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前埔村

(福建石獅市前埔鎮下轄村)

鎖定
前埔村,福建石獅市永寧鎮下轄村。原名“龍坡”。《温陵龍埔蔡氏族譜·龍坡蔡氏家族簡史》記載:“龍坡蔡氏家族已有數百年之史。始祖忠憲公乃宋端明殿大學士第十一世孫,由莆田泉州。當時宋元鼎革,隱於郡南一巷講學鳴道,泉知禮者多就之,自號蔡巷居士。元主屢徵不仕,後遷居大孤山南,名其地曰官嶺,改名號興泉逸民。仲嗣確方,尚文,樂善好施,出金延工營造蔡氏祠堂……確方冢子樂意因弟棄官逃隱,又因傅家表族牽連,祠堂遭毀,乃遷居於氈埔,卜居於臨田之西尋,因此地龍起,更里名曰龍坡,自號龍坡居士,此龍坡之號所由來。”
中文名
前埔村
所屬地區
福建石獅市前埔鎮
原    名
“龍坡”
地    區
福建

前埔村歷史背景

《泉州府志》載:“寶蓋山在廿都,距郡城東南四十五里,俗名大孤山,明處士趙復隱處。”蔡巷居士因不仕元而遷居的“大孤山南”與現前埔的地理位置相符。然而,從上文敍述的前後情況來考慮,“官嶺”、“氈埔”、“臨田”與“西尋”,彷彿不是同一地方。但村人卻説均是指“前埔”,也許是有早期村名與角落名連帶在一起的關係吧。至於“又因傅家表族牽連”句,據説是因傅厝村的傅家人曾劫官庫,遭官方圍剿。而龍坡蔡氏與其有姻親關係,故而波及,致使“祠堂遭毀,乃遷居於氈埔”。
關於龍坡的緣起,有另一傳説:宋代某年,蔡京之子來遊寶蓋山,看到此地猶如卧龍,故徙居此地,並命名“龍坡”。這也許是民間傳説中把蔡京與蔡襄(即端明殿大學士)混淆的緣故。後來,“龍坡”又稱“龍埔”,《温陵龍埔蔡氏族譜》譜名稱“龍埔”,而內文卻稱“龍坡蔡氏家族簡史”,其緣由也未能説出其所以然。境內開發區稱“龍山開發區”,大道隘門楹聯:“前景鶯歌燕舞;埔崗龍卧鳳騰。”
“龍坡”何時改稱“前埔”,未可稽考。那麼,為何又稱為“前埔”呢?有一傳説:早時此地是一片赤土埔,其北面有一“傅厝”(該村現已不存,但山號仍稱“傅厝”)。據説有人飼養一老母豬(現傅厝附近有一山號仍稱“豬母仔”,據傳乃飼養老母豬處),經常跑到赤土埔來。有人找豬時就説“前面赤土埔”,久而久之就簡稱為“前埔”。然而,傳説畢竟是傳説。“前埔”之名很有可能是由前述《蔡氏族譜》中所云之“氈埔”演變。
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潯海施氏開始移居前埔。1915年蔡氏族人就創辦了龍坡小學。1928年,施氏族人創辦潯埔小學。1942年,村中有識之士建議把兩校合併。在校中任教的惠安蘇採擷提議稱為“前步小學”,寓“邁步前程”之意。於是,民間也有人把“前埔”稱為“前步”。

前埔村改名

20世紀60年代中,晉江縣人民政府認為,全縣名為“前埔”者有好幾個。為避免混淆,故改名為“前坡”,現在境內的劇台仍以“前坡”冠之。
經過數百年的演變,人們還是更喜歡稱“前埔”,現在仍然如是。在改革開放中,煥發出巨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舊貌換新顏,使“前埔”聞名遐邇。

前埔村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