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刺蕊草

鎖定
刺蕊草(Pogostemon glaber Benth.)為唇形科刺蕊草屬的一種植物。產自雲南西部、南部至東南部;常見於海拔1300-2700米的山坡、路旁、荒地、山谷、林下等陰濕地。尼泊爾,印度至泰國,老撾也有分佈。
中文名
刺蕊草
拉丁學名
Pogostemon glaber Benth.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唇形科
刺蕊草屬
刺蕊草

刺蕊草形態特徵

直立草本。莖高0.5-2米,鈍四稜形,分枝,初被柔毛,後變無毛。葉卵圓形,長5-8(10)釐米,寬2.5-5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寬楔形或近圓形至近心形,邊緣具重鋸齒,上面被粗伏狀柔毛或近無毛,下面僅沿脈上被疏柔毛,餘部無毛,側脈5對,與中脈在上面近平坦下面突起;葉柄纖細,長達6釐米,上部葉近無柄,被短柔毛。 [3] 
刺蕊草線稿圖 刺蕊草線稿圖
刺蕊草線稿圖 刺蕊草線稿圖 [1]
輪傘花序多花,組成纖細長(3)5-20釐米、寬7-8毫米的頂生或腋生穗狀花序,穗狀花序具總梗,梗長0.5-4釐米;小苞片卵圓形,長1-1.5毫米,被緣毛,上面無毛,下面略被短柔毛。花萼卵狀管形,長約3毫米,外無毛或被短柔毛,內面除齒上略被短柔毛外餘部無毛,齒5,相等,三角形,長約為萼筒1/3。花冠白色或淡紅色,長約,毫米,上唇裂片外被短髯毛,下唇無毛。雄蕊4,長外伸,花絲中部被髯毛,外露,其伸出部分與花冠等長。花柱與雄蕊等長,先端相等2裂。花盤環狀。
小堅果圓形,稍壓扁狀。花、果期11月至翌年3月。。 [1] 

刺蕊草生長環境

常見生長於海拔1300-2700米的山坡、路旁、荒地、山谷、林下等陰濕地。

刺蕊草分佈範圍

產自雲南西部、南部至東南部;尼泊爾,印度至泰國,老撾也有分佈。模式標本採自尼泊爾。 [1] 

刺蕊草主要價值

刺蕊草
刺蕊草(5張)
雲南思茅用全草人藥,治肺結核咳血及急性腸胃炎 [1] 
刺蕊草還有很好的消炎殺菌功能,可治療蜂窩組炎、乳腺炎、癤腫、丹毒、皮膚濕癢、腳癬。修復燒燙傷疤的功效也非常聞名。
【傣藥】牙杆泵(西傣):鮮葉治傷風感冒,流感,腎性水腫《滇藥錄》。【彝藥】雞掛骨草,雞骨草:全草治肺結核,咯血,吐血,急性胃腸炎,腮腺炎《滇藥錄》。牙杆泵:葉治傷風感冒,流感,腎性水腫《傣藥志》。【苗藥】屙唆烏:全草治鐵砂入肉《桂藥編》。【壯藥】屎惜:全草治風濕骨痛《桂藥編》。【哈尼藥】葱齊:全草治肺結核咯血,吐血,急性腸炎《哈尼藥》。【基諾藥】補喝波雌:全草治漆樹過敏,皮膚過敏,蕁麻疹《基諾藥》。 [1] 
全草(雞排骨草):苦,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肺癆,吐血,吐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