國主義瘋狂發動侵華戰爭已強佔大片國土,已考入中華職業學校的劉子均,懷着對日寇的仇恨,刻苦學習修機技術,還經常到實習車間幫工人師傅幹活,將學到的理論知識用於實踐,各科成績均列班級之首。此時,他已拜從河北來渝的武術名師馮寶生為師,學習六合門功夫。每天晚上,他都要從學校所在地白沙沱步行10裏前往馮寶生師傅所在的青草壩,在馮指導下練習六合門拳法器械,然後再步行10裏返校,兩年時間從未間斷,不僅身體更加強健,武功也大有長進。
1939年冬,中華職業學校創辦人黃炎培(董事長)的夫人在渝病逝,深受師生喜愛的劉子均和同學羅啓勝因品學皆優而被推選為學校代表,從黃桷坪步行40裏到黃花園,由黃炎培接待,在追悼會上敬獻花圈。黃的愛國民族氣節,矢志抗外辱的情懷給子均以極大的影響。重慶成為陪都後,日機常入侵狂轟爛炸,低空掃射,已遷入市郊白沙沱的中華職業學校也未能倖免,校門旁被炸一大坑;人口密集的城區,死傷者數以萬計,常有木船裝運殉難者的遺體到校外河岸上,重重疊疊裝入木匣,等待掩埋。隨着遺體的腐爛膨脹,匣破屍出,臭氣薰天,慘不忍睹。子均見此情景,義憤填鷹,誓要為死難同胞報仇血恨。
1941年春,劉前往學田灣報考飛行員,因未全面達標而未能如願。1942年春,子均又前往小龍坎滑翔機場報考空軍航空委員會航空機械維修保養專業,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錄取到白市驛航校學習。在兩年的時間裏,他刻苦學習飛機的機械原理、維修技術和保養知識,學習、設計製造各種機械、配件,還利用課餘和節假日向專家和老師傅請教,使自己的維修技能得到全面進步。學習期滿後,劉以第一名的成績留在白市驛機場工作。他深知,只有隨時保證飛機的完好率,才能保證飛機隨時起飛迎戰敵機,才能隨時保證軍用運輸機往返“駝峯”航線(陪都——緬甸——昆明,當時唯一空中國際通道),所以,他對每一架飛機都細心檢查,一絲不苟地維修保養,並能親自駕駛飛機升空檢驗運行情況。凡經劉子均維修保養的飛機,從未出現過一次差錯,國民政府空軍飛行員和盟國飛行員均對他讚賞有加。
1944年至1945年,正值抗日戰爭決勝關鍵階段,劉子均已成為白市驛機場機械師中的佼佼者,而他生平酷愛的國術也從未拉下過一天。一天,妻弟潘和剛(中共地下黨員)前來看望,鼓勵他在抗日大後方戰場上為國效力。次日清晨,子均上街排隊買肉以示接待,當輪到劉割肉時,屠夫徐成禮(屠幫主席、袍哥仁字號當家管事)競將僅剩有的豬肉賣給子均後面的人而不售給他。劉忍住氣問徐幫主“這是為啥?莫欺負人嘛!”徐蠻不講理,將屠刀在案桌上拍得咚咚響,吼道“你先來又怎樣,你多長了幾個仔耳朵嗎?不賣你又怎樣!”子均憤憤不平,據理力爭;徐成禮惱羞成怒,一個直衝拳向劉打來。子均側身躲過,隨用右手抓住其手腕,左手抓其肘部,硬生生將徐從案桌內拉出來。在撕打中,劉側身一踹腿擊中他腹部,徐連倒退幾步,被後面的人擋住才站穩腳跟,欲去招集袍哥幫眾,幸遇街保保長周於江出面調停,又經在場羣眾勸解,才暫告平息事態。第二天,徐成禮除罷市外,還組織一批人到機場以“欺民”為由告狀示威,要求“懲辦打人兇手”。長官説:“打得好!”場長為了避免事態擴大,保護這個修機能手,便以“關禁閉”為名,將劉子均隔離了七天,然後照常上班。此時,劉的同事才知他是個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稱讚他不畏地頭蛇,敢打惡霸頭,維護市場交易秩序的俠義行為。 [2] 

劉子均多次立功

