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利津縣

鎖定
利津縣,隸屬於山東省東營市,位於山東省北部,介於東經118°07′—118°54′,北緯37°22′—38°12′之間,南北長102.5千米,東西寬8.5—25千米,總面積1665.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利津縣下轄2個街道、4個鎮、2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 [14]  。截至2022年末,利津縣常住人口23.99萬人。 [11] 
利津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以“渠展之鹽”著稱。金明昌三年(1193年)1月置縣,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因利津古城的輪廓像一隻鳳凰,被稱為“鳳凰城”。抗日戰爭時期,利津縣是清河區、渤海區的老革命根據地。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8月18日,解放利津城戰役大獲全勝,利津成為山東省全境解放第一縣,《解放日報》發表社論《山東捷報》,得到毛主席親筆批示。利津民間藝術有舞蹈“虎鬥牛”、竹馬燈、金錢燈等,地方小吃有利津水煎包、黃河故道鮮魚湯、鹽窩羊湯等。 [1] 
2022年,利津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2.70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2.05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56.92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3.7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3.9:51.8:34.3。 [11] 
中文名
利津縣
外文名
Lijin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3705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東營市
地理位置
山東省北部
面    積
1665.6 km²
下轄地區
2個街道、4個鎮、2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
政府駐地
利津街道利一路98號
電話區號
0546
郵政編碼
2570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3.99 萬(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黃河三角洲國家自然保護區,利津黃河大橋風景區
車牌代碼
魯E
地區生產總值
302.70 億元(2022年)

利津縣歷史沿革

周、秦
縣境西南部是古陸地,屬齊國。
西漢
屬千乘郡漯沃縣、蓼城縣地。
東漢
黃河在此域地入海,隨着黃河三角洲的形成和發展,域地不斷向渤海灣擴延。
建永利鎮,屬蒲台縣。
唐、宋
利津風光
利津風光(2張)
屬渤海縣永利鎮。
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升鎮為縣,因邑有東津碼頭,故稱為“利津”,屬山東東路濱州刺史郡。
元、明
屬山東濟南府濱州。
屬山東武定府(今惠民縣城)。利津因河海而興,“利津內控黃河,外鎖海運要津”,逐漸形成水陸碼頭和商貿重鎮,史稱“小天津”。
清末,組織義和團開展反帝愛國運動,後被山東巡撫袁世凱血腥鎮壓。
中華民國
先後有“吃大户”、“反驗地契”、告貪(縣)官鬥爭和響應“五四”反帝愛國遊行示威、宣傳演講、罷課罷市、組織“紅槍會”抵抗官匪等。
民國三十年(1941年),建立抗日革命政權。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8月18日,縣城解放,成為山東全境解放第一縣。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中國建立後屬惠民專署。
1958年11月,沾化、利津並縣稱沾化縣,屬淄博專署。
1961年,恢復利津縣建制,仍屬惠民專署。
1983年10月15日成立東營市劃為市轄縣,同時原羅家公社的4個自然村和原六合公社劃歸新建的河口區。 [3] 

利津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10月,利津縣下轄2個街道、4個鎮、2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 [14]  。利津縣人民政府駐利津街道利一路98號。 [12]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70522001000
利津街道
370522002000
370522101000
北宋鎮
370522102000
鹽窩鎮
370522103000
陳莊鎮
370522104000
汀羅鎮
370522201000
明集鄉
370522206000
刁口鄉
370522400000
利津縣經濟開發區

利津縣地理環境

利津縣位置境域

利津縣位於山東省東北部,渤海西南岸,黃河近口段左側,東依黃河,東北瀕臨渤海,東與墾利區東營區為鄰,南與博興縣隔河相望,西與濱州市濱城區沾化區接壤,北與河口區相交。介於北緯37°22′—38°12′,東經118°07′—118°54′之間,南北長102.5千米,東西寬8.5—25千米,總面積1665.6平方千米。縣境呈西南至東北向狹長帶狀。 [1] 

利津縣地質構造

利津縣境地處華北斷坳濟陽凹陷之東部,境內廣為第四系掩蓋,無基岩初露。第四系之下發育有太古界、寒武系、奧陶系、朱羅—白堊系和第三系。陳家莊凸起,橫陳縣境中部,大致呈東西向分佈,其南北分佈屬東營凹陷和沾化凹陷,濱州凸起的東段也伸入境內。境域內斷裂構造發育,活動強度大,並具有階段性特點。境內岩漿活動不甚發育。 [4] 

