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剝脱性皮炎型藥疹

鎖定
本病是由藥物引起的重症藥疹之一,能引起該病的藥物包括阿司匹林、柳氮磺吡啶、磺胺類藥物、卡託普利、苯巴比妥等。臨牀表現為全身皮膚瀰漫潮紅、脱屑,可伴有明顯全身症狀,包括髮熱、惡寒、噁心、嘔吐,可合併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等。嚴重者如治療不及時可因水電解質紊亂和繼發感染而危及生命。
外文名
exfoliative dermatitis eruption
就診科室
皮膚科
常見發病部位
全身皮膚
常見病因
阿司匹林、柳氮磺吡啶、磺胺類藥物、卡託普利、苯巴比妥等藥物引起
常見症狀
全身皮膚潮紅、腫脹,伴滲液、結痂,黏膜充血、水腫、糜爛,惡寒、發熱、噁心、嘔吐等
中文名
剝脱性皮炎型藥疹

目錄

剝脱性皮炎型藥疹臨牀表現

本病如因初次用藥導致,多在服藥後20多天出現。亦可一開始即出現,也可在麻疹樣或猩紅熱樣改變的基礎上出現。表現為全身皮膚潮紅、腫脹,伴滲液、結痂,之後出現大量脱落的葉狀鱗屑。黏膜也可受累,出現充血、水腫、糜爛。本病有明顯的全身症狀,包括惡寒、發熱、噁心、嘔吐,嚴重者可合併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蛋白尿、黃疸等。本病病程慢性,有時可長達一個月,患者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因全身衰竭或激發嚴重感染而死亡。

剝脱性皮炎型藥疹檢查

組織病理表皮角化不全,表皮水腫、海綿形成,真皮水腫,血管擴張、充血,血管周圍淋巴、組織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剝脱性皮炎型藥疹治療

1.儘量減少用藥品種,避免藥物濫用。立即停用可疑致敏藥物,多飲水或靜脈輸液促進藥物排泄。
2.輕症者可口服抗組胺藥物。
3.重症者應早期、足量應用糖皮質激素,待病情好轉後再逐漸減量。
4.注意消毒措施,避免激發感染。
5.注意補充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6.必要時可採取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或血漿置換。
7.外用温和藥物,如白凡士林,避免外用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