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國建

(廣東工業大學政法學院教授)

鎖定
劉國建,男,1955年生,安徽安慶人,現任廣東工業大學政法學院教授。 [1-2] 
中文名
劉國建
國    籍
中國 [3] 
民    族
[3] 
出生地
安徽省安慶市 [3] 
出生日期
1955年 [3] 
畢業院校
安慶師範大學,東北大學 [3] 
學位/學歷
碩士 [3] 
職    業
教師 [3] 
專業方向
科學技術哲學 [3] 
學術代表作
劉國建. "論理論思維與科學思維."自然辯證法研究22, no. 8 (2006): 104-108. [5] 
主要成就
廣東工業大學政法學院教授,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共發表論文77篇(核心期刊多篇),引用率486次 [4] 
職    稱
教授 [3] 

劉國建履歷

1978—1982,安慶師範大學數學本科專業學習; [3] 
1982—1985,安慶師範大學團委書記兼任數學系助教; [3] 
1985—1987,東北大學自然辯證法專業研究生學習; [3] 
1987—1995,安慶師範大學政法系任教; [3] 
1995—1997,廣東工業大學社會科學系任教; [3] 
1997—2003,廣東工業大學社會科學系部副主任; [3] 

劉國建晉升職稱

1990年講師 [3] 
1996年副教授 [3] 
2005年教授 [3] 
2006年教授 [3] 

劉國建社會任職

廣東省社會主義辯證法研究會理事 [3] 
廣州市經濟學研究會理事。 [3] 
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 [6] 

劉國建研究方向

科學技術哲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

劉國建主要成就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BZX029, 《科技進步與我國科學發展道路研究》主要負責人 [7] 
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6]  。廣東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8]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省軍區廣東高校國防生政治理論學習特聘導師; [8]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科技文化專業委員會委員; [8]  廣東省高等學校統一戰線理論研究會專家理事 [3]  ; 廣東工業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 [8] 
主要科研方向:科學技術哲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 [3]  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會員、廣東省社會主義辯證法研究會理事、廣東省高校統戰研究會專家理事、廣州市經濟學研究會理事。 [3]  先後主講《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全校本科生公共必修課)、《科學方法論》(全校本科生公共選修課)、《自然辯證法概論》(全校碩士研究生學位課)、《現代科學技術革命與馬克思主義》(全校博士研究生學位課)三個層次的課程 [3] 
在包括《自然辯證法研究》,《學術研究》和《江漢論壇》等的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共發表論文77篇,引用率486次 [4]  。發表3本專著和教材。 [9-10]  學術代表作包括: 劉國建,《”網絡社會” 的特性及其哲學思考》,學術研究2(2002)51-55 [11]  ; 劉國建,《論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學術研究5(2004)60-62 [12]  ; 劉國建,《軟件開發的人文價值支持系統》,自然辯證法研究20,1 (2004) 68-72. [13] 