利津縣地形地貌

利津縣境地勢向東北傾斜,西南高,東北低,近黃河處高,遠黃河處低。西南端地面平均海拔11.5米,東北端沿海灘塗地面平均海拔2米,自然比降為1/11000。最高點為海拔14.3米,位於北宋鎮的三岔、高家兩村。境地雖系平原,但由於歷史上黃河決口頻繁,既受洪水反覆衝切,又有淤積套疊,故形成崗、坡、窪相間的複雜微地貌。河灘高地面積228278畝,佔總面積的9.1%;緩崗面積198438畝,佔總面積的7.9%;淺平窪地面積645720畝,佔總面積的25.8%;微斜平地面積1197003.7畝,佔總面積的47.9%;海灘地面積228961畝,佔總面積的9.3%,其中屬潮間帶的灘塗22.8萬畝。 [4] 

利津縣氣候特徵

利津縣地處温帶季風氣候區,雖臨渤海,但大陸性強,屬暖温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全年氣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風多雨少,氣候乾燥;夏季降雨集中,氣温偏高;秋季氣温急降,雨量驟減;冬季寒冷乾燥,雨雪稀少。全縣氣候突出特徵是冬春乾旱,夏季多雨,晚秋偏旱。 [4] 

利津縣水系水文

黃河為利津縣境內唯一自然河流,自西南向東北沿東縣界徑流,上界起自北宋鎮董王村,樁號90+000,經北宋鎮、利津街道、鹽窩鎮、陳莊鎮至西河口(即羅家屋子舊址)折向東北,過墾利區地入海,境內流程74千米。全縣共有人工排水河7條,控制排水總面積1236.7平方千米,分別是:褚官河,全長31.7千米,由潮河入海;太平河,全長40千米,由潮河入海;馬新河,境內段15.44千米,進河口區入海;沾利河,境內段29.1千米,進河口區入海;挑河,全長32.62千米,進河口區入海;草橋溝西幹流,全長28.04千米,入草橋溝;草橋溝,全長26千米,進河口區入海。 [4] 
利津濕地 利津濕地

利津縣自然資源

利津縣水資源

黃河水是利津縣主要水源,歷年平均入境流量423.1億立方米。 [12] 

利津縣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利津縣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耕地54709.54公頃(82.06萬畝)。
其中,水田200.64公頃(0.30萬畝),佔0.37%;水澆地51868.24公頃(77.80萬畝),佔94.80%;旱地2640.66公頃(3.96萬畝),佔4.83%。
(二)園地726.03公頃(1.09萬畝)
其中,果園693.46公頃(1.04萬畝),佔95.51%;其他園地32.57公頃(0.05萬畝),佔4.49%。果園在全縣均有分佈,主要分佈在鹽窩鎮、陳莊鎮、利津街道等鄉鎮;其他園地主要分佈在北宋鎮。
(三)林地7434.59公頃(11.15萬畝)
其中,喬木林地1329.22公頃(1.99萬畝),佔17.88%;其他林地6105.37公頃(9.16萬畝),佔82.12%。林地在全縣均有分佈,其中利津街道、陳莊鎮、鹽窩鎮相對較多。
(四)草地4951.87公頃(7.43萬畝)。
全部為其他草地。主要分佈在陳莊鎮、刁口鄉、汀羅鎮等鄉鎮。
(五)濕地12338.82公頃(18.51萬畝)
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包括7個二級地類。其中,利津縣濕地類型包含沿海灘塗及內陸灘塗2個二級地類,面積分別為12051.28公頃(18.08萬畝)、287.54公頃(0.43萬畝),佔全縣總面積的9.48%。其中沿海灘塗全部在刁口鄉,內陸灘塗主要分佈在刁口鄉。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4635.51公頃(21.95萬畝)
其中,建制鎮用地2979.82公頃(4.47萬畝),佔20.36%;村莊用地9367.89公頃(14.05萬畝),佔64.01%;採礦用地2071.18公頃(3.11萬畝),佔14.15%;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216.62公頃(0.32萬畝),佔1.48%。
(七)交通運輸用地3234.36公頃(4.85萬畝)
其中,鐵路用地301.53公頃(0.45萬畝),佔9.32%;公路用地1461.72公頃(2.19萬畝),佔45.19%;農村道路1449.68公頃(2.17萬畝),佔44.82%;港口碼頭用地17.35公頃(0.03萬畝),佔0.54%;管道運輸用地4.08公頃(0.01萬畝),佔0.13%。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9410.85公頃(44.11萬畝)
其中,河流水面2732.58公頃(4.10萬畝),佔9.29%;水庫水面1032.96公頃(1.55萬畝),佔3.51%;坑塘水面10107.74公頃(15.16萬畝),佔34.37%;溝渠13842.45公頃(20.76萬畝),佔47.07%;水工建築用地1695.12公頃(2.54萬畝),佔5.76%。 [13] 

