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剛

(國網眉山供電公司象中供電所員工)

鎖定
劉剛,男,,藏族,國網眉山供電公司象中供電所員工。
中文名
劉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藏族
就職企業
國網眉山供電公司象中供電所
性    別

劉剛人物事蹟

14年前,他成為一名未婚“父親”,撫養2個失去雙親的孩子。14年來,劉剛一直堅守承諾,從不變卦,釘是釘,鉚是鉚。為了遵守一個承諾,他用寬厚的雙肩為兩個孩子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突降厄運 大難面前勇於擔當
劉剛的家在甘孜康定,生活在高原的劉剛有着藏族人的剛毅與寬厚。1996年劉剛入伍成為一名武警戰士,1997年在追捕逃犯中表現突出,記三等功;1998年參加阿壩州松潘抗洪搶險記三等功。
2001年,劉剛從部隊光榮退伍後,因未婚妻楊梅在眉山太和供電所工作,為了愛情,劉剛來到眉山,在洪雅山區一個電站工作。兩人週末常常在一起,享受愛情的甜蜜,憧憬美好的未來。
但天有不測風雲。2005年,楊梅家突遭重大變故:楊梅的弟弟和弟媳都在甘孜九龍縣上班,有兩個兒子,一個三歲,一個一歲多。大年初六,楊梅的弟弟前往鄉下接妻子,準備接到妻子後,兩人再返回九龍家中,帶上兩個孩子回孃家,與父母團聚,見見一年沒回家的姐姐與未來的姐夫劉剛。歸心似箭的夫妻倆不顧高原山路崎嶇陡峭,連夜往回趕路,結果因車禍雙雙身亡。他們的三歲和一歲的兩個孩子一轉眼成了沒爹沒媽的孤兒。
在康定,楊梅和家人準備了一大桌飯菜等待弟弟一家回家團聚,卻等來了噩耗。處理完喪事,沉浸在悲痛中的一家人,看着兩個年幼的孩子,心如刀割。但不得不面對現實: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怎麼辦?楊梅家有四兄妹,姐姐家在農村,家裏有兩個孩子要撫養,沒有收入來源,經濟比較困難;還有一個弟弟也只有十幾歲;父母年紀也大了,根本沒有能力撫養。將兩個孩子送往福利院?這樣肯定對孩子的成長不好。看着兩個可憐的孩子,劉剛毅然決定:“把孩子交給我們吧!”
劉剛和楊梅當時還沒結婚,兩人都在上班,而且是異地戀,帶着兩個孩子肯定不方便。但兩個孩子實在沒有更好的安排,全家人商量後,決定將三歲的甲亦天由劉剛和楊梅帶到眉山,一歲多的甲亦偉則由外公外婆先暫時照顧。
就這樣,劉剛和未婚妻將三歲的甲亦天帶回眉山,承擔起了父母的責任。
兑現承諾 未婚夫擔起“父親”責任
承諾一件事很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回到眉山後,現實問題擺在了兩人面前:誰帶孩子?按常理,孩子應該跟着自己的親姑媽,但楊梅當時工作繁忙,而且作為一個單身女性帶孩子很不方便,況且劉剛心疼楊梅。於是,劉剛對楊梅説:“孩子交給我帶吧,我一個大男人比你強,不能把你累着了。”劉剛將小亦天帶到洪雅上班的電站,向單位申請了單間宿舍,為小亦天聯繫了幼兒園。
三歲的孩子很敏感,突然一下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小亦天整天哭喊着要爸爸媽媽,這對單身的“奶爸”劉剛來説,沒有做父親的經驗,箇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剛開始,劉剛身邊突然多了一個年幼的孩子,難免引起非議。但劉剛不以為然,盡力悉心照顧小亦天。後來,身邊的同事得知真實情況後,被劉剛的舉動所感動,大家理解支持他,在照顧孩子方面給了他很多幫助。時間一晃大半年過去了,劉剛對失去父母的小亦天疼愛有加,小亦天越來越依賴劉剛,把他當成了自己的父親。
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2006年底,劉剛與楊梅結束8年的戀愛長跑,兩人牽着小亦天,攜手走進了婚姻的殿堂。2007年年初,劉剛調到眉山城郊的崇禮供電所工作,兩人終於在眉山有了一個簡單而幸福的家。
