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東平縣

(山東省泰安市轄縣)

鎖定
東平縣,隸屬於山東省泰安市,位於魯西南,泰安市西部。東與肥城市毗鄰,南與濟寧市汶上縣梁山縣接壤,西部隔黃河與聊城市東阿縣陽穀縣,河南省濮陽市台前縣相望,北與濟南市平陰縣搭界。總面積1343平方千米 [1]  。截至2023年6月,東平縣下轄3個街道、9個鎮、2個鄉 [35]  。截至2022年末,東平縣總人口80萬。 [28] 
東平縣歷史悠久,境內黃河大運河大汶河三河交匯,大汶口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漁家文化、民俗文化等相互交融,“運河之心”戴村壩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  。東平是水滸文化的發祥地,全縣共有自然、人文景觀400餘處,其中國家級景區、景點5處。境內的東平湖是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樞紐,也是“八百里水泊”的唯一遺存水域。 [2] 
2022年,東平縣地區生產總值254.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0.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3.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10.5億元。 [27] 
中文名
東平縣
外文名
Dongping County
別    名
東原
東平府
行政區劃代碼
370923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泰安市
地理位置
山東省西南部
泰安市西部
面    積
1343 km²
下轄地區
3個街道、9個鎮、2個鄉
政府駐地
東平街道龍山大街19號
電話區號
0538
郵政編碼
271500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
人口數量
80 萬(2022年總人口)
著名景點
白佛山石窟造像北橋墓羣東平湖
車牌代碼
魯J
地區生產總值
254.9 億元(2022年)

東平縣歷史沿革

上古
唐虞夏商時期屬徐州。
境內置須句、鄣、宿等諸侯國。
須句屬魯;鄣屬齊;宿屬宋。
鄣、宿為齊無鹽邑。
東平縣地圖 東平縣地圖
始設須昌縣(治今埠子坡)、無鹽縣(治今無鹽村)、張縣(治今霍莊),屬薛郡。
增置富城、章縣,與無鹽縣先後屬梁國、濟東國、大河郡、東平國(國治無鹽縣宿城。)須昌、壽良二縣時屬東郡。
須昌、無鹽、壽張、富城、章縣同屬東平國。
撤章縣,另四縣沿屬東平國(治遷壽張縣治霍莊)。
東平國治遷須昌城。
東晉
改東平國為東平郡(郡治宿城)。境內四縣沿襲。
隸屬未變。
南朝宋,撤富城。
北魏又復置。
北齊,富城縣廢制,無鹽併入須昌縣(治遷宿城)。
北周,境內須昌、壽張二縣屬魯州。
壽張縣治壽張集,屬濟北郡。
開皇十六年(596年),須昌縣遷回原治;就原無鹽縣境置宿城縣(治宿城)。此須昌、宿城二縣屬鄆州(州治鄆城)。
須昌、宿城縣與壽張縣同屬鄆州(州治遷須昌)。鄆州先後為平盧天平軍節度使治。
貞觀元年(627年),宿城併入須昌縣。
景龍元年(707年),復置宿城縣。
貞元四年(788年),宿城縣改名東平縣,與須昌同附郡郭,此為東平縣名之始。
太和四年(830年),改東平縣為天平縣。
太和六年(832年),撤天平縣併入須昌縣。
須昌、壽張縣沿屬鄆州。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改須昌為須城縣。
隸屬沿襲五代。
至道三年(997年),置京東西路安撫使於鄆州(須城)。
鹹平三年(1000年),河決鄆州,州城浸沒,遂移州、縣城於五陵山前五里平原處(今州城)。
宣和元年(1119年),改鄆州為東平府(治須城)。
天會六年(1128年),立劉豫為“大齊”帝,先治大名,後遷須城偽稱東京。並以須城為山東西路首邑。境內須城、壽張縣仍屬東平府(治須城)。
須城、壽張二縣屬東平路,須城為路城。
初年,須城為東平府治,壽張沿屬。
東平市區 東平市區
洪武三年(1370年),壽張縣分並須城、陽穀縣。
洪武八年(1375年),東平府降為州,同年撤須城縣併入東平州,屬濟寧府。
洪武十三年(1380年),復置壽張縣於王陵店(今台前縣),始離本境。
洪武十八年(1385年),東平州改屬兗州府
明代東平州領轄汶上、東阿、平陰、陽穀、壽張5縣。
前期,東平州仍屬兗州府。
雍正八年(1730年),升東平州為直隸州,領轄東阿、平陰、陽穀、壽張4縣。
雍正十三年(1735年),撤直隸州為散州,沿治東平州城。
中華民國
民國二年(1913年),改東平州為東平縣,治所沿襲,屬濟西道(駐聊城)。
民國十七年(1928年),裁道制,直屬山東省政府。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省第一實驗區行政長官公署(駐濟寧)。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改屬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9月27日,東平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後,先後屬泰西行政委員會和泰西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年(1941年)6月,屬冀魯豫邊區第一專署。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7月,改屬冀魯豫第二專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5月,東平解放,屬冀魯豫第八專署。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7月,屬冀魯豫第七專署。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5月,復屬泰西專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0年5月,屬泰安專署。
1958年12月,平陰縣併入東平縣,屬聊城專署。
1959年8月,改屬濟南市。同年10月,撤銷東平縣,恢復平陰縣,其縣境大部屬平陰縣。
1962年1月1日,恢復東平縣建制,復屬泰安專署。
1985年8月,泰安地區改為泰安市,東平縣沿屬。 [3] 