奧運火炬手劉子均 奧運火炬手劉子均 [1]
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重慶,貧苦出生的劉子均與其他工人一道歡慶解放,獲新生。經過整編入伍,劉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2733部隊,隨即調往成都新津機場從事飛機維修養護工作。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隨着川藏公路的建設,拉薩機場的動工修建,遵照毛澤東主席和中央軍委的命令,空軍2733部隊奉命開闢成都——拉薩(航圖上為X禁區標誌)這一世界禁區航線。已有10年飛機維修保養經歷的子均,已成為該部隊的技術骨幹。他對繳獲(含起義)的國民黨飛機和購買的蘇聯飛機能掌握其性能構造,做到了如指掌。劉以新中國主人翁的姿態,全力投入各型飛機的維修養護,確保試航成功。1952年秋,成都至拉薩航線經過試飛、首航之後正式通航,所有執行飛行任務的飛機均無故障發生,圓滿完成了開闢禁區航線的任務,給帝國主義敵對分子一記亮響的耳光。空軍2733部隊給劉子均榮記三等功。不幾天,立功喜報、獎狀送到家鄉政府,復興鄉近百名幹部羣眾敲鑼打鼓,燃放鞭炮,歡天喜地送到子均家中,全家人都倍感榮耀。繼後,劉又奉命支援雙流、鳳凰山和白市驛機場,專門維修、養護培訓我國首批女飛行員的教練機和其他各型飛機,為我國的航空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1955年11月,劉子均轉業到四川省水利電力廳,負責樂山、宜賓、內江三個專區的農機水電安裝、維修、技術培訓與管理工作。1956年,毛澤東主席指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子均很受鼓舞,更加努力地做好本職工作。其妻潘和芝為了支持丈夫工作,謝絕了組織上要她到基層供銷社工作的安排,勤儉持家,照顧好三個孩子,使劉解除了後顧之憂。他認真學習農業機械、水電基礎知識,常年奔走於三個專區的各縣(市)基層,指導或親手安裝、維修機器設備,協助各縣(市)舉辦了十幾期不同機種的骨幹人員培訓班。劉還大搞技術革新,自行設計改裝了煤氣機,效益顯著提高。為此,省廳還派他支援南充等專區,使改裝煤氣機的技術在更大範圍內推廣使用。由於工作踏實,完成任務出色,子均於1956、1957和1958年連續三年被省水電廳評為先進工作者,受到表彰。
由於長期習武,劉子均養成敢愛敢恨、仗義執言的性格。1958年秋,我國處在違反經濟建設規律,各行各業全面“大躍進”的狂熱年代,四川省在成都市金牛區紅光公社召開水稻畝產兩萬斤的農業大躍進現場會,劉同與會者(含省廳幹部、職工數百人)一道前往參觀,見現場佈置者將附近田塊中將已成熟待收割的稻穀移至一塊田中,風光不透,吹噓“畝產兩萬斤,農業衞星上天了……。”參觀結束後,省廳組織討論,在會上,發言者一個接一個吹噓,褒揚聲使子均坐立不安,便起身大聲説:“共產黨講實事求是,把幾十塊田中的稻穀連根移到一塊田中,成熟的穀粒也要被捂壞,這算放口殺衞星?睜眼説瞎話!”便憤然離會到茶館去聽川劇座唱。次日,會未再繼續,他便赴樂山,繼續奮戰在工人崗位上。
