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大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理論家、歷史學家)

鎖定
劉大年(1915年8月8日-1999年12月28日),出生於湖南華容。中共黨員,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理論家 [8]  ,歷史學 [2]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生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 [1] 
劉大年於193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五期,先後在八路軍部隊,冀西和冀南抗日根據地工作;1949年11月曆任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中國科學院編譯局副局長,中國科學院學術秘書,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分黨組成員;1950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1954年任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5]  ;197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  ;1982年退居二線,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名譽所長;1999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3]  ,同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1] 
劉大年畢生從事中國近代史的研究。 [7] 
中文名
劉大年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南華容
出生日期
1915年8月8日
逝世日期
1999年12月28日
畢業院校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美國侵華史》
《抗日戰爭時代》
主要成就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99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劉大年人物生平

1915年8月8日,劉大年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東鄉三封寺熊家橋。
1936年,於長沙國學專修學校肄業。
1938年,入讀於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9年,畢業於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五期,先後在八路軍部隊,冀西和冀南抗日根據地工作。
1949年11月,歷任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中國科學院編譯局副局長,中國科學院學術秘書,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分黨組成員。
1950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1954年,任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主任。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5] 
1978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 
1982年,退居二線,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名譽所長。
1999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3]  ;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1] 

劉大年主要成就

劉大年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劉大年的歷史學研究,注意歷史研究與現實的關係。他認為,從社會主義事業出發,古今中外的歷史都需要研究。現實生活中要求歷史解答的問題,不是減少,而是增加了,研究任務不是減輕,而是加重了。從宏觀角度看,現實的研究任務是:第一,研究中國歷史發展的全部客觀過程,揭示中國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長遠前途,仍然是中國歷史科學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務;第二,中國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各方面的知識。認識中國全部文明史,就是認識人民是怎樣對待、改造他們所處的環境、改造世界的,從中吸取和改造一切有價值的東西,來服務於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第三,通過一個國家的具體歷史的研究,找出與其他國家的共同點與不同點。我們今天需要從全世界歷史的廣度,從發達國家現代化的高度,進一步觀察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景,把我們對社會主義前途的科學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上來;第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應當認真開展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順利發展,也有重大麴折。順利發展所取得的成就,證明社會主義制度是唯一合乎“國情”的有生命力的制度,而所遇到的曲折,並沒有證明這個制度不具有強大生命力,只是證明它需要改革。歷史的長河看不到盡頭,社會生活中的改變、革新也就不會有盡頭。 [3] 
1990年,劉大年就中國近代化的道路與世界的關係提出:“適應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指出,“近代中國沒有實現西方那樣的近代化,但它憑自己的力量打開了走進近代化世界的大門”。另進一步指出:在中國近代史期間,“明顯地多了一個帝國主義的侵略壓迫,少了一個民族獨立;多了一個帝國主義支持下的封建統治,少了一個社會工業化、近代化。因此,中國近代史上的基本問題是兩個,第一,民族獨立問題,第二,社會工業化、近代化問題。”至於這兩個基本問題之間是什麼關係,劉大年認為:“沒有民族獨立,不能實現近代化;沒有近代化,政治、經濟、文化永遠落後,不能實現真正的民族獨立。中國人民百折不回追求民族獨立,最終目的仍在追求國家的近代化。”民族獨立和近代化問題,兩者的內容雖不相同,不能互相代替,但又息息相關,不能分離。 [3] 
劉大年反覆講,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來實現現代化,是歷史的選擇。對於社會主義,在討論鄧小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中,劉大年認為現在中國是在社會主義的黎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際有兩重意思,一是起點不高,二是前程遠大。這好比從黑夜到白晝,必須經過黎明那一段。黎明也有兩重意思,一是還處在晨光之熹微中,二是跨過這一段,前面就是天光大亮。照我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可以歸結到一點:中國社會主義是在黎明,世界社會主義是在黎明。”“黎明”是一種文學形象的説法,它講了眼前,也講了未來,可以認為是有科學性的形象説法。這裏也指出了中國要實現現代化有很長的路要走。 [3] 
  • 學術論著
截至1999年12月,劉大年共編著出版了3本專著:《美國侵華史》《台灣歷史概述(合著)》《赤門談史錄》;3本論文集:《中國近代史問題》《劉大年史學論文選集》《抗日戰爭時代》;主撰、主編了6部著作:《中國史稿(第四冊)》《中國近代史稿(三冊)》《中國復興樞紐—抗日戰爭的八年》《范文瀾歷史論文選集》《孫中山書信手跡選》《中日學者對談錄—盧溝橋事變50週年中日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發表學術論文和學術文章100餘篇。 [3]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53年
《美國侵華史》 [2] 
斯大林獎金
1955年
《台灣歷史概述》 [2] 
中國科學院學術獎金

劉大年人才培養

  • 指導學生
據1998年9月版《名師薈萃·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簡介》顯示,自1985年以來,劉大年先後指導培養博士生3名。 [10] 

劉大年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55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5] 
1999年
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3] 

劉大年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64年12月—1975年1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 [3]  [9] 
1975年1月—1978年3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務委員會委員 [3]  [9] 
1978年3月—1983年6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務委員會委員 [3]  [9] 
1980年
中國史學會第二屆主席團執行主席 [1]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務委員會委員 [3]  [9]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教科文衞委員會委員 [3]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常務委員會委員 [3]  [9]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教科文衞委員會委員 [3] 

中國史學會第三屆主席團執行主席 [1] 

科學通報》主編 [1] 

孫中山研究學會副會長 [3]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會長 [3] 

北京理工大學校友會名譽會長 [4] 

劉大年人物評價

“劉大年對新中國歷史學做出重要貢獻,並享有盛譽。”(《人民日報》評) [3] 
“劉大年是享有盛譽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是公認的具有非凡學術成就的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學術大師。是中國史學界的重要領導者和組織者,具有前驅先路的奠基之功。”(時任湖北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姚德海評) [6] 
“劉大年對於中日史學交流有前驅先路之功,體現出非同尋常的眼光和格局。在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歷程中居於關鍵位置。”(《北方論叢》評)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