利津縣生物資源

利津縣境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活着丹頂鶴、白天鵝等珍禽,生長着葦、蒲、茅、檉柳、黃蓿菜等野生植物和枸杞、茵陳、益母草、車前子、白蒺藜、羊角透骨草等中藥材200多種。 [4] 

利津縣海域資源

利津縣境海岸線長59千米,潮間帶38萬畝,灘塗寬闊。由於地處黃河入海口,海水中有機質多,滷水資源豐富,魚、蝦、蟹、貝類資源豐富,素有“百魚之鄉”“黃金海岸”和“東方對蝦故鄉”之美稱。 [12] 

利津縣礦產資源

利津縣境內主要有石油、天然氣、淡水、地熱等資源。其中,地下油氣資源富積,境內已打油氣井3300多口,是勝利油田的主產區之一。 [12] 

利津縣人口

截至2022年末,利津縣常住人口23.9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15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0.64%,比上年提高0.54個百分點。 [11] 

利津縣經濟

利津縣綜述

2022年,利津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2.7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2.05億元,增長5.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56.92億元,增長10.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3.72億元,增長3.1%,三次產業結構為13.9:51.8:34.3。 [11]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利津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比上年增長18.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58.2%,第二產業投資增長41.9%,第三產業投資下降7.1%。重點領域中,民間投資增長5.2%,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為76.1%;“四新”經濟投資佔比達到84.1%。 [11] 
財税收支
2022年,利津縣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4.62億元,同口徑比去年增長34.8%。其中税收收入16.09億元,同口徑增長17.6%,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5.4%。 [11] 
人民生活
2022年,利津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76元,同比增長5.9%。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26元,比上年增長3.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00元,比上年增長6.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1.98,比上年縮小0.07。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640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7148元,增長1.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398元,增長3.3%。
2022年,利津縣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2%。八大類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呈“八漲”態勢。其中交通通信類價格漲幅最高,達4.6%;食品煙酒類同比上漲3.2%,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2.8%,衣着類價格上漲1.7%,居住類價格上漲1.2%,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0.5%,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0.4%,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3%。 [11] 

利津縣第一產業

2022年,利津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7.3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5%。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4.5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4%。其中,農業產值30.57億元,增長7.1%;林業產值0.21億元,增長8.0%;牧業產值28.94億元,增長8.0%;漁業產值13.38億元,增長2.8%;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11.47億元,增長6.6%。 [11] 
農業
2021年,利津縣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00萬畝以上。
林業
2022年,利津縣森林撫育面積553公頃。 [11] 
畜牧業
2022年,利津縣肉蛋奶總產量9.85萬噸,增長4.0%。生豬、能繁殖母豬年末存欄分別達到8.23萬頭、1.45萬頭,生豬出欄8.49萬頭。 [11] 
漁業
2022年,利津縣水產品總產量8.62萬噸,比上年增長0.9%。其中,漁業養殖產量6.88萬噸,減少1.4%。 [11] 
生產條件
截至2021年末,利津縣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3%。3.6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通過市級驗收。

利津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利津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9.8%,其中,輕工業增長7.5%,重工業增長20.6%。重點行業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26.6%,石油加工業下降1.0%,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2.2%,紡織業增長12.7%,醫藥製造業增長5.9%。重點產品產量中,原油加工量382.20萬噸,下降0.3%;中成藥1815噸,增長9.5%;飼料42.39萬噸,增長0.8%。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營業收入915.07億元,比上年增長33.4%;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實現7.42億元,比上年下降85.5%。全縣工業累計用電29.5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8.9%。 [11] 
建築業
2022年,利津縣資質以上總專包建築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9.18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建築工程產值增長14.7%;安裝工程產值減少15.3%。 [11] 

