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堅

(現代漢語研究室、近代漢語研究室原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鎖定
劉堅(1934~2002),江蘇省寶應縣人,生於上海。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1955年畢業。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977年後改屬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先後在《中國語文》編輯部、現代漢語研究室、近代漢語研究室工作過,並擔任過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長、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還曾擔任過中國語言學會會長、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委員、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1] 
中文名
劉堅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34年
逝世日期
2002年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劉堅研究工作

劉堅的研究工作集中在現代漢語和近代漢語兩個方面。

劉堅現代漢語方面

1960年劉堅發表了《論助動詞》,藉助當時新的理論和方法,運用句法標誌作為劃分詞類的標準,找出了助動詞不同於副詞和動詞的語法特點,不僅比較清楚地劃定了助動詞的範圍,而且還列出了一個助動詞表。這項研究成果,至今仍是漢語助動詞研究的一種基本參考文獻。20世紀70年代,劉堅參加了呂叔湘主編的《現代漢語八百詞》一書的編寫工作。該書選詞以虛詞為主,兼收實詞,詳釋每個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是第一部現代漢語的用法詞典。此書的出版受到讀者的歡迎,在國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90年代以後,劉堅又主持了《現代漢語八百詞》的修訂工作,增加了一些詞條,修改了一些釋義,使之更完善實用。 [1] 

劉堅近代漢語方面

劉堅最早從事的研究工作是在吳曉鈴先生的主持下對元曲作校勘和註釋,1958年分別出版了《關漢卿戲曲集》、《關漢卿傑作集》,前者主要是校勘,後者側重在註釋。此後,劉堅繼續關注近代漢語研究,收集積累了大量古代白話的資料,1964年發表了《關於<劉知遠諸宮調>殘卷詞語的校釋》。經過“文革”十年的停頓,70年代後期重新開始研究工作後,劉堅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近代漢語研究上。其研究工作集中在三個方面:文獻整理、專題研究和理論探索。 [1] 

劉堅個人經歷

70年代近代漢語研究還處於起步的時期,大家對近代漢語和近代漢語文獻還知之甚少,因此,對近代漢語的介紹和近代漢語文獻的整理就成了當務之急。劉堅從80年代初開始,一方面在高校作有關近代漢語的講座,同時撰文介紹近代漢語研究的文獻資料,先後發表了《古代白話文獻簡述》、《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寫作年代蠡測》、《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裏的白話資料》、《略論“話本”的語言年代問題》等一系列文章。1985年他出版了《近代漢語讀本》,在國內第一次比較系統地介紹有關近代漢語的文獻材料。《讀本》所選篇目精當,題解對作者、版本、流傳作了詳要的説明,註釋部分涉及了許多近代漢語詞彙語法研究中的重要問題。《讀本》的出版對初學者和當時的近代漢語研究者都有很大的幫助。1999年經過修訂整理,《讀本》又重新再版。1989年以後,他又和北京大學蔣紹愚合作主持編輯出版了《近代漢語語法資料彙編》。該書全面收集整理了唐五代到明代有代表性的白話文獻,為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可靠的、基本的研究材料,方便了大家的研究工作。
劉堅的近代漢語專題研究涉及詞彙、語法等多個方面。詞彙方面有《詞語雜説》、《世説新語詞語補釋》、《“治魚”補説》,語法方面有《試論“和”字的發展,附論“共”字和“連”字》、《時態助詞的研究與“VO過”》等多篇。劉堅的專題研究資料紮實,考證細密。許多問題都是他思考多年,深思熟慮之後,才下筆寫成。一篇文章成文甚至發表之後,他還會繼續關注,注意新材料,進一步深入思考。像“治魚”是他多年前思考的問題。1978年在《詞語雜説》中考釋了,到1987年他又收集文獻和方言材料進一步提出瞭解釋。“VO過”和相關的問題也是他關注多年的,在《近代漢語讀本》中就涉及過,十幾年後又根據新的材料重新寫了文章。劉堅在做研究專題的同時,還努力把所研究的語言現象與語言的歷史面貌聯繫起來,運用研究成果去判斷文獻的歷史年代。1982年他撰寫了《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寫作年代蠡測》,為用語言現象判斷文獻的寫作年代作了有益的嘗試。
在理論探索方面,劉堅1960年發表的論文《論助動詞》,被認為是國內最早運用結構主義理論研究漢語語法的成果之一。70年代轉入集中研究近代漢語之後,劉堅是國內較早關注語法化問題的語言學家之一,在這方面發表過多篇文章,對國內語法化問題的研究起了推動作用。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語言學會《中國現代語言學家傳略》編寫組編,中國現代語言學家傳略 第2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05,第730-7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