東平縣行政區劃

東平縣區劃沿革

1986年初,全縣共有20個鄉(鎮),675個行政村。
1986年5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東平湖西銀山區建制,將原1鎮7鄉調整為2鎮3鄉。
東平縣 東平縣
1988年11月9日,經省地名委員會批覆,同意須城鄉改為宿城鄉。
1993年3月1日,經省政府批准,撤銷宿城鄉,設立宿城鎮。至1993年底,全縣行政區共分8鎮9鄉,680個行政村。
1994年8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水河鄉,設立水河鎮。
1996年2月2日,經省政府批准,將平陰縣舊縣鄉劃屬東平縣。
2001年1月,經省政府批准,張河橋鄉、接山鄉合併為接山鄉;東平鎮、宿城鎮合併為東平鎮;老湖鎮、水河鎮合併為老湖鎮;大安山鄉、商老莊鄉合併為商老莊鄉。
2010年6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東平鎮、州城鎮、接山鄉、大羊鄉、梯門鄉,設立東平街道辦事處、州城街道辦事處、接山鎮、大羊鎮、梯門鎮。
2011年11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彭集鎮、戴廟鄉、新湖鄉,設立彭集街道辦事處、戴廟鎮、新湖鎮。 [3] 

東平縣區劃現狀

截至2023年6月,東平縣下轄3個街道、9個鎮、2個鄉 [35]  。東平縣人民政府駐東平街道龍山大街19號。 [4] 
區劃現狀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70923001000
東平街道
370923002000
370923003000
370923101000
370923106000
370923107000
370923108000
370923109000
370923110000
370923111000
370923112000
370923113000
370923206000
370923208000

東平縣地理環境

東平縣位置境域

東平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泰安市西部。東與肥城市毗鄰,南與濟寧市汶上縣梁山縣接壤,西部隔黃河聊城市東阿縣陽穀縣河南省濮陽市台前縣相望,北與濟南市平陰縣搭界。介於北緯35°46′24″—36°10′20″,東經116°02′52″—116°39′44″之間,總面積1330.44平方千米,摺合2010661.2畝。 [5]  [25] 

東平縣地形地貌

東平縣地勢東北高、西南低,縣境內擁有多種地貌類型,山地、丘陵、平原、窪地、湖泊、河流兼而有之。
山地丘陵主要分佈在縣境北部地區,屬魯中南低山丘陵邊緣。最高點為舊縣鄉歪老婆頂,海拔451米(黃海高程)。
平原主要分佈在南部地區,屬大汶河沖積平原,地面高程在40米以上,多數土層深厚,土壤構型良好,適宜農業種植。
窪地主要分佈在東平湖區,該區西邊是黃河,東邊是東平湖滯洪區,屬黃河沖積平原除臘山崑山馬山等少數孤山殘丘外,其餘均為地面高各40米以下的湖窪地,最低點在新湖鄉軒場附近,海拔1236.7米。 [5] 

東平縣氣候特徵

東平縣處於魯西南平原北部,東部受魯中山區的阻擋,境內受季風的影響,屬温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點。春季(3—5月),冷暖氣團對峙,進退不定,驟冷驟熱,盛行東南風,氣候乾燥,回暖迅速。夏季(6—8月),炎熱多雨,高温高濕,降水集中,常有暴雨澇災。秋季(9—11月)受大陸氣團影響,氣温迅速下降,降水減少,雲淡風輕,日照充足。冬季(12月—翌年2月),盛行偏北風,氣壓高,温度低,氣候乾燥。 [5] 

東平縣水系水文

東平縣境內有18條河流,主要有黃河、大汶河、匯河金線河等,全縣河流總水面52914.7畝,摺合35.28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2.6%。
東平湖為山東省第二大淡水湖,該湖為“水泊梁山”的僅存水域,由一級湖和二級湖組成。全部湖泊水面17.6941萬畝,摺合117.94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8.8%。 [5] 

東平縣自然保護區

東平縣共有東平湖和臘山兩處市級自然保護區。 [38]  其中東平湖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5927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8114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濕地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野生動植物資源。 [39] 

