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仲羽

鎖定
劉仲羽(1914~1941),原名劉承翱。山東省東平縣清水坦村人。16歲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範。“九一八”事變後,參加反帝愛國鬥爭,同年12月,被選為濟南學生代表,赴南京請願,要求國民政府對日宣戰。1936年在齊河縣師範講習所任教師。1937年“七七"事變後,在東平縣七區田大店(現屬梁山縣)完小當教師,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縣抗日救亡協會.同年12月,經萬里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2月.他按縣工委指示,考入國民黨東平縣政訓處,並以政訓員的身份對國民黨三區區隊進行改造。同年12月任中共東平縣委書記,在建黨、建政,建軍和組建抗日羣眾團體等方面做出貢獻。1940年4月,他調任泰西地區總動委會副主席、兼《團結報》總編輯。同年9月18日,他參加東平縣召開的紀念“九一八”事變大會,會後,在清水坦村與縣區幹部研究工作時,被三區偽區長帶偽軍包圍,因寡不敵眾,而被捕。重刑下堅貞不屈,在日軍憲兵隊監獄中,他用石子在獄牆上寫下:“鐵窗難鎖革命志,願將熱血獻人民,皮鞭棍棒何所懼,誓把地獄翻轉身。”1941年1月2日,劉仲羽英勇就義。 [1]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劉仲羽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14年
逝世日期
1941年1月2日
畢業院校
入山東省立第一師範
出生地
山東省東平縣