劉國建個人作品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校級教材),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2年出版,劉國建、朱靜君、楊傳娥合編。書號ISBN 7-5623-1866-2(2002)第046574號; [14] 
《科學技術研究方法導論》,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8月出版, 劉國建主編,書號ISBN 7-5062-5512-X(2002)第043394號; [15] 
《廣東工業經濟簡史》,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劉國建參編,書號ISBN 7-5623-1334-2; [16] 
羅月紅, 劉國建,and 黃炤羿."馬克思主義視野下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意藴". 南方論刊 04(2024):16-18+22. doi:CNKI:SUN:NFLK.0.2024-04-005. [95] 
羅月紅, 劉國建,and 黃炤羿."唯物史觀的維度:習近平大歷史觀的方法論意藴". 南方論刊 10(2023):43-45+48. doi:CNKI:SUN:NFLK.0.2023-10-013. [94] 
羅月紅, and 劉國建. “疫情之下,機遇之上:線上教學“課程思政”的新思考”. 高教學刊11(2021):42-45 [93] 
羅月紅, and 劉國建. ”統攬治國理政:“四個偉大”的價值意藴與實踐進路”. 南方論刊2(2021) :24-27 [92] 
羅月紅, and 劉國建. ”歷史方位視野下的新時代”. 探求3(2019): 4-10. [91] 
羅月紅, and 劉國建. ”新時代高校統一戰線工作方法創新研究”. 探求3(2018): 109-113. [89] 
葉凱貞, and 劉國建. ”全媒體背景下黨刊的融合發展模式”. 新聞戰線10(2018):77-78. [90] 
劉國建,and 何鵬舉."“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時代意義." 探求6(2015): 5-8,43. [17] 
劉國建,and 王義寧.“論協商民主語境下共築中國夢”.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30, no. 3 (2015): 58-61. [18] 
劉國建. "中國夢語境下的低碳發展."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14, no. 1 (2014): 72-76. [19] 
房亞明,and 劉國建."參與和共享:新型城鎮化與農民權益的聯動發展機制." 湖北行政學院學報6(2013): 11-15. [20] 
陳建松, and 劉國建. "論科技進步下的企業技術權利."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8, no. 5 (2013): 9-13. [21] 
蔣鍵, 劉國建, and 朱小強. "論技術能力語境下的技術權力." 探求3 (2013): 112-116. [22] 
葉瑋,and 劉國建. "科技進步下的文化交往". 南方論刊3 (2013): 98-100. [23] 
房亞明, and 劉國建. "參與和共享: 新型城鎮化與農民權益的聯動發展機制." 湖北行政學院學報6 (2013): 11-15. [24] 
劉國建, and 王義寧. "科技進步下的技術權力." 探求5 (2012): 83-91. [25] 
蘇一凡, and 劉國建. "新時期以來留學歸國人員社會影響力研究."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4 (2012): 009. [26] 
黃應敏, 劉國建, and 朱小強. "企業技術權力: 自主知識產權的一種新解讀." 長沙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5 (2012). [27] 
劉國建, and 姜劍. "論信息思維的生成機制及其功能意藴." 系統科學學報19, no. 4 (2011): 38-41. [28] 
劉國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語境下的競爭與合作". 廣東社會科學6, (2011):120-125. [29] 
劉國建. "基於面向對象教學法的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課實效性探究."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11, no. 2 (2011): 48-52. [30] 
劉國建. "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渠道——基於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維度." 思想教育研究2 (2011): 009. [31] 
邊雲崗, and 劉國建. "基於綠色技術系統觀的生態化技術創新模式."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3 (2011): 005. [32] 
石瑛, and 劉國建. "論實驗標準化語境下的技術權力". 人民論壇: 中旬刊, 218-219. [33] 
劉國建, 姜劍, 胡羣英, and 房亞明. "後國際金融危機下的中國治理路徑選擇."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10, no. 6 (2010): 28-31. [34] 
劉國建, and 劉曄. "論虛擬思維的層次特徵及價值意藴." 江漢論壇8 (2010): 56-60. [35] 
黃繼澤, and 劉國建. "論企業的技術權力."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10, no. 1 (2010): 49-54. [36] 
劉國建, and 劉軍. "基於虛擬現實的 “網絡民主”." 系統科學學報18, no. 2 (2010): 22-26. [37] 
姜劍, and 劉國建. "信息思維的價值意藴考量." 探求4 (2010): 61-65. [38] 
吳煒, and 劉國建. "唯物主義形態探析——兼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性質."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9, no. 4 (2009): 63-67. [39] 
房亞明, and 劉國建. "憲政視閾下協商民主的制度建構." 長白學刊4 (2009): 29-33. [40] 
劉國建, and 房亞明. "論政治文明建設中的 “網絡民主”." 探求3 (2009): 20-24. [41] 
劉國建, and 關迎瑩. "發揮統一戰線優勢服務新農村建設."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9, no. 1 (2009): 5-8. [42] 
譚建輝, and 劉國建. "對人工智能的後現代主義反思——走向後人類時代."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9, no. 6 (2009): 52-56. [43] 
劉國建, and 王靈秀. "論技術權力和政治權力的共在與互動." 探求3 (2008): 22-26. [44] 
劉國建. "論發展我國技術權力的路徑選擇."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7, no. 4 (2007): 38-40. [45] 
房亞明, and 劉國建. "網絡民主的憲政意藴及其規制." 廣東行政學院學報19, no. 5 (2007): 74-76. [46] 
吳煒, and 劉國建. "科學哲學對中立方法論構架的追尋." 科學學研究25, no. 4 (2007): 610-614. [47] 