利津縣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22年,利津縣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03.7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1%;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4.3%。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3.4%,金融業增長4.3%,房地產業增長2.9%。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32.2%。 [11] 
國內貿易
2022年,利津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64億元,比上年增長1.1%。按所在地分,城鎮22.10億元,增長1.1%;鄉村8.54億元,增長1.0%。按銷售形態分,餐飲收入6.70億元,增長1.0%;商品零售20.63億元,增長1.1%。從限上限下看,限上市場3.40億元,增長0.5%;限下市場27.24億元,增長1.2%。 [11] 
對外經濟
2022年,利津縣實現進出口207.18億元,同比增長42.5%。其中,出口20.04億元,同比增長31.1%,進口187.14億元,同比增長43.9%。 [11] 
招商引資
2022年,利津縣實際使用外資8717萬美元,同比增長16.4%。 [11] 
郵電通信
2022年,利津縣郵政業務總量5110萬元,增長4.1%。截至2022年末,利津縣固定電話用户13萬户,移動電話用户24.9萬户,互聯網用户9.5萬户。2022年,利津縣完成5G基站及配套設施建設286處,實現了中心城區及鄉鎮駐地網絡全覆蓋。 [11] 
房地產業
2022年,利津縣房地產完成投資6.92億元,比上年下降4.3%。其中,住宅投資5.99億元,下降0.3%。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10.9%。 [11] 
金融業
截至2022年末,利津縣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322.60億元,比年初增加30.76億元,增長10.5%;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241.48億元,比年初增加11.74億元,增長5.1%。不良貸款餘額降至3.99億元,不良貸款率1.65%。 [11] 

利津縣交通運輸

利津位置優越,榮烏、疏港、東呂3條高速與德大、黃大、疏港3條鐵路在此交匯,未來還有京滬高鐵二線、濱濰高鐵途經這裏,距東營勝利機場、東營港1小時車程,與北京、濟南、青島實現2小時經濟圈,交通快捷。 [1] 
截至2022年末,利津縣境內公路通車裏程1961.48千米,其中國省道197.17千米、縣道140.12千米、鄉道394.05千米、村道1008.37千米、專用路221.77千米。新建改造利一路、津五路等城市道路9.45千米,津濰高鐵東營黃河公鐵大橋正式開工,東津黃河大橋工程順利推進。 [11] 
黃大鐵路橋 黃大鐵路橋

利津縣社會事業

利津縣科技事業

2022年,利津縣建成市級以上創新平台65個,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到30家、49家,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9%。芪蛭益腎膠囊開發及產業化列入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興盛生物合成智能裝備列入省科技示範工程,大東聯成功創建全市首個泰山產業領軍人才藍色人才項目。年末有效註冊商標擁有量2453件,比上年末增長22.0%;有效發明專利達241件,比上年末增長23.0%;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總量9件;馬德里國際註冊商標總量92件;PCT國際專利總量10件。 [11] 

利津縣教育事業

2022年,利津縣教育支出達到9.79億元,同比增長28.2%,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28.4%。成立教育發展促進會,開通運行免費校園直通車,投資5000萬元實施支持教育高質量提升一攬子計劃,惠及師生1.73萬名。普通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鞏固率100%。 [11] 

利津縣文化事業

2022年,利津縣開展農村公益電影放映、“進千村樂萬家”演出7000餘場,承辦“沿着黃河來旅行”研學主題線路發佈暨首發團啓動儀式,呂劇《情滿金河灘》入選“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徵程”全省優秀劇目展演名單。鹽窩鎮老街長巷入選2022年全國“非遺旅遊村寨”。新建鳳棲園城市書房被評為2022年度山東省“最美城市書房”。 [11] 

利津縣衞生事業

2022年,利津縣總投資12.07億元的縣中心醫院新院區、縣中醫院新院區、縣疾控中心綜合樓加快建設,與北京301、安貞等醫院建立專科聯盟3個,建成全市首家“共享智慧中藥房”,“三醫聯動”改革走在全市前列。截至2022年末,利津縣擁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47家(不含村衞生室),病牀1184張,衞生技術人員1629人(含鄉醫249人)。2022年兒童建卡建證率100%,持證接種率100%,免疫接種率99.72%。 [11] 

