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元琮

鎖定
劉元琮(1909-1951),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人。其父劉文運,務農。劉元琮幼讀私塾。由於受其叔劉文輝及兄長們的影響,於1925年從軍,入國民黨第二十四軍軍官傳習所受訓。結業後,即到其兄劉元璋任司令的雷馬屏屯殖司令部所屬部隊,歷任排、連、營長。1930年移防寧屬西昌等縣後,升任護衞大隊長、 團長、旅長。1935年入南京陸軍大學短期集訓。1937年任二十四軍一三七師副師長兼獨立團團長,1940年兼四〇九旅旅長。1944年任一三七師師長,駐防雅安地區。後升任二十四軍中將副軍長兼一三七師師長。1949年12月9日,隨劉文輝將軍起義。 [1] 
起義後,劉元琮奉劉文輝命令,於1949年12月中旬率部在洪雅一帶阻擊南逃的國民黨胡宗南、王陵基部,直到與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六師追擊部隊會師。1950年上半年,他協助西南軍區派往該師的軍代表教育改造本師部隊,並指揮所部在大邑地區配合解放軍參加剿匪戰鬥,取得一定戰果。1950年6月下旬,第二十四軍奉令與解放軍第六十二軍合編。改編後,劉元琮被任命為六十二軍一八六師師長,併兼任川西行署委員。是年秋,一八六師奉派去貴州剿匪,次年二月,又奉令出國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劉元琮均請假留住成都。 [1] 
1951年3月22日,劉元琮在減租退押運動中自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有關部門重新調查處理了此案。1985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給已故的劉元琮師長頒發了《起義人員證明書》,恢復其起義將領身份。 [1] 
本    名
劉元琮
介琢
出生地
四川大邑
出生日期
1909年
逝世日期
1951年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目錄

