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利溪鎮

鎖定
利溪鎮,隸屬於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地處蓬安縣中部,東與河舒鎮相接,南與龍蠶鎮為鄰,西與高坪區接壤,北與相如鎮毗連,距蓬安縣城14千米, [2]  區域總面積76.66平方千米。 [6] 
周朝時,利溪鎮境域屬巴國地;1985年,由利溪鄉改為利溪鎮。 [2]  2019年10月29日,撤銷三壩鄉,劃歸利溪鎮管轄。 [1]  截至2019年末,利溪鎮户籍人口為35665人。 [6]  截至2020年6月,利溪鎮下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禹王街4號。 [1] 
截至2019年末,利溪鎮有工業企業1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8個。 [6] 
中文名
利溪鎮
別    名
利溪場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
地理位置
蓬安縣中部
面    積
76.66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1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禹王街4號
電話區號
0817
郵政編碼
63787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川R
人    口
35665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利溪鎮建置沿革

利溪鎮原利溪鎮

周朝時,屬巴國地。
秦朝時,屬巴郡閬中縣。
漢初,屬安漢縣。
南朝梁時,屬相如縣。
清道光三年(1823年),設南鄉利溪場團。
民國2年(1913),設利溪鄉。
1950年5月,設利溪鄉人民政府。
1958年,利溪、馬回、三壩合併建立衞星人民公社。
1961年,建立利溪人民公社。
1967年,將利溪公社改為衞星公社。
1969年,成立利溪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3年,撤社建鄉。
1986年,撤利溪鄉建利溪鎮。
1992年9月,三壩鄉整體併入利溪鎮管轄。
1994年4月,原三壩鄉析出,恢復原建制。 [2]  [8] 

利溪鎮原三壩鄉

周朝時,屬巴國地。
秦朝時,屬巴郡閬中縣。
漢朝時,屬安漢縣。
南朝梁時,屬相如縣。
明朝,相繼屬蓬州、蓬安。
1950年5月,設三壩鄉。
1958年10月,與利溪、馬回2鄉合併為衞星公社。
1961年9月,析置三壩公社。
1967年6月,更名紅星公社。
1969年9月,更名三壩公社。
1983年8月,由三壩公社改為三壩鄉。
1992年9月,併入利溪鎮。
1994年8月,利溪鎮析置三壩鄉。 [7] 

利溪鎮撤併後

2019年10月29日,撤銷三壩鄉,劃歸利溪鎮管轄。 [1] 

利溪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原利溪鎮下轄利溪1個社區,新場壩、花房子、三角灣、八角廟、花灶溝、萬桑園、橋亭子、肖家溝、東德發、馮家壩、青龍江、高峯山、牛眠溝、量金斗、挖龍坳、大灣丘16個行政村; [2]  原三壩鄉下轄三壩1個社區,姚家壩、萬壽、冉家碑、鄭家壩、大石塘、三壩、汪家坡、金竹庵、雙龍盤、闕家壩10個行政村。 [7] 
截至2020年6月,利溪鎮下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街道社區、黃桷樹社區、花房子村、八角村、東德發村、馮家壩村、高峯山村、挖龍坳村、大灣丘村、萬壽村、鄭家壩村、三壩村、闕家壩村, [3]  鎮人民政府駐禹王街4號。 [1] 

利溪鎮地理環境

利溪鎮位置境域

利溪鎮地處蓬安縣中部,東與河舒鎮相接,南與龍蠶鎮為鄰,西與高坪區接壤,北與相如鎮毗連,距蓬安縣城14千米, [2]  區域總面積76.66平方千米。 [6]  利溪鎮東與河舒鎮