東平縣自然災害

東平縣境內自然災害較多,主要是旱災、洪澇、 河患、風災、雹災、蟲災等。 [40] 
  • 旱災
東平縣境內因餘量年際變化較大,年內降雨分佈不均,故旱災常年發生。尤其是北部山區面積較大土地瘠薄極易受旱,常常十年九旱。早災多半以春旱,夏旱危害最大,秋旱,冬早時有發生,但危害程度較小。 [41] 
1997年是東平縣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旱災最重的年份。自6月份開始,全縣平均降水僅為78.3毫米,比常年少77.2%。氣温較常年偏高。縣內大小河道斷流,塘壩乾涸,北部山區鄉鎮地下水位下降12米,平原鄉鎮下降1.8米,湖區鄉鎮下降2..44米。受旱面積達31333.3公頃,其中重旱22200公頃,因旱減產12.2萬噸。 [41]  自2022年11月1日至2023年4月1日,東平縣降水量29.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41.4%,農業旱情嚴重。 [42] 
  • 洪澇
東平縣每年7月至8月間,常因連降大到暴雨在平原澇窪地極易形成短時的內澇,影響農作物生長髮育,重者澇死絕產。其中,夏澇、秋澇較多較重,春澇很少,無冬澇。成災規律往往是連續出現中等偏上的滿災後,緊接出現大澇,一年當中,先旱後澇的現象也比較多。 [41] 
1990 年大汛,東平湖老湖出現了自1958 年建庫以來的最高水位43.72 米,蓄水 7.2 億立方米。汛期湖內(含大清河灘區))共淹沒面積15333.3公頃。斑鳩店鎮康村、王廟圍堤決口,淹沒莊稼122.2公頃,周圍羣眾317户、1012人受到水災嚴重威脅,浸泡房屋1585間。 [41] 
  • 風雹災害
東平境內雹災多出現在6月至9月,降雹持續時間一般為5分鐘至25分鐘,冰的直徑大都在5毫米至 20毫米,境內的鳳災主要是乾熱風和大於或等於 8 級以上的大風。風向以偏北居多,破壞性的大風多伴有暴雨和冰雹,使害情加重。 [43] 
2019年5月27日,受低槽過境的影響,東平縣遭受大風和局部地區強降水襲擊,造成13個鄉鎮(街道)的小麥大面積倒伏,造成較為嚴重的經濟損失。經統計,受災人口88626人,農作物受災面積9.121千公頃,其中成災面積2.744千公頃;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955萬元,其中農業經濟損失1955萬元。 [44] 

東平縣自然資源

東平縣水資源

東平縣區域內的年平均降雨量,根據1956年—2002年47年的降雨系列資料計算,多年平均為609.16毫米。
地表水資源量,多年平均為13559.25萬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量,多年平均為19130.625萬立方米。
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32689.875萬立方米。
可利用量,多年平均為26290.6921萬立方米。
人均426.2立方米,畝均162立方米。 [6] 

東平縣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東平縣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耕地60329.10公頃(90.49萬畝)
其中,水田248.53公頃(0.37萬畝),佔0.41%;水澆地47386.04公頃(71.08萬畝),佔78.55%;旱地12694.53公頃(19.04萬畝),佔21.04%。
位於小於2度坡度的耕地51014.38公頃(76.52萬畝),佔84.56%;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6855.61公頃(10.28萬畝)佔11.36%;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2373.60公頃(3.56萬畝),佔3.94%;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80.41公頃(0.12萬畝),佔0.13%;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5.1公頃(0.01萬畝),佔0.01%。
(二)園地3052.34公頃(4.58萬畝)
其中,果園2049.06公頃(3.07萬畝),佔67.13%;茶園2.37公頃,佔0.08%;其他園地1000.91公頃(1.50萬畝),佔32.79%。
(三)林地16763.23公頃(25.14萬畝)
其中,喬木林地5942.11公頃(8.91萬畝),佔35.45%;竹林地0.46公頃;灌木林地51.28公頃(0.08萬畝),佔0.31%;其他林地10769.38公頃(16.15萬畝),佔64.24%。
(四)草地2279.10公頃(3.42萬畝)
都屬於其他草地。
(五)濕地290.71公頃(0.44萬畝)
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包括7個二級地類:紅樹林地、森林沼澤、灌叢沼澤、沼澤草地、沿海灘塗、內陸灘塗、沼澤地。東平縣只有內陸灘塗。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9449.96公頃(29.17萬畝)
其中,建制鎮用地4528.78公頃(6.79萬畝),佔23.28%;村莊用地13194.64公頃(19.79萬畝),佔67.84%;採礦用地1640.75公頃(2.46萬畝),佔8.44%;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85.79公頃(0.13萬畝),佔0.44%。
(七)交通運輸用地2887.68公頃(4.33萬畝)
其中,鐵路用地116.95公頃(0.18萬畝),佔4.05%;公路用地1392.15公頃(2.09萬畝),佔48.21%;農村道路1343.08公頃(2.01萬畝),佔46.51%;港口碼頭用地34.69公頃(0.05萬畝),佔1.20%;管道運輸用地0.81公頃,佔0.03%。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5112.59公頃(37.67萬畝)
其中,河流水面2537.64公頃(3.81萬畝),佔10.10%;湖泊水面14861.89公頃(22.29萬畝),佔59.18%;水庫水面15.21公頃(0.02萬畝),佔0.06%;坑塘水面4268.79公頃(6.40萬畝),佔17.00%;溝渠2045.55公頃(3.07萬畝),佔8.15%;水工建築用地1383.51公頃(2.08萬畝),佔5.51%。 [26] 