劉元琮人物生平

劉元琮,字介琢,安仁鎮劉墩子人。後遷居三柏洞。清宣統元年(1909)10月生。幼讀私塾。民國14年(1925)從軍,後入二十四軍軍官傳習所受訓。結業後即到其兄劉元璋任司令的雷馬屏屯殖司令部所屬部隊,歷任排、連、營長。民國19年移防寧屬西昌等縣後,升任護衞大隊長、團長、旅長。 [2] 
民國24年5月,中央紅軍長征途經通安,將川康邊防軍第十二旅劉元瑭部擊潰,劉率殘部三四百人退至會理,又被紅軍追擊包圍。鎮守西昌的第二旅旅長劉元琮率部增援,同時徵調民工加緊構築西昌防禦工事,並令城外南街居民疏散躲避,放火燒了街房。紅軍繞過會理,避開西昌北上。民國26年。劉元琮從南京陸軍大學集訓團回隊後任二十四軍一三七師副師長兼獨立團團長。11月13日被授予少將銜。民國29年兼四〇九旅旅長。次年,大邑縣新場匪首孔錫之橫行鄉里,攔路搶劫,殺人越貨,拉肥綁票,無惡不作。劉元琮奉命率部前來清剿,將孔擊斃。 [2] 
民國33年,劉元琮任一三七師師長,駐防雅安地區。 [2] 
民國35年5月,一三六師師部派人將一營長靈柩運回老家邛崍安葬。途經一三七師檢查站,檢查站執勤官兵要開棺檢查有無鴉片煙土。護送的官兵和死者家屬都不同意。檢查站向劉元琮請示,他説:“用燒紅的鐵條插入棺內檢查。護送人員仍不同意,就向師長劉元瑄報告。劉元瑄在電話上批評劉元琮,説:“違背習俗、人情。今後如何處理陣亡或因公傷亡官兵嘛”,靈柩才得以通過。民國37年,劉元琮升任二十四軍中將副軍長兼一三七師師長。 [2] 
民國38年冬。二十四軍起義前夕,劉文輝部署一三七師和軍直屬部隊在成都西南佈防,阻擊蔣軍南逃,遲滯敵人的行動,以配合解放軍圍殲胡宗南主力,打好成都戰役。成雅公路是敵人竄入西康的一條主要路線。故二十四軍在沿線均部署了部隊,並在樂西公路方向配備一部兵力。12月上旬,胡宗南見大勢已去,乃決定由王陵基率9個團,由洪雅、丹稜、蒲江、邛崍等地迸犯雅安,妄圖打開一條逃竄之路。12月12日,劉元琮指揮一三七師所部攻入洪雅縣城,敵向丹稜逃竄,一三七師繼續向丹稜推進。此時,人民解放軍已迅速推進至邛雅路兩側,橫掃胡宗南部及王陵基的保安團。17日,解放軍第三十六師與劉元琮的一三七師在丹稜附近會師,協同作戰。當時,王陵基以3個保安團正向洪雅前進,而洪雅守軍僅有一三七師的朱食呼團。在不利的情況下,朱團仍奮起阻擊,幾次擊退來犯之敵。劉元琮見雙方兵力懸殊,唯恐有失,乃急電在雅安的代軍長劉元瑄,請派援軍。劉元瑄即令四〇九團團長黃以仁率部連夜由雅安出發,增援洪雅。途中,黃團擊退國民黨潰軍的阻擊,按時到達洪雅,投入戰鬥,穩住了陣地。12月21日,解放軍第三十六師師長率部趕到洪雅,接替了一三七師的阻擊任務。劉元琮指揮所屬一三七師完成了戰鬥任務後即奉命回師雅安。 [2] 
劉元琮 劉元琮
1950年2月中旬,二十四軍奉命開赴大邑整訓。4月中旬,劉元琮從成都來大邑本師部,積極配合軍代表工作。針對一三七師部分官兵存在吸毒、嫖妓、賭博等惡習,為了把這支起義軍隊改造好,劉元琮同軍代表配合在全師開展戒煙活動。劉元琮和有嗜好的中高級軍官帶頭戒煙,經過一個月的努力,大多數官兵戒除了惡習,部隊精神面貌大為改觀。在整訓期間,劉元琮奉命指揮一三七師在大邑、崇慶、郫縣、灌縣交界處,配合解放軍參加幾次平息匪特叛亂的戰鬥,獲得戰果,尤以師所屬補充團、駐軍部的黃團和毛團的文健營在作戰中表現突出。 [2] 
1950年6月,二十四軍奉命與解放軍六十二軍合編。劉元琮被任命為六十二軍一八六師師長。同時任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委員。同年秋,一八六師奉派去貴州剿匪;次年2月又奉命出國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劉元琮均請假留住成都。1951年春,減租、退押和土地改革運動在大邑開展。3月22日,川西區七縣農民協會聯合辦事處在成都召開劉元琮的佃農代表會,核算他應該減租和退押的數額。劉元琮到會並將銀元、元寶擺在會議桌上,表示減租退押。當一婦女代表哭訴劉元琮的殘暴行為時,有的代表要求劉元琮站起來回答,他置之不理。有的代表又喊他“跪下”,他大怒了,猛地站起來説:“我死也不向農民低頭”,頓時羣情激憤,噪聲四起。正當農民協會幹部忙於排解之際,劉元琮突然將他準備退賠的財寶掀在地上,撕下他佩戴的川西行署標誌,高呼:“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川西農民有偏差”,隨即從其衣兜裏掏出一包藥吞下,經搶救無效去世,年僅42歲。 [2] 
1985年,有關部門複查了劉元琮起義時及以後的表現,實事求是地進行重新處理。6月2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和解放軍成都軍區給已故的劉元琮頒發了起義人員證明書。承認其起義將領身份,恢復政治名譽。 [2]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四川省成都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成都文史資料 1989 第1輯 總第22輯:內部資料,1989:219
  • 2.    四川省大邑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大邑縣誌續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57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