1962年初,全國各地處於經濟困難時期,為照顧年邁的父母長輩,劉子均調回家鄉江北縣農機水電局復興農機管理站工作,負責所轄五個公社(鄉)的農機、水電機具的安裝、維修、技術培訓與管理工作。他一如既往,全心全意地忘我工作,30年如一日(含1979年退休後續聘的14年),奔走在各社隊、站點之間,年年確保各種農機、水電機組安全運行。縣裏還派他到豐收水庫、衞星水庫、皮家山煤礦、江北鋼鐵廠(設備為德國製造)等單位安裝發電機組。他揮汗如雨,精心操作安裝,指導檢測維修,保證了每一台機組的正確運轉。縣農機水電局領導四處稱讚説:“在劉師傅手裏,沒有安裝不好和修理不好的機器”,多次號召職工以劉子均為榜樣,“他能做到的事,你能做到就行了”。1964年,劉在維修工作中瞭解到,國產麪粉機每小時只能加工50斤小麥,效率低,便自行設計、製造,將麪粉機的平篩改為筒篩,圓筒進口為60公分,出口為100公分,內外兩層轉動,內層加風扇。這樣一來,加快了過濾速度,每小時加工的麪粉達到500斤,效率提高了10倍。消息傳出,合川等地許多面粉機具廠紛紛派人到復興學習取經。同年,劉被評為地、縣先進工作者,出席永川地區先進工作者大會,在會上介紹經驗,無償獻出圖紙,使筒篩型麪粉機在全川範圍迅速推廣,使用至今。

劉子均人物貢獻

峨眉泰斗劉子均 峨眉泰斗劉子均 [3]
1962年,劉子均調回復興鄉工作後,便開始擇收弟子傳習武術技藝。他要求弟子們習武先習德,要像祖師爺賀良春那樣立誠心,善待人,剛直不阿,正義做人,持恆習練,健體為國。1982年春,江北縣體委、縣武協陳尚潔、趙子虯、顏志明等人先後到復興鄉調查清咸豐年間逐步形成的峨嵋(巴渝)武術賀家拳系源流,發現了習武半個世紀的賀家拳第四代傳人劉子均。劉對德高藝精,知識淵博的我國著名老武術家趙子虯先生(1955年評為“全國十大武術名師”)極為尊重,以62歲年紀再拜趙為師,系統學習峨嵋(巴渝)為主的拳械、功法。趙子虯題詩一首,並書贈條幅給子均。詩曰:“積健成雄,有勇知方。專氣致柔,無欲則剛。莽莽巴蜀,浩浩長江。峨嵋武術,正待弘揚。“希望劉摒棄門户之見,繼承和發揚中華武術瑰寶,為全人類造福。
此後的10餘年裏,劉子均在趙子虯等人的指導下,不僅潛心研習峨嵋(巴渝)武術,還響應江北縣委、縣政府號台,積極投入創建武術之鄉活動。他帶頭成立武術協會復興分會和武術輔導站,協調建立區、鄉、村、校(中學、中心校)武術之鄉建設領導小組,並將門下100餘名弟子組織起來,深入到鄉、村、學校、區鄉機關、廠礦企業開辦武術訓練班,上千人參加學習訓練,成為普及武術活動的積極分子,就地組織幹部、師生、職工、農民學武練武,每次形成鍛鍊熱潮,為1987年成功創建四川省第一個武術之鄉、1992年成功創建全國首批武術之鄉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復興鄉和劉子均等4人分別被評為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受到縣委、縣政府表彰。
1984年,武術遺產挖掘整理工作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劉子均積極投入其中,他主動提供並協助整理已流傳縣內160餘年賀家拳的拳、械、功法近30個,列入《江北縣武術拳械錄》。1989年11月,由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發行的《四川武術大全》將“總擇手”、“八步樁”、“戰地盤”等拳功的風格特點、套路名稱等收錄其中。1985年10月,子均作為峨嵋(巴渝)武術賀家拳健在的代表人物,參加四川省體委在重慶大田灣體育場的傳統武術影像集成,省體委將他演練的“八步樁”、“總擇手”錄製成片,永久保存。