東平縣礦產資源

東平縣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具有儲量大、分佈相對集中等特點,探明的金屬、非金屬和能源礦藏主要有鐵、煤、水泥用灰巖、頁岩、白雲岩、建築用砂、木魚石、礦泉水等品種。 [2] 
金屬礦藏
鐵礦探明儲量7.35億噸,居全省第三位,泰安第一位,分佈於彭集鎮和老湖鎮水河一帶,埋藏淺,宜於開採。
能源礦藏
煤炭探明儲量1.7億噸,主要分佈在戴廟鄉,正在準備建井開採。
非金屬礦藏
①水泥用灰巖主要分佈於東平縣北部山區和湖西山區,初探明儲量10多億噸,平均品位52.34%,可作為百萬噸以上大型水泥廠的原料基地。
②頁岩(紫紅色頁岩)主要分佈在梯門鄉、接山鄉、老湖鎮和銀山鎮一帶,探明儲量5414.72萬噸,估計總儲量可達2億噸以上。該礦產可利用高科技研製出高強、輕質新型建材產品,可用於水泥配料及磚瓦用原料。
③白雲岩主要分佈在接山鄉尹山莊、大羊鄉丁家塢和舊縣鄉等地,探明儲量2000萬噸,礦石平均品位MgO198%。
④木魚石主要分佈在老湖鎮一帶,探明儲量60萬立方米。
⑤建築用砂主要分佈在大汶河、大清河河道內,現有儲量3500萬噸。
⑥礦泉水主要分佈在州城鎮和銀山鎮。其礦化度、鍶、鋅、偏硅酸、溴等指標達到了國家飲用礦泉水標準。 [6] 

東平縣生物資源

  • 植物
東平在植物地理分佈上,屬落葉闊葉林區,按植被劃分,屬暖温帶、落葉闊葉林地帶,暖温帶北部落葉櫟林亞地帶,黃淮平原栽培植被區。東平縣是人多地少的農業縣,耕種歷史悠久,大片自然土壤不復存在。東平縣境已無原生自然植被,多為人工栽培植被代替,殘存自然植被又多是草本植物。且多為田間雜草。野外調查發現30餘種,主要包括白茅草、刺薊、節節草、狗尾草、馬唐、稗草等。 [36] 
  • 動物
截至2023年5月,東平湖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達到790種,其中國家一級、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分別為4種和20種。其中包括全球極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 [37] 

東平縣人口

東平縣人口數量

截至2020年11月1日,東平縣常住人口為687385人。在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42120人,佔49.77%;女性人口為345265人,佔50.2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99.09。在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65328人,佔53.1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22057人,佔46.85%。 [45] 
截至2022年末,東平縣總人口80萬 [28]  。2022年,東平縣出生人口3779人,出生率4.67‰;死亡人口5267人,死亡率6.51‰;自然增長率-1.84‰。 [27] 
全縣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27029人,佔18.48%;15-59歲人口為396429人,佔57.67%;60歲及以上人口為163927人,佔23.85%,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18794人,佔17.28%。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2.68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10.84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8.16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6.86個百分點。 [45] 

東平縣民族

東平縣全縣共有19個民族成份,分別是:漢族、蒙古族、藏族、苗族、侗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黎族、景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佤族。除漢族外,其他少數民族總人口共計4300餘人,分佈在全縣14個鄉鎮(街道),107個村。回族在東平縣居住相對集中,符合大分散小羣居的特點。 [46] 

東平縣方言

東平方言屬山東方言魯西次方言區。東平方言與普通話比較近似,在聲韻母調值上有所不同。境內大清河南與大清河北有差別;東南鄉和北部山區的部分村莊使用兒化韻,與大部地區略異。東平縣南部的一些村及北部沿湖部分村莊,對聲母 z、c、s和zh、ch、sh 分別不清,所以把“資”和“質”“雌”和“吃”“四”和“十”等字讀成同音。 [47-48] 

東平縣宗教信仰

東平縣現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佛教五種宗教,目前經批准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19處,其中,天主教7處,分別為毛莊、大梁莊、商老莊、柳村、李所、大窪、龍山囤天主教堂;基督教9處,分別為馮樓、桂井子、新光、張文遠、師集、司裏、斑鳩店、前銀山、舊縣基督教活動場所;伊斯蘭教1處,為州城清真寺;道教1處,為臘山祥龍觀;佛教1處,為崑山月岩寺。 [46] 

