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利貝里烏斯

鎖定
利貝里烏斯(Liberius),(352-366年在位),第36位羅馬教皇,在尤利烏斯一世死後繼承宗座,他繼續對阿里烏斯派進行了長期的鬥爭。
出生地
羅馬
逝世日期
366年
主要成就
第一個沒被封為聖人的教宗;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次聖誕彌撒
本    名
利貝里烏斯

利貝里烏斯生平簡介

這一時期,阿里烏斯派分子由於得到了羅馬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支持,十分活躍,他們極力反對尼西亞會議的決定,反對亞歷山大里亞主教亞大納西的主張與活動,355年利貝里烏斯寫信給羅馬皇帝,請求皇帝召開會議,以解決亞大納西問題,遭到拒絕。相反,羅馬皇帝採取單獨行動,宣佈亞大納西有罪,並草擬了一個譴責亞大納西的文件。利貝里烏斯和其他少數幾位主教拒絕在這個文件上簽字,於是皇帝和教會的矛盾又一次白熱化。皇帝當即決定不讓他執掌教權,用行政手段將利貝里烏斯流放去貝羅亞(今希臘維羅亞)。不久,皇帝立阿里烏斯派的人為教皇,這就是羅馬教皇史上的的第三位敵對教皇稱菲利克斯二世(355-358年在位)。

利貝里烏斯生平經歷

357年利貝里烏斯向皇帝屈從,簽發了幾份不合正統教義內容的文件,這些文件雖然沒有明顯否定《尼西亞信經》,實際上卻損害了它。另外利貝里烏斯還表示斷絕同亞大納西的關係,358年皇帝才同意利貝里烏斯從流放地返回羅馬,同菲利克斯二世一起主持教廷工作。
為結束因阿里烏斯派教義的見解引起的爭論,359年在意大利北部的裏米尼舉行了會議,利貝里烏斯和菲利克斯二世都沒有出現會議。361年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死,利貝里烏斯立即宣佈裏米尼會議決議無效。362年他恢復權力,接見東方一批主教,命令他們承認《尼西亞信經》,並譴責裏米尼會議。366年9月24日利貝里烏斯死去。達馬蘇斯一世和烏爾希努斯同時當選,後者成為敵對教皇,雙方進行了長達10餘年的較量 [1] 
參考資料
  • 1.    朱錫強 .《梵蒂岡教皇秘史》 :成都出版社 ,1993年 :第55-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