2008年,全國第二次武術遺產挖整工作全面開展,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管理中心副主任康戈武帶隊來渝北,在巴渝民俗博物館對重慶市各門派代表套路進行錄相。劉子均演練了“峨嵋金剛掌”、新挖整長器械“舉角觝”套路,賀家拳秘傳內功心法“正陽功”和“太子勁”均由國家體育總局收入《中華武藏》永久保存,並將製成光碟,向世界各國發行。

劉子均不遺餘力

武林耆英劉子均表演奇門兵器羊角骶 武林耆英劉子均表演奇門兵器羊角骶 [4]
劉子均13歲開始習練武術已70餘年,他堅持鍛鍊,認真研習,融匯貫通,終至大成。80多歲年紀依然面色紅潤,腰板挺直,健步如飛。在渝北區體育局局長趙幼生再三動員下,子均決定秉承先師趙子虯等人遺志,宏揚峨嵋武術,終於在耄耋之年走上了中國傳統武術節,世界傳統武術節的賽場。從2004年開始,劉連續六年五次隨同渝北區武術團隊,代表中國武術協會參加浙江桃花島、雲南開遠市、河南鄭州市、香港等地舉辦的中國傳統武術大賽。2007年3月17日至25日,第二屆香港國際武術大獎賽暨國際氣功展示會在中國香港舉行,來自美國、日本等19個國家、地區的127支武術代表隊共1200餘名運動員參加盛會。當87歲高齡的劉子均手持重約4公斤的奇門兵器健步走進比賽場地,令全場運動員和觀從為之一振。只見他精目四射,人觝合一,舞動起來如行雲流水,時而上下盤旋,時而橫掃千鈞,虎虎生威,遒勁有力,贏得全場觀眾雷鳴般的掌聲。比賽結果,劉獲得第一名,勇奪金牌。他演練的此套路亦編入集體參賽項目《巴渝武舞·祭》中,其出色的創意,獨特的器械,高超的武技,完美的配合使大賽組委會喜出望外,臨時決定授予“特別金獎”和“最佳創意獎”,劉子均成了中外媒體集中採訪的中心人物之一,譽滿海內外。2007年3月7日至9日,劉子均隨渝北區武術隊參加“喜迎國慶60週年”香港第七屆國際武術節,並代表中國武術協會參加比賽。參加這次武術節的有俄羅斯、加拿大、意大利等120多個國家的410支代表隊6000多名運動員,劉的單項個人比賽以高分奪得金牌外,他參加的集體項目《巴渝武舞·獵·道》在參賽的200個集體項目中脱穎而出,一舉奪得第一名,子均亦獲得金牌一枚。更可喜的是,大賽組委為表彰劉子均在繼承和發展中華武術中所作的貢獻,特授予他“武林耆英”獎盃,再次成為中外媒體聚焦的明星。捧杯而歸。正像其弟子唐賢文對劉獲獎杯後所説:“幼學賀家拳,後師馮寶生;六十拜子虯,苦練謝恩師。習武八十載,技藝臻純青。耄耋試身手,屢囊銀和金。賽場精神抖,香港贊耆英。文明形象使,央視暴影音。奧運火炬手,榮耀滿乾坤。技高人謙遜,德與藝雙馨”。2009年3月9日,“喜迎國慶60週年”香港第七屆國際武術節,作為中國武術協會代表隊員89歲的峨嵋派老武術家劉子均的出場就吸引了各國武術健兒和全場觀眾的眼球。他銀鬚白髮,雙臂赤袒,斜披獸皮,手持奇門兵器羊角鞭,舞動起來虎虎生風,招招克敵,堪稱武林一絕,全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大賽組委會開歷屆武術大會之先河,專為他頒發了一座“武林耆英”獎盃。
2010年12月15日晚,第五屆世界盃武術散打比賽在重慶市渝北區開幕。90歲高齡的峨眉派武術家劉子均演繹峨眉武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