利津縣社會保障

2022年,利津縣城鎮新增就業2917人,其中失業再就業人員1483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745人。
截至2022年末,利津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16.7萬人、2.4萬人、3.14萬人;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提高到610元,城鄉居民醫保人數達到23.11萬人,基本實現了城鄉居民全覆蓋。
2022年,利津縣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956元,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801元。建成養老服務中心21處、農村幸福院54家,新增養老牀位578張,“如康家園”殘疾人之家在全市率先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 [11] 

利津縣基礎建設

2022年,利津縣在全市率先供暖,率先實現全域公交免費,運營線路里程達到1192千米。 [12] 

利津縣環境保護

2022年,利津縣加快建設沿黃生態長廊,新增造林1964畝,保護修復濕地650畝,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達到100%。2022年,利津縣空氣優良天數289天,空氣優良率80.1%;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3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0.5%;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25,同比改善6.2%。 [11] 

利津縣安全生產

2022年,利津縣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數分別比上年下降12.5%、40.0%,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保持“雙下降”,未發生重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11] 

利津縣歷史文化

利津縣 綜述

利津縣歷史悠久。早在周秦時代縣境西南部是古陸地,屬齊國。漢代屬千乘郡漯沃縣、蓼城縣地。東漢後黃河在此域地入海,隨着黃河三角洲的形成和發展,域地不斷向渤海灣擴延。隋代建永利鎮,屬蒲台縣。唐宋屬渤海縣永利鎮。金代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升鎮為縣,因邑有東津碼頭,故稱為“利津”,屬山東東路濱州刺史郡。元明時屬山東濟南府濱州。清代、民國時期屬山東武定府(今惠民縣城)。利津因河海而興,“利津內控黃河,外鎖海運要津”,逐漸形成水陸碼頭和商貿重鎮,史稱“小天津”。清末,組織義和團開展反帝愛國運動,後被山東巡撫袁世凱血腥鎮壓。民國時期,先後有“吃大户”“反驗地契”、告貪(縣)官鬥爭和響應“五四”反帝愛國遊行示威、宣傳演講、罷課罷市、組織“紅槍會”抵抗官匪等。民國三十年(1941年),建立抗日革命政權。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8月18日,縣城解放,成為山東全境解放第一縣。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利津兒女先後在萊蕪戰役、泰安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等許多著名戰場,以及渡江南下、進軍大西南等開闢解放區運動中榮立戰功,做出應有貢獻。 [15] 

利津縣非遺保護

截至2021年,利津縣共有非遺項目10類203個。“利津縣實施‘非遺’助力文旅融合‘金種子’工程”被評為全省非遺保護十大亮點工作,北宋鎮、汀羅鎮被評選為全省“非遺助力脱貧、推動鄉村振興”典型鄉鎮,“利津縣積極開展‘老街長巷’建設,推動黃河瀕危非遺項目搶救挖掘和活態利用”被評為2020年度山東省非遺保護十大亮點工作。創新提出了“非遺項目與發展平台一體打造”的新型保護開發模式,投資600萬元,打造了“老街長巷——非遺文化街”,建設了老戲台、非遺文化展館、“喜良緣”“慈母坊”“木製軒”“老廚屋”“智趣苑”“大碗茶”“老門店”等非遺項目。傳統曲目老揚琴、南嶺豆腐、北嶺丸子、手工製作、婚俗展演、民間小吃等非遺項目全部入駐。 [16] 