東平縣經濟

東平縣綜述

2022年,東平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4.9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0.9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83.5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110.5億元,增長2.5%。一、二、三產業結構由2021年的23.8:31.9:44.3調整為23.9:32.7:43.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2.1%、51.1%、26.8%,分別拉動經濟增長0.9、2.2、1.2個百分點。截至2022年末,東平縣已註冊個體工商户41937户,資金數額1012428萬元;私營企業11888户,註冊資本6401853萬元。 [27]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東平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4.4%,第二產業增長11.8%,第三產業增長28.3%。三次產業投資佔比由去年的4.8:35.2:60.0調整為3.8:32.5:63.7。全縣在庫500萬元及以上投資項目312個,比上年增加64個。其中,5000萬元及以上項目100個,500萬—5000萬元投資項目183個,房地產經營開發項目29個。 [27] 
財税收支
2022年,東平縣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7969萬元,同比增長4.7%。其中,各項税收115100萬元,下降3.8%,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7.8%。各項税收中,增值税38802萬元,下降18.8%;企業所得税13373萬元,增長12.2%。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38466萬元,增長13.1%。教育、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衞生健康、住房保障支出分別為99211萬元、2403萬元、130549萬元、30380萬元、9992萬元。 [27] 
人民生活
2022年,東平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054元,同比增長4.4%;人均消費支出22631元,減少3.0%;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23.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41元,增長6.7%;人均消費支出12475元,增長3.2%;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29.2%。 [27] 

東平縣第一產業

2022年,東平縣農業總產值109.3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種植業產值57.6億元,增長10.2%;林業產值1.7億元,增長10.8%;牧業產值21.5億元,減少6.5%;漁業產值22.3億元,增長2.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6.2億元,增長13.8%。 [27] 
農業
2022年,東平縣糧食總產量63萬噸,同比增長0.6%。 [27] 
畜牧業
2022年,東平縣肉類總產量3.7萬噸,同比增長4.3%;禽蛋產量2.6萬噸,減少32.1%;牛奶產量0.8萬噸,減少39.3%。 [27] 
漁業
2022年,東平縣水產養殖面積5萬畝。全年水產品總產量7.4萬噸,其中,淡水養殖產品產量5.7萬噸,捕撈產量1.7萬噸。 [27] 
生產條件
截至2022年末,東平縣農業機械總動力91.5萬千瓦。拖拉機12667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機4032台。農用排灌機械14504台,收穫機械5220台。農田有效灌溉面積80萬畝,其中,節水灌溉面積72.5萬畝。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萬畝。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9.0%。 [27] 

東平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東平縣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完成產值8.3億元,同比增長38.4%;非金屬礦採選業11.9億元,增長15.4%;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4億元,增長60.4%;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78.6億元,增長33.5%;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4.2億元,增長8.4%;造紙和紙製品業8.1億元,下降17.8%;橡膠和塑料製品業12.2億元,下降14.9%;紡織業3.4億元,下降15.0%;農副食品加工業28.3億元,下降21.9%。全縣8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98億元,同比增長2.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2%。 [27] 
建築業
2022年,東平縣44家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17.9億元,同比增長9.8%。其中,建築工程產值16億元,增長5.9%;安裝工程產值1.1億元,增長95.5%。 [27] 

東平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東平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9.7億元,同比增長0.2%。分行業看,批發業增長9.8%;餐飲業增長3.5%;零售業、住宿業與上年基本持平。 [27] 
對外經濟
2022年,東平縣進出口總值18.3億元,同比增長150.7%。其中,進口總值17.9億元,增長181.0%;出口總值0.4億元,減少56.8%。 [27] 
招商引資
2022年,東平縣實際利用外資3019萬美元,增長129.2%。 [27] 
房地產業
2022年,東平縣商品房銷售面積26.7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9%。從結構看,住宅銷售面積26.4萬平方米,下降9.4%;其他銷售面積0.3萬平方米,增長124.5%。商品房銷售額15.9億元,下降11.6%。 [27] 
旅遊業
2022年,東平縣接待遊客682.2萬人,恢復至2019年的84.0%;旅遊綜合收入37.6億元,恢復至2019年的75.0%。 [27] 
金融業
截至2022年末,東平縣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465.1億元,同比增長15.8%。其中,住户存款餘額398.1億元,增長16.1%;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40.8億元,增長22.2%;機關團體存款餘額24.7億元,增長3.0%;財政性存款餘額1.5億元,下降5.1%。全縣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97億元,增長3.0%。其中,住户貸款餘額148.4億元,增長8.9%;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148.6億元,下降2.4%。 [27] 

