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副交感神經系統

鎖定
副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 Division) 是植物性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發自中腦橋腦延腦脊髓的骶部。它的節前纖維在副交感神經節中交換神經元,再由此發出節後纖維,至平滑肌心肌腺體。副交感神經節一般位於臟器附近或臟器壁內。 [1] 
中文名
副交感神經系統
外文名
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性    質
植物性神經系統的主要部分
功能作用
抑制體內各器官的過度興奮
隸    屬
植物性神經系統
提出者
德國萊爾,英國蘭格萊

副交感神經系統植物性神經概念

19世紀德國學者萊爾最先提出“植物性神經系統”這個名詞。以後英國科學家蘭格萊將植物性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個部分。植物性神經系統不受意識的支配,但經過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調節。植物性神經系統的活動與情緒有着密切的關係。 [1] 
植物性神經過去也叫“自主神經”。意思是,它們不受中樞神經系統的支配,因而人們不能隨意地控制內臟的活動。但是,生物反饋的研究表明,人們通過特殊的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隨意地控制內臟的活動,如調節體温的升降、血壓的高低、心跳的快慢等。因此,把植物性神經叫做“自主神經”,是不確切的。 [1] 

副交感神經系統醫學分類

植物性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個部分。交感神經系統脊髓的全部胸髓和上三節腰髓的灰質側角內發出。它藉助短短的交通支(節前纖維)和脊髓兩側的交感幹聯繫,然後由交感幹神經發出節後纖維,以支配胸腹部的臟器和血管的活動。副交感神經系統發自中腦、橋腦、延腦及脊髓的骶部。它的節前纖維在副交感神經節中交換神經元,然後由此發出節後纖維,至平滑肌、心肌和腺體。副交感神經節一般位於臟器附近或臟器壁內。 [1] 
交感神經系統中,大多數節前纖維很短,突觸構成交感神經鏈,位於脊髓的側面。從這裏開始發出的節後纖維到達心、肺、胃等目標器官。在副交感神經系統中,有髓鞘的節前纖維很長,與交感鏈沒有突觸聯繫,它的短的節後纖維與突觸相聯繫。交感神經活動加強時,心跳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血壓增高,大肌肉裏動脈擴張,腎上腺髓質加速分泌腎上腺素,血糖水平升高,動員身體的能量,為“或戰或逃反應”作好準備;副交感神經活動加強時,心血管機能減弱,心跳速度減慢,流向周身的血流量減少,而供應給胃、腸的血液增加,血糖以葡萄糖形式儲存於肝內,代謝減慢,能量儲存。前者稱為分解代謝,後者稱為合成代謝。交感神經系統與副交感神經系統一般情況下相互拮抗,但又協同工作。 [2] 

副交感神經系統機能作用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圖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圖 [3]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在機能上具有拮抗性質。一般講,人們把交感神經看成機體應付緊急情況的機構。當人們掙扎、搏鬥、恐懼和憤怒時,交感神經馬上發生作用,它加速心臟的跳動;下令肝臟釋放更多的血糖,使肌肉得以利用;暫時減緩或停止消化器官的活動,從而動員全身力量以應付危急。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則相反,它起着平衡作用,抑制體內各器官的過度興奮,使它們獲得必要的休息。 [1] 
副交感神經系統可保持身體在安靜狀態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個方面:
①增進胃腸的活動,消化腺的分泌,促進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體的能量。
②瞳孔縮小以減少刺激,促進肝糖原的生成,以儲蓄能源。
③心跳減慢,血壓降低,支氣管縮小,以節省不必要的消耗,協助生殖活動,如使生殖血管擴張,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參考資料
  • 1.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 2.    車文博.心理諮詢大百科全書 :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12
  • 3.    劉福嶺;欒銘箴,戚仁鐸,王均樂等.現代醫學辭典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