目錄

劉仲羽人物生平

劉仲羽,原名劉承翱,1914年生於東平縣三區清水潭村。劉仲羽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6歲考入山東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其間,他結識了一些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教師、同學,閲讀了馬列著作和李大釗、毛澤東、魯迅的文章。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劉仲羽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和同學們一起遊行示威,散發傳單,發表演説,張貼標語,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地區,力促蔣介石抗日救國。12月,他被選為濟南學生代表,參加赴南京的請願代表團。返回濟南後,多次去國民黨山東省政府請願,同前來鎮壓的軍警進行搏鬥。1936年,他任教於齊河縣師範學校。 [3]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劉仲羽回到家鄉東平任小學教師。12月25日,日軍飛機轟炸東平城,東平人民滿腔怒火,積極參加抗日活動,劉仲羽投入了抗日救亡的洪流。他參加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縣抗日救亡協會。1937年 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2月,劉仲羽按照中共東平縣工委指示,考入國民黨東平縣政訓處,並以政訓員的身份到三區工作,對國民黨三區區隊進行改造。12月,中共泰西特委決定:中共東平縣工委改為中共東平縣委員會,並任命劉仲羽為縣委書記。他帶領中共東平縣委一班人,高舉抗日旗幟,放手發動羣眾,發展共產黨員和建立中共黨的組織,建立抗日根據地。1938年全縣只有中共黨支部13個,共產黨員162人,到1939年底,中共黨支部便發展到31個,共產黨員273人。 [4] 
1939年3月,八路軍一一五師東進支隊進駐東平,在四區常莊召開了泰西地區抗日活動積極分子大會。會上,羅榮桓傳達了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精神,明確提出發展和壯大抗日力量,建立泰西抗日根據地。劉仲羽參加了這次大會。會後,他主持召開了中共東平縣委會議,傳達了大會精神,圍繞創建泰西根據地的要求,決定首先建立各區抗日動員委員會,動員和組織羣眾進行抗日。5月,在五區首次建立了抗日動員委員會。1939年夏,在陳莊召開了全縣抗日活動積極分子大會。會後,全縣其他區的動委會相繼建立。8月,在二區西溝流召開區動委會代表.抗日先進分子和各屆代表會議,通過選舉建立了縣動委會,劉仲羽被選為動委會主任。劉仲羽認真貫徹執行共產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共同抗日。在這一方針指引下,不但廣大羣眾真正發動起來了,一些舊軍官、舊知識分子、舊職員,開明士紳、社會名流和國民黨縣、區政權中進步人士,也團結在共產黨周圍。 [5]  東平縣縣長王椿元不抗日,到處橫徵暴斂,貪污自肥,引發羣眾不滿。1939年9月中共東平縣委召開了全縣5000人的聲討王椿元大會,劉仲羽在會上揭發了王的罪行,迫使王椿元離開東平。同月,劉仲羽主持召開了縣各界人士代表會議,組成了縣抗日民主政府,選舉趙瑞甫為縣長。至翌年4月,全縣先後建立了7個抗日區政府。在根據地內,民主選舉了鄉長、村長,建立了鄉、村抗日政權。
劉仲羽積極發展抗日武裝,開展對日鬥爭。首先發動青年踴躍報名參軍參戰,當時全縣除向泰西基幹團先後輸送近千名戰士外,地方武裝發展到400多人,組建了縣基幹大隊,劉仲羽兼任政委。其次發動獻槍運動,劉仲羽先在三區清水譚村作試點,登門到户,耐心動員,共發動獻槍30多支,建立了三區抗日區隊。1939年冬季,劉仲羽在三區董莊、大井一帶召開地道戰會議。一些區鎮、村莊開展了游擊戰、地道戰,東平城裏的日軍、漢奸向東北山區一帶“掃蕩”,劉仲羽在大井西組織了一次反“掃蕩”,連續擊退日偽的多次進攻,最後取得了勝利。 [3] 
1940年4月,劉仲羽調任中共泰西地區抗日救國總動員委員會副主任兼《團結報》總編輯。他廢寢忘食地奔波在泰西地區,為抗日鬥爭積極工作。同年9月18日,東平縣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動委會在三區東豆山召開紀念“九一八”事變大會,劉仲羽長途跋涉,從泰西總動委會駐地步行數十里趕來參加大會。會上,他慷慨陳詞,揭發了日軍侵華的本質和殘害中國人民的罪行。 [1]  會後,他住到三區清水潭村。19日拂曉,三區偽區長焦元紳帶領偽區隊包圍了該村,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劉仲羽不幸被捕。在日軍憲兵隊監獄中,劉仲羽受盡了酷刑,但他堅貞不屈,痛斥日軍。日軍無奈,派日偽特務尹鼎祚勸降,遭到劉仲羽怒斥。劉仲羽用石子在牆壁上刻寫了詩句;鐵窗難鎖革命志,願將熱血獻人民,皮鞭棍棒何所懼,誓把地獄翻轉身。1941年1月2日,劉仲羽等人在北門外刑場英勇就義,時年27歲。當晚,有人在劉仲羽就義的地方放置花圈,在城門張貼輓聯。中共泰西地委在東阿山區羅圈崖村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地委宣傳部長黃白瑩譜寫歌曲慰藉英靈。不久,中共東平縣委也為劉仲羽召開了追悼大會。 [7] 
劉仲羽烈士墓原為民間土葬形式。1971年正式興建新墓,墓區佔地780平方米。新墓由青磚砌成,長 3.82米,寬2.24米,高2.08米。墓前壁上有“泰西地區抗日總動委會主任劉仲羽烈士之墓”的刻銘、墓背後的青磚照壁上鐫刻“劉仲羽烈士永垂不朽"9個大字。整個墓園設計簡約大方,莊重肅穆。2002年,為更好地發揮其革命傳統教育陣地的作用,東平縣民政局投資2萬元,對劉仲羽烈士墓進行了全面修繕和擴建。墓周圍施以青石鋪地;北面建起了用青磚砌成的高3.2米、長10米的墓牆;墓地前用青石砌起了寬5.6米的十三級台階.向南直通大道。2007年,中共東平縣委又建立紀念碑一座,正面刻“劉仲羽烈士紀念地”,背面刻劉仲羽烈士的簡歷及犧牲過程,2007年12月被列為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6] 
參考資料
  • 1.    山東省泰安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泰安地區志》.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第736頁
  • 2.    山東省東平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 東平縣誌:1986-2003》.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549頁
  • 3.    山東省地方史志辦公室編.《山東抗戰將士傳略》.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85頁
  • 4.    東平縣民政局編.《東平縣民政志》.東平:內部出版,2005年:第251頁
  • 5.    中共東平縣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東平英烈》.東平:內部出版,1988年:第4頁
  • 6.    泰安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泰安歷史文化遺蹟志》.北京:方誌出版社,2011年:第476頁
  • 7.    山東省民政廳編.《光照千秋 :山東革命烈士事蹟選 》第14冊.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