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仁政

(慈善家)

鎖定
劉仁政,字敏齋,一九零四年十一月十七日生於山東省掖縣朱橋鎮(現為萊州市金城鎮)埠西村,幼年遷居北平,十八歲以優異成績畢業於北平師範大學附中高中部。按當時家庭的經濟條件完全可以繼續讀大學深造,但父親要他到自家經營的振德興顧繡皮貨行去幫忙。劉仁政由學徒做起,熟悉業務後逐漸接受委託經營振德興行。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商行的業務有很大發展,也使其父親得以頤養天年,專心從事他的慈善事業,並供養弟妹四人讀完大學,乃至留洋深造。
本    名
劉仁政
敏齋
出生地
山東省掖縣朱橋鎮埠西村
出生日期
一九零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劉仁政經商不忘愛國

劉仁政對振德興行商業活動的發展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改坐商為出口,二是商品門類由原來的顧繡皮貨,發展為中國的手工藝品。經營的商品包括北平的景泰藍、景德鎮的工藝瓷器、揚州的雕漆、江南織錦、抽紗、山東的補花、草編、草帽辮等,凡有中國特色的手工藝品都有涉及,儘量發揮中國民間手工藝的優勢,打進歐美市場。
他除發展了祖上交給的北京振德興行以外,還在天津、濟南、上海、香港等地投資興辦紡織、製革、鋼鐵、古玩、珠寶等行業,工商兼營。抗日戰爭時期,上述地區先後淪陷,與歐美的商務往來不通,加以日寇把棉紗作為戰略物資進行管制,劉仁政不願意與日本人合作,乾脆來了一個全面停業,抗戰勝利後才恢復經營活動。
全國解放後,劉仁政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帶頭接受公私合營,自己則把業務重點放到香港。他每年春秋兩次參加在廣州舉行的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儘量配合國家的需要,盡力促進內地商品經過香港出口和協助進口國家急需的各類物資、設備,被廣東省政協譽為愛國港商。

劉仁政捐贈國家失散文物

劉仁政在長期的工商活動中,有機會接觸到失散在國外的中國珍貴文物,他覺得既氣憤又惋惜,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總是設法買一些回來捐獻給國家。有一次他非常得意地展示給朋友看自己剛收到的一大幅江南織錦“西方極樂世界圖”,憑多年經營繡品的經驗,他認為這幅織錦門幅的寬度和織做的精細程度都達到了珍品等級;再從歷代收藏的印章等級等諸多因素分析,斷定它是明代官府江南織錦局專門為皇室織做的貢品,應是故宮中流失的佛教寶物,能收購到這樣罕見的國寶非常難得。他不信任當時的國民黨政府,為防止剛從外國掠奪者那裏買回的文物落到反動官僚的手中,他決定捐贈給北平一所大學的博物館,直到全國解放後此寶才收藏到了故宮博物院。

劉仁政實現興學遺願

劉仁政到了晚年把商業上的事交給小兒子劉元生打理以後,自己一直念念不忘的是母親當年在家鄉辦義學的事,還親筆寫了《先慈興學記》。他對子女們説這件事全是因為抗戰爆發才中斷,這麼多年自己雖忙於經商但辦學的事卻時刻縈繞心頭,退休了,怎麼也得把先母的遺願在自己的手中繼續下去。一九八七年他攜長孫劉洪洪回鄉,與萊州市政府有關部門商定捐資二十六萬元劃地重建埠西村小學,同時為擬建的萊州市實驗中學捐資十萬元。同年九月,劉仁政因心臟病猝發,撒手人寰。次年五月底,埠西村小學落成,萊州市政府特准命名為“仁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