東平縣交通運輸

東平縣交通

東平縣距周邊濟南、泰安、濟寧菏澤聊城等大中城市均為1小時左右的路程。濟廣、濟徐高速公路,105、220國道,250、255、331省道及縣鄉道路縱橫交織。 [2] 
截至2022年末,東平縣境內通車裏程2918.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3千米(濟菏高速、濟徐高速、董梁高速),國道65.9千米(105國道京澳線、220國道東深線),省道135.7千米(326省道泰商線、243省道泰梁線、246省道臨鄒線),縣道336.4千米,鄉道226.5千米,村道2091.1千米。公路密度217.3千米/百平方千米。 [27] 

東平縣運輸

2022年,東平縣班線客運共計59萬人次,客運週轉量4988.3萬人千米。 [27] 

東平縣社會事業

東平縣科技事業

2022年,東平縣有效發明專利134件,其中,當年授權發明專利42件,高價值發明專利35件。 [27] 

東平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東平縣共有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學生5238人,專任教師222人。普通中學29所,在校學生40637人,專任教師3504人。小學53所,在校學生40975人,專任教師2409人。 [27] 

東平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東平縣共有公共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3館均為國家級。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4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716個。東平閲讀推廣人孫新榮獲“全國鄉村閲讀榜樣”稱號,為山東省唯一人選。創作的小品《彩禮》榮獲山東省羣眾小戲小劇二等獎。 [27] 

東平縣衞生事業

截至2022年末,東平縣擁有醫療衞生機構617所,其中,醫院13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衞生院10所,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站)13個,診所130所。各類衞生機構擁有牀位數3659張,比去年增加299張。衞生技術人員4116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1694人,增加36人;註冊護士1693人,增加60人。 [27] 

東平縣社會保障

2022年,東平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041人,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7億元,貼息410萬元,扶持創業340餘人,帶動就業5800餘人。
2022年,東平縣參保企業1583家,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5萬人;機關事業單位參保217家,參保人數1.44萬人;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5.22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5.7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7.35萬人;社保卡持卡人數67.29萬人。全年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職業年金、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6.26億元,發放各項社會保險待遇15.27億元,落實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7352萬元,代發喪葬費、撫卹金、鄉醫、電影放映員補貼等款項1.53億元,發放率100%。
2022年,東平縣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9130人,同比減少1644人。其中,城市319人,減少199人;農村18811人,減少1445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0054萬元,增加3.2%。其中,城市249萬元,減少37.2%;農村9805萬元,增加4.9%。全縣特困供養人員4708人,其中,城市15人,農村4693人。發放特困供養資金6839.5萬元,同比增長16.6%。其中,城市22.2萬元,增長23.1%;農村6817.3萬元,增長16.5%。 [27] 

東平縣基礎建設

2022年,東平縣天然氣供氣總量2769.9萬立方米,燃氣普及率100%,污水處理量1617.7萬立方米,污水處理廠本年污水集中處理率97.8%,無害化垃圾處理率100%。 [27] 

東平縣環境保護

2022年,東平縣環境空氣質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13微克/立方米、25微克/立方米、76微克/立方米、43微克/立方米。東平湖(以湖心監控斷面評價)COD、氨氮、總磷、氟化物濃度均值分別是16毫克/升、0.182毫克/升、0.038毫克/升、0.56毫克/升;大清河(以戴村壩監控斷面評價)COD、氨氮、總磷、氟化物濃度均值分別是18毫克/升、0.221毫克/升、0.052毫克/升、0.56毫克/升。東平湖、大清河水質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質要求,符合東平湖南水北調調水要求。 [27] 

東平縣安全生產

2022年,東平縣發生生產安全事故15起,死亡10人。其中,生產經營性道路交通事故15起,死亡10人。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0.0392。 [27] 

東平縣歷史文化

東平縣地名由來

東平古稱東原,“東原底平”是為東平得名之始。

東平縣文物古蹟

東平縣文物古蹟數量眾多、範圍寬廣、內容豐富、保存完好、影響較大,屬於山東省“重點文物大縣”。東平縣不可移動文物共登記文物點487處(石窟寺石刻202處、古建築92處、古墓葬73處、古遺址86處、近現代34處),被列入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達82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1處(京杭運河東平段)、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白佛山石窟造像洪頂山摩崖刻經司裏山摩崖造像戴村壩)、省級13處、市級25處、縣級40處。野外文物中以石刻影響最大,造像自東魏武定年間開始,直至清代。有造像20餘處,大小千餘尊。東平縣是革命老區,境內遺存有許多革命遺址、遺蹟、革命紀念設施等。館藏文物10萬餘件,其中一級文物3件、二級11件、三級60件、待定級珍貴文物200餘件。 [7] 
截至2022年末,東平縣有世界級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 [27] 

東平縣文化遺產

截至2022年末,東平縣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8處。 [27] 