婚後,劉剛與楊梅有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劉剛沒有因為有了親生女兒而忽略小亦天,相反對他更加疼愛。為了小亦天,劉剛有時還會委屈女兒。
父愛如山 爸爸為孩子撐起一片晴天
2011年,劉剛的岳父因病去世,岳母年事已高,還要照顧已經8歲的甲亦偉,力不從心。劉剛與妻子商量,主動將甲亦偉從康定接到眉山與他們一起生活。為了不讓孩子與自己有心理距離,也考慮到孩子的成長,劉剛和岳父母商量,讓兩個孩子改了“姑姑”、“姑父”的稱呼,改口稱“爸爸”、“媽媽”,從此劉剛成了三個孩子的父親。
為了不讓孩子們吃苦,劉剛夫妻省吃儉用,在眉山城區按揭購置了一套商品房,讓孩子們終於有了一個家。
隨着時間的流逝,三個孩子先後跨進學校。家裏兩個人上班,且工資收入並不高,卻要承擔5個人的生活,3個孩子的教育費用,壓力可想而知。按照實際情況,甲亦天和甲亦偉是孤兒,如果把情況向學校説明,在教育費用上學校肯定會酌情予以考慮,但劉剛怕兄弟倆班上的同學知道後,對兄弟倆另眼相看,影響孩子的自尊,對學校説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不需要任何幫助。
承諾的事,再難也不能失信。劉剛説:“自己的娃,再苦也要帶大,沒有過不去的坎!”十幾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地撫養兩個孩子,劉剛沒有半點怨言與後悔。
愛灑高原 行走“天路”情繫愛子
劉剛在甘孜長大,是地地道道的高原漢子,從小目睹了家鄉人在昏暗的酥油燈下生活勞作的艱苦場景。他心裏希望家鄉人早日用上電燈。2014年,藏區無電地區電網建設拉開序幕,為了家鄉人民,劉剛主動請纓,在高原一呆就是兩年。
兩年的時間,劉剛記不清走過多少公里路,爬過多少根電杆,拉過多長的電線,但他知道,高原就是他的家鄉,讓家鄉從此有了光明,是他這個高原之子的責任擔當,也是他對家鄉的一份愛。
2014年冬季的一天,為了給居住在山上的五户人家安裝電線,早上七點,劉剛帶着兩位同事出發,開車兩個小時後到達雪山腳下。山上積雪很厚,車輛無法前行,只能步行。劉剛和同事背上工具,開始爬雪山。山上積雪沒過膝蓋,分不清路在哪裏,他們用樹枝探找山路,200米的直線距離足足走了三個小時。上山後,來不及休息,立即為村民安裝電線。三個小時後,五户人家內線全部安裝完畢。看到明亮的燈光,村民非常感動,激動地拉着他們的手説“扎西德勒!謝謝!”
一條條電力線路,承載着温暖,跨越高山峽谷,把光明傳到高原上的千家萬户。這是劉剛和援藏電工們辛苦的付出!援藏期間,儘管工作繁忙,但劉剛的心裏始終牽掛着甲亦天和甲亦偉。因援藏工作人手少工作量大,劉剛半年才能回一次家,每次只呆一天就匆匆趕回。而在這期間,正是大兒子甲亦天上初中階段,處於青春期來臨的叛逆期,學習壓力又逐漸增加,父親又不在家,心中煩悶無法排解,導致中考成績很不理想,讓劉剛感到十分愧疚和自責。
援藏工作結束後,劉剛回到眉山,在工作之餘儘量抽出時間,陪伴兒子,關心兒子,與兒子談心,教育兒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為兒子輔導功課。慢慢地,甲亦天走出困惑,重樹信心。“我很感謝爸爸,沒有爸爸就沒有我的今天,是爸爸的愛,給了我和弟弟一個温暖的家。”甲亦天説,“記得我剛進高中,學校組織軍訓,有一天爸爸提着牛奶和禮物來到學校看我,我才知道這一天是我的生日。”
如今甲亦天已是一名高二學生,弟弟甲亦偉已是一名初二學生。為了兩個孩子,他寧願過着清平的生活。在劉剛的家裏,一切都簡簡單單,沒有豪華的裝修,沒有高檔的傢俱。劉剛説:“一個人只要有了責任與擔當,再苦、再累,你都會感覺到踏實與幸福。”
一句承諾,千金不易。劉剛把多年前的一句承諾化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行動,用自己的執着和愛心撫養兩個孩子。我們無法細數他在背後付出了多少,但我們可以想象其中的艱辛與不易。一句諾言,他用擔當譜寫成一首真善美的讚歌。

劉剛人物榮譽

榮登2019年10月“中國好人榜”。 [1] 
2021年5月12日,被公示為第七屆四川省道德模範候選人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