利津縣風景名勝

紅色利津教育體悟中心
紅色利津教育體悟中心位於縣城西部,是山東省黨員教育現場教學基地,總面積4500平方米,含展廳、紅色影院和相關體悟討論室。其中,展廳共分八個單元,按照利津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脈絡,全方位、全過程、全景式展現了利津從山東全境解放第一縣到奮進新時代的光輝奮鬥歷程。
中心收藏文物100餘件(套)、文獻資料200餘份、歷史圖片1000餘張,綜合運用“紅色經典,現代表述”的理念,採用聲光電等現代多媒體技術,生動再現了利津人民“持敬畏、善求索,求大義、捨生死,盡忠勇、甘奉獻,重開拓、尚包容,經遠謀、敢為先”的紅色特質,全面呈現了利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12] 
老街長巷非遺文化街
老街長巷非遺文化街位於利津縣鹽窩鎮,南起南嶺村黃河大堤,北至北嶺村,南北貫穿4個行政村,全長5千米。
景區按照“一街三區”規劃思路,打造非遺文創核心區、花田露營體驗區、四賢歷史文化區,重點突出非遺、民俗、國學、田園等元素,着力打造黃河流域文旅標杆。目前已入駐各類非遺項目35項,其中入駐劉氏布偶、利津水煎包、留年旗袍、黃氏酒坊等省級非遺項目4項。2021年,老街長巷被評為AAA級旅遊景區,2022年老街長巷入選全國非遺旅遊村寨,核心區南嶺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12] 
利津縣博物館
利津縣博物館 利津縣博物館
佔地面積約1.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168平方米,展廳面積6410平方米,2011年10月26日正式開放,主要承載文物存儲、人文歷史展覽、黨性教育、城市發展規劃展望和綜合服務等功能,是一座集存儲、陳列、展覽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現為省級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單位、市級青年文明號、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利津博物館建築造型如“鳳凰展翅”,中間“火炬型”鋼架結構為“鳳冠”,東、西兩側的鋼架結構為“雙翼”。總體佈局分為序廳、歷史文化廳、黨史國史廳、城市規劃廳、多功能廳和文物儲藏室六部分,通過實景還原、雕塑、沙盤、圖片、實物、影像等方式,展現“鐵門雄關、東津古渡、鳳凰名城”的千年滄桑,展示利津經濟社會的發展成就和宏偉藍圖。
利津博物館館藏文物3706件,展出100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3件,三級文物50件。同時,基於豐富的藏品優勢,利津縣博物館集收藏、研究、社會教育三位一體,肩負着展示黃河口地區豐富的傳統文化、普及自然科普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任。 [6] 
鳳凰城濱河休閒旅遊區
利津 利津
景區南起宮家險工,北至王莊險工,全長27.5千米,整體佈局為“一帶三區六節點”。
“一帶”指以黃河大堤為軸的黃河生態景觀帶,“三區”是指黃河休閒觀光區、黃河文化展示區、黃河生態農業體驗區,“六節點”分別為和樂園、黃河外灘、東津濕地、龍門灣、印象農莊和西瓜樂園。現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山東省自駕遊營地。
景區已累計完成投資7600萬元,建設了和樂園、黃河外灘、黃河棧橋、東津渡遺址、永利橋等景觀,實施美化、綠化、亮化工程,建設景區遊客諮詢服務中心,配套完善遊路、停車場、公廁、垃圾箱等公共服務設施,引入社會資金開發黃河人家農家樂、黃河遊船、黃河游泳場、真人CS等旅遊觀光體驗項目,旅遊環境和接待能力得到明顯改善。 [7] 

利津縣著名人物

綦灃:清中期官員、名醫
嶽鎮南:清代廉吏,利津縣“四大鄉賢”之一
趙長齡:清代名官,利津縣“四大鄉賢”之一
李佐賢:清代金石學家,利津縣“四大鄉賢”之一
張銓:清代詩詞大家,利津縣“四大鄉賢”之一
李竹如:中國抗戰史、中國新聞史著名烈士,“莊科三傑”之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11月2日在對崮峪反“掃蕩”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37歲。徐向前元帥親筆題詞稱讚“李竹如同志是我黨宣傳新聞戰線上一位傑出的組織者和活動家”
酆雲鶴:苧麻纖維專家,“莊科三傑”之一
李長之: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莊科三傑”之一
郭景林:抗戰時期勇救革命戰士、全家積極投身革命,被譽為“革命的老媽媽”
石敬亭:國民黨著名將領
於祚堂:全國勞動模範、特等治黃功臣
趙煥章:著名電影藝術家、國家一級導演
楊立德:山東快書表演藝術家 [12] 

利津縣榮譽稱號

2019年8月,利津縣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5] 
2020年2月,入選2020中國特色小吃百佳縣市。 [8] 
2020年6月,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9] 
2020年7月,獲評“高質量發展進步縣”。 [10] 
2020年7月,全國愛衞會決定命名利津縣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縣城。 [2] 
2020年12月,入選全省2020年度“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範縣。
2021年12月,入選第二批山東省鄉村振興示範縣。
2022年1月,獲評2021年度“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2022年11月,入選國家政務數據直達基層試點。
2022年12月,獲評2021年度山東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縣。
2023年5月,獲評2022年度山東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步縣。
2023年6月,獲評2022年度山東省生態文明強縣。
2023年6月,獲評2022年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先行縣。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