東平縣東原文化

大運河東平段,沿線閘壩、渡口及周邊文化遺蹟89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13處,市級24處,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特別是東平湖、戴村壩、古州城,對於研究京杭大運河文化遺產,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1、東平湖是宋梁山泊的唯一遺存水域。元末明初建有安山閘、戴廟閘,蓄水濟運,是大運河的水櫃,起着調節運河水量的作用,常年積水面積209平方千米,藴涵着豐富的運河文化和水滸文化。湖三面環山,有小洞庭之稱。沿湖文化遺蹟眾多,有宋江聚義山寨、宋江碑、晁蓋墓、阮氏三雄故里、黃泥崗聚義島、七星亭等,印證着水滸歷史故事。現如今是南水北調工程重要水櫃之一,南水途徑江蘇、山東、河北三省,經過十三級提水,到達東平湖,由此向北輸水,實現自流。
2、戴村壩是古代水利樞紐工程。始建於明永樂九年(1411年),已有600多年曆史。主要是攔蓄大汶河水,使趨南旺,三分南注,七分北流,以濟運道,其功能等同於人的“心臟”,故把戴村壩譽為“運河之心”。由於戴村壩的作用,保障了明清兩代漕運暢通,對中國南北經濟交流、文化融合、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毛主席曾讚揚:“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工程”。
3、州城是運河畔的千年古城。自宋鹹平三年(1000年)立城,是北宋、金代鄆州和東平府的治所,是山東境內兩大政治、貿易中心之一,元、明、清運河畔的貨物集散地,文化繁榮,歷史上曾建制府、路、州。有安山閘、戴廟閘等閘壩和碼頭多處,存有宋代以來的衙署、父子狀元府、元報恩禪寺、明清真寺等許多古蹟和民間音樂、舞蹈、戲曲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
4、其它歷史文化遺產豐富。最具特點的摩崖、石窟23處,造像2200餘尊。洪頂山摩崖刻經,刻字面積2000餘平方米,現存經文、題記近千字,其中的“大空王佛”四字,高近10米,僅“佛”字,高達4.6米,是目前我國境內同時期最大的刻字,被中國社科院專家學者譽為“北朝佛教刻經的大字鼻祖”。還有古遺址、古建築等歷史文化遺存以及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後方醫院、被服廠、兵工廠等,都是運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8] 

東平縣鄉風民俗

端鼓腔 端鼓腔
“鼓響一棒,鬥發陳財五百年。壇前神位,驚天所貴。”這是東平湖漁民每年敬河神時必唱的一段唱詞。這種源於唐朝貞觀年間,流傳在東平湖漁民當中的民間小調叫做“端鼓腔”。2010年6月,“端鼓腔”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鼓腔”是流傳於東平湖漁民生產生活中的一種雜戲,它的伴奏樂器是一面或幾面像芭蕉扇形狀的單面羊皮鼓,表演者將鼓端在手中,邊擊鼓邊演唱。“端鼓腔”的唯一伴奏樂器就是羊皮鼓,每個唱段除了唱詞和故事不一樣之外,鼓點也是不斷變化的。和背唱詞相比,學習打鼓更難。不同的唱段鼓點不了,就是同一個唱段裏,每一個情節、每一句唱詞所配的節奏都是不一樣的,連打鼓的時候讓鼓面轉幾圈都是有講究的。看似簡單的一面鼓,卻獨自承擔了所有的演奏。 [9] 
2010年6月,東平縣的“端鼓腔”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白佛山廟會
白佛山廟會起於唐朝。自此,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附近的老百姓聚集白佛山之陽,燒香祈福,農具交易。隨着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東平縣把白佛山自然人文景觀作為全縣旅遊工作的重點,於1999年籌集100萬元搶修了瀕臨倒坍的金代建築三教寺,新修了上山伯油路、登山盤路、停車場,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和市場繁榮,僅二月二(現廟會由一天定為四天)這一天,前來趕會的就有10萬餘人次。 [10] 

