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前溝村

(山東省東營市六合鄉下轄村)

鎖定
六合鄉前溝村位於河口區南部,鄉政府駐地西南側3公里處。南與梅家村相連,北與後溝村接壤,東與荊家村鄰近,西與九龍村隔草橋溝相望。南北長300米,東西寬500米,佔地225畝,耕地2100畝。 [1] 
中文名
前溝村
地    址
河口區南部
佔地面積
225畝
耕地面積
2100畝

前溝村人口數據

據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前溝村總人口數為412人,其中男203人,女209人。 [2] 

前溝村村名由來

1856年前此處為一片荒窪。清朝咸豐六年(1856年)利津縣汀河村劉德吉、蓋家莊陳明坤來此開荒種地。繼後高洪前、高洪彬兄弟,陳茂官、陳茂賞兄弟,劉思恭、劉思儉等農户紛紛攜妻小遷入此地。後來同宗親友也陸續遷來,逐漸發展成村落,名為“前潮道溝子”。迄今已有150年有歷史。
1941年解放後,簡稱“前溝”村(大隊),原曾隸屬過利津、墾利、沾化三縣。1983年東營市成立,劃歸河口區。1991年河口區人民政府命該村村莊名稱為“前溝村”。

前溝村農業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村黨支部帶領羣眾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一系列方針政策,1980年底推行“家庭聯產承包制”,1980年底全村土地承包到户,結束了“生產靠隊長指揮,社員憑工分吃飯”的歷史,實現了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確立了農民自主經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該村距海較近土地鹽鹼,人民生活曾一度窮困,河口區成立後,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前溝村先後開發稻田,隨着水源缺乏,稻田改為台田,集體收入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由1984年人均800元增加到2006年的4700元。

前溝村生活變化

自古以來,該村照明一直使用煤油燈或蠟燭。每到夜晚,村莊一片黑暗。村兩委積極籌措資金3萬元,於1985年5月,樹杆架線通了電。村民迎來了點燈不用油的光明時代。1996年户户都有了電視機,2003年10月,市政協幫扶工作組,幫助全村安裝了閉路電線,家家看上了清晰的閉路電視。從1992年春村委辦公室安上第一部電話開始,2005年家家都有了電話或手機。1992年春季,投資2萬元安裝了自來水管,從此村民飲用上了乾淨的自來水,結束了村民用户挑水喝的歷史。2004年在市政協幫扶工作組的援助下,投資12萬元,修建高標準的沼氣池30個。1992年全村通柏油路,實現了全鄉村村通公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