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光才

(晚清名將)

鎖定
劉光才,號華軒,湖南省新寧縣白馬田人,生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初七日。光緒年間,歷任蘇州城參將,江寧城守協副參將,九江鎮大同鎮總兵,廣西貴州上海淞江提督、江南提督 [3]  ,授光祿大夫建威將軍。宣統三年(1911)秋,告老還鄉。劉光才於民國7年(1918)2月22日在老家病故,終年78歲。一生中樂於捐資助社會公益事業。 [1] 
本    名
劉光才
別    名
劉華軒
所處時代
清末民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湖南省新寧縣白馬田
出生日期
1840年
逝世日期
1918年

劉光才人物生平

劉光才,號華軒,白馬田人,生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 九月初七日。出身貧苦,以幫工、捕魚為生。 [1] 
咸豐七年(1857),劉光才隨江忠源之弟江忠義從軍,後隨江忠義湖南廣西江西安徽等省追剿太平軍,保薦參將,賞戴花翎光緒年間,歷任蘇州城參將,江寧城守協副參將,九江鎮大同鎮總兵,廣西貴州上海淞江提督,授光祿大夫建威將軍。 [1]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帝逃至陝西。時任大同鎮統制的劉光才奉旨由江寧率部取道山東、河北,急返山西加強防務。 [1] 
宣統三年(1911年)秋,告老還鄉 [1] 
民國七年(1918年)2月22日,劉光才在老家病故,終年78歲。 [1] 

劉光才主要事蹟

劉光才抗擊侵略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北京,慈禧太后挾光緒帝逃至陝西。時任大同鎮統制的劉光才奉旨由江寧率部取道山東、河北,急返山西加強防務。在井陘,修築關卡、長牆、炮台,開挖地洞地營,埋設地雷,迎擊西犯的侵略軍。清政府在白石嶺上樹“劉光才抗法碑”,以志紀念。 [1]  清軍守將劉光才後來寫過《防堵晉東敵兵記》,稱斃敵1800多名,但屬自述孤證。 [2] 

劉光才公益事業

劉光才居官40餘年,積有家產,置田租8000擔。先後捐資為鄉里舉辦過公益事業: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捐田租1300餘擔,園地60畝,購長湖村樂墊橋劉希陶新建公館,創辦“鬥光書院”,又捐款在其家鄉萬象山創辦“青藜書塾”。
民國元年(1912年),劉見鄉鄰常棄女嬰,便放田租360擔,在白馬田興辦“濟嬰局”。同年,又捐田租300擔,在萬象山設立“養源義莊”,凡劉姓年滿60歲無依靠者,由“養源義莊”月發稻穀3鬥,死後安葬。並在縣城建“殘廢救濟院”,收養孤寡老人及殘廢人。
劉還捐款修築了新寧梽木山武岡洪屋場50餘華里石板大路,在其家鄉白馬田周圍,架設好觀音橋、絲線橋、白馬田橋和陪龍橋等4座橋樑,並修建橋亭。

劉光才人物紀念

2003年,其墓被公佈為邵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