王靈秀, and 劉國建. "論技術權力與政治權力的關聯性."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6, no. 4 (2006): 32-34. [48] 
劉國建. "論理論思維與科學思維." 自然辯證法研究22, no. 8 (2006): 104-108. [5] 
劉國建, and 朱小強. "論構建和諧廣東的統一戰線進路." 探求2 (2006): 4-7. [49] 
劉國建, 高曉鍾, 陳年強, and 梁均寧. "論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6, no. 4 (2006). [50] 
劉國建. "賽博空間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共在與互動." 自然辯證法研究21, no. 8 (2005): 45-48. [51] 
劉國建, 陳年強, 高曉鍾, and 丁元. "構建和諧校園的價值理性進路." 高教探索5 (2005). [52] 
劉國建. "構建和諧社會的價值理性進路." 學術研究5 (2005): 010. [53] 
劉國建. "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階段統一戰線的特徵及結構."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5, no. 1 (2005): 48-51. [54] 
劉國建. "論層次及層次思維方法." 學術交流8 (2005): 004. [55] 
劉國建, and 張紅. "鄧小平發展觀在新世紀的發展--兼論科學發展觀的層次結構." 探求2 (2005): 13-15. [56] 
劉國建, 朱靜君, and 楊傳娥. "育人為本: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硬核."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5, no. 4 (2005). [57] 
劉國建. "賽博空間休閒的特徵及其價值意藴." 自然辯證法研究20, no. 12 (2004): 47-51. [58] 
劉國建, and 劉曄. "論農民問題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地位." 學術交流8 (2004): 31-35. [59] 
劉國建, and 劉曄. "網絡軟件研發的哲學價值意藴." 江漢論壇8 (2004): 21-23. [60] 
劉國建, and 邱保華. "不同時期統一戰線及影響力比較研究."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4, no. 2 (2004): 52-56. [61] 
劉國建. "論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 學術研究5 (2004): 60-62. [62] 
劉國建. "軟件開發的人文價值支持系統." 自然辯證法研究20, no. 1 (2004): 68-72. [63] 
劉國建, and 朱靜君. "論科學發展觀的價值意藴." 廣東行政學院學報4 (2004): 003. [64] 
萬頻, and 劉國建. "淺論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在當代的融合."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4, no. 1 (2004): 63-66. [65] 
劉國建, 朱靜君, and 楊傳娥.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現代化的研究與實踐."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4 (2004). [66] 
劉國建. "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方法比較研究." 探求3 (2004): 005. [67] 
劉國建. "論儒商經營理念的系統層次性及其價值功能."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3, no. 2 (2003): 71-74. [68] 
劉國建. "巴斯德科學思想方法論析." 科學技術與辯證法5 (2003): 006. [69] 
劉國建. "論新發展觀的內核與實質." 學術研究8 (2003): 9-12. [70] 
劉國建. "論科學精神的層次." 江漢論壇3 (2003): 88-91. [71] 
劉國建. "極點思維方法論析." 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9, no. 5 (2002): 26-29. [72] 
劉國建. "“網絡社會” 的特性及其哲學思考." 學術研究2 (2002): 51-55. [73] 
劉國建. "論儒商經營理念及其現實意義."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3 (2002): 43-47. [74] 
劉國建. "“三個代表” 思想: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發展."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 (2002): 61-64. [75] 
劉國建. "論直覺和靈感思維的自組織機制." 科學技術與辯證法5 (2001). [76] 
劉國建. "鄧小平科技理論的特徵與方法論意義."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 no. 1 (2001): 63-65. [77] 
劉國建. "論科學方法的價值."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3 (2000): 004. [78] 
劉國建. "論科學方法的特性和功能." 科學技術與辯證法15, no. 5 (1998): 17-20. [79] 
侯亞男, and 劉國建. "社會進步與價值觀變化之間的效應關係."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3 (1996): 88-90. [80] 
劉國建. "實踐層次結構淺析."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 (1994). [81] 
劉國建. "實踐目的, 過程及結果."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4 (1992): 70-73. [82] 
劉國建. "自然辯證法功能論析." 社會科學7 (1992): 7-10. [83] 
劉國建, and 吳福朝. "創造內涵新論."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4 (1991): 9-13. [84] 
劉國建, and 程重. "新陶瓷: 我們時代的特徵——材料更新與社會進步."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1 (1990): 19-25. [85] 
劉國建. "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方法之異同." 社會科學11 (1990): 63-66. [86] 
劉國建. "試論科學方法功能."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4 (1990): 012. [87] 
劉國建. "試驗: 技術方法論的中心."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 (1987):003. [8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