東平縣風景名勝

截至2022年末,東平縣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個,4A級景區3家,3A級景區7家,省級旅遊民宿集聚區創建單位2家,省級景區化村莊5處。 [27] 
主要風景名勝
東平縣是水滸故事的發祥地,山東省水滸文化旅遊帶上的重要縣份,又被確定為由著名導演鞠覺亮執導的新版電視劇《水滸》的主場景拍攝基地。項目總投資20億元,主要規劃建設水滸古鎮、碼頭服務區、水滸度假酒店、六工山山寨水寨、崑山山寨、黃石懸崖等多個單體項目。水滸影視城規劃面積376畝,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投資3.6億元,2009年5月份開工建設。 [11] 
主要有佛山公園、聖水觀音、大佛寶殿、玉皇閣、三教寺、黑雲洞、白雲洞等景點。現存大小造像142尊,以隋開皇七年(578年)建造的阿彌陀佛像最大,堪稱“中原隋代第一佛”。由海南普世南山集團投資50億元重點打造,佔地10平方千米,擁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舍利宮、大佛殿、祗元精舍、緣起樓、三面觀音、文昌閣、天趣園、鐘鼓樓等核心景點,2018年5月22日重裝開園。 [12] 
戴村壩是京杭大運河的心臟工程,被中國大運河申遺考查組稱為“中國第一壩”。戴村壩景區是我縣依託戴村壩,充分發揮大汶河、大清河、匯河等水資源優勢,策劃的以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為主的景區,也是全縣“雙線串珠”的東起點。該項目主要劃分為“三區一園一帶”,即水工文化體驗和水上游樂區、生態農業觀光區、休閒娛樂區、濕地公園和匯河景觀帶,各功能區由濱河大道連接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13] 
是新版水滸的重要拍攝地和東平旅遊的主要景點之一,位於斑鳩店鎮六工山,項目計劃分二期完成。一期工程為山寨水寨及忠義堂建設項目。水滸山寨主要由四部分構成,一是水寨,包括3000平方米的碼頭、柵欄、瞭望台和萬畝濕地;二是吊橋,共216個台階,分為三部分,代表36天罡、72地煞和108將,下有3500平方米的水滸山寨酒店;三是山寨,包括寨牆(下寬8米、上寬6米、高18米)、寨門、一關、二關、三關、忠義堂、甕城、點將台、檑石陣等;四是忠義堂,包括議事廳、忠義堂、陵台等。 [14] 
臘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東平縣西部,東臨東平湖,西距黃河6千米。其主峯海拔258.4米,素有"山奇雄,峯奇秀,巖奇險,石奇美"之稱。加之它與東平湖山水相依,天光照水,碧波浩渺,百舸揚帆,美不勝收,構成獨特的遊覽風景區。 [30] 

東平縣地方特產

東平縣斑鳩店大蒜

斑鳩店大蒜以頭大、質優、味香而聞名遐邇,外皮淡紫紅色,蒜瓣齊肥大,植株生長勢強,株型高大,蒜薹產量較高,搞寒力弱,較早熟。其辣味適中,是上等的辛香類蔬菜和調味品,具有增強食慾、抑制病菌、改善人體微循環、補充營養、保鍵健康等功能。 [31] 

東平縣2K西瓜

2K西瓜聲名遠揚,天然的沙土地,温度、濕度適宜的大棚,和先進的育苗栽培技術,裴寨村種出來的西瓜皮薄多汁、香甜可口。 [32-33] 

東平縣彭集花生

彭集鎮所產花生皮白、質優、出米率大、含油量高,每百克含蛋白質25—36克,含有8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和26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具有延年益壽,延緩腦功能衰退的功效,俗有“長生果”之稱。彭集種植花生的歷史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間,已有300年的歷史。花生面積穩定在4.2萬畝左右,平均單產達到387.9千克,主要品種有魯花14號、平度204、8130、山農818、花育17等十幾個品種,該鎮連續多年被評為 “泰安市花生生產冠軍”。 [32]  [34] 

東平縣著名人物

東平境內曾經產生過無數俊傑英賢。戰國時的女政治家齊國王后鍾離春;西漢時的“大夏侯學”、“小夏侯學”的開創者夏侯勝、夏侯建;東漢時有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文學家劉槐;唐代有繪圖凌煙閣的開國功勳盧國公程咬金,五代有宰相、文學家和凝及樞密使兼東京留守、音律學家王樸;北宋有父子狀元梁灝、梁固,集賢殿大學士、宰相梁適,兒科醫學家錢乙,畫家梁楷元代有狀元霍希賢、農學家王禎、魏國公王士熙、戲曲作家高文秀;明代有政治家兵部尚書王憲、大理卿杜三策、御史王彬、醫生高洞陽;清末有第一批出國留學的學者進士侯延爽,早年參加同盟會並曾參加刺殺清攝政王載灃的尹涸;民國時期有著名建築師呂彥直。 [29] 
原名萬明禮,民國五年(1916年)12月出生於山東省東平縣一個貧民家庭,早年在家鄉接受小學和初中教育。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革命道路。1988年4月,在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萬里同志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同月,任全國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1993年3月,萬里同志不再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職務。2015年7月15日12時55分,萬里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50] 
萬里同志是中共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49] 
男,漢族,山東東平人,1951年1月生,1971年1月參加工作,1973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曾任中共第十六屆、十七屆、十八屆、十九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21] 

東平縣榮譽稱號

東平縣是“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
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16]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15]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7]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命名名單。 [18] 
2020年11月25日,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19]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20]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伏)屋頂分佈式光開發試點名單。 [22] 
2021年11月,被水利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擇優確定為中央財政支持的“2022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 [23] 
2022年3月,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國家級大豆制種大縣。 [2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