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剮是一個漢語二級字 [5]  ,讀作剮(guǎ),部首是刂,本義指割肉離骨。 [4] 
中文名
拼    音
guǎ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kmwj
倉    頡
RBLN
鄭    碼
JLOK
筆    順
豎、橫折、橫、豎、橫折鈎、撇、點、豎、豎鈎
注    音
ㄍㄨㄚˇ
簡體部首
部外筆畫
7
總筆畫
9
五筆86&98
KMWJ
筆順編號
251253422
四角號碼
62200
統一漢字
U+5250
異體字
冎 叧 㱙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剮guǎ
⒈ 被尖鋭的東西劃破:剮破。手上剮了一個口子。 [4] 
⒉ 封建時代一種殘酷的死刑,把人的身體割成許多塊:剮刑(即“凌遲”)。千刀萬剮。 [1-2] 
基本詞義
◎ 剮guǎ
〈動〉
(1) (形聲。從刀,咼( kuā)聲。本義:割肉離骨)
(2) 同本義。古時分割人體的酷刑。凌遲的俗稱 [dismember]
合擬凌遲,押赴市曹中,釘上木驢,剮一百二十刀處死。——元· 關漢卿《竇娥冤》
(3) 又如:剮割(分割肢體)[bone]。如:剮罪(古代的一種割肉離骨的酷刑)
(4) 引申為殺 [kill]。如:剮刻(猶殘殺)
(5) 被尖鋭的東西劃破 [get cut]
我只是讓車剮了一下。——《一件珍貴的襯衫》 [4] 

方言集匯

贛語:grwa3
◎粵語:waa2
◎潮州話:哥鞍2(趕),guan2 (kúaⁿ) [1]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𠀤古瓦切,音寡。《玉篇》剔肉置骨也。《説文》作冎。《廣韻》俗咼字。《正字通》本作冎。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