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前庭周圍性眩暈

鎖定
前庭周圍性眩暈是指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經顱外段病變引起的眩暈,多伴有聽力改變和前庭功能異常,無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表現,佔所有眩暈的80%~85%。臨牀表現為突發性旋轉性眩暈、自發性眼震、伴波動性耳鳴、聽力下降,以及自主神經症狀,而無意識障礙和其他神經系統症狀。治療包括病因治療、對症治療和前庭康復治療等。
就診科室
耳鼻喉科
常見病因
耳蝸前庭疾患或前庭疾患引起
常見症狀
突發性旋轉性眩暈、自發性眼震、伴波動性耳鳴、聽力下降等
傳染性

前庭周圍性眩暈病因

1.耳蝸前庭疾患
(1)迷路內疾患,如梅尼埃病等。
(2)迷路外疾患,如氨基糖苷類藥物耳中毒。
2.前庭疾患
(1)迷路內疾患,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2)迷路外疾患,如前庭神經元炎

前庭周圍性眩暈臨牀表現

1.眩暈
突發性旋轉性眩暈,程度較劇烈,頭位或體位改變症狀加重,閉目症狀不能緩解。持續時間長短不一,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發作僅持續數秒鐘,梅尼埃病的眩暈持續數十分鐘或數小時,前庭神經元炎的眩暈則持續數天至數週。眩暈可自然緩解或恢復,但可反覆發作。
2.眼球震顫
眼球不自主有節律的反覆運動。由交替出現的慢相和快相運動組成。慢相為眼球向某一個方向的緩慢運動,由前庭刺激引起;快相則為眼球的快速回位運動,為中樞矯正性運動。因快相較易識別,臨牀上以快相方向為眼震方向。自發性眼震為旋轉性或水平旋轉性,眼震幅度細小,眼震與眩暈的方向一致。
3.伴隨症狀
伴波動性耳鳴、聽力下降,以及噁心、嘔吐、出汗、臉色蒼白、血壓下降等自主神經症狀,而無意識障礙和其他神經系統症狀。

前庭周圍性眩暈檢查

1.全身一般檢查。
2.耳鼻咽喉科專科檢查。
3.神經系統檢查
包括①腦神經功能檢查;②感覺系統檢查;③運動系統檢查;④過度換氣檢查。
4.精神心理狀態評估
應包括精神狀態及心理應激狀態的評估。
5.聽力學檢查
可協助對眩暈進行定位診斷及定性診斷
6.前庭與平衡功能檢查
7.平衡試驗、協調試驗、眼動檢查、瘻管試驗、甘油試驗。
7.眼科檢查:有助於判斷是否為眼性眩暈。
8.影像學檢查
X線、CT、MRI、TCD檢查,有助於瞭解中耳、內耳道及顱內情況。
10.實驗室檢查。

前庭周圍性眩暈診斷

1.病史的採集與分析
特別注意以下7個方面的內容,包括:眩暈發作的形式、時間特徵、次數與發作頻率,眩暈發作時的情況、伴發症狀,發病前的誘因,以及可能引起眩暈的有關病史,包括神經科、內科及耳鼻喉科的有關疾病。
2.眩暈患者的精神心理學評價
3.眩暈的臨牀檢查評價
需對患者進行全身及神經系統檢查、耳鼻咽喉科檢查、聽力學及前庭功能檢查、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對結果進行全面綜合分析,作出診斷。
4.鑑別診斷
可以從眩暈的一般特性、眩暈發作特徵與病程、伴發症狀等方面與中樞性眩暈鑑別。

前庭周圍性眩暈治療

在明確具體原因的基礎上針對性地開展病因治療為最佳選擇;病因不明或症狀較重者,需採取對症處理,緩解症狀;對於急性期過後遺留的平衡障礙,可行前庭康復訓練。
1.病因治療
針對具體病因選擇合適的處理,爭取病變早日消退。例如:對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採取耳石復位治療;對迷路瘻進行手術修補;對精神心理性眩暈開展心理諮詢等。
2.對症治療
用於控制眩暈及相關的伴隨症狀,以止暈為主。
(1)前庭神經抑制劑,如苯海拉明、地西泮、地芬尼多片
(3)抗組胺藥。
(4)利尿脱水劑,如氯噻酮、70%二硝酸異山梨醇等。
(5)血管擴張藥和鈣離子拮抗劑,如氟桂利嗪、如倍他司汀、尼莫地平等。注意預防和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鹼平衡失調。
3.前庭康復訓練
用於眩暈急性期過後平衡障礙和前庭功能低下的輔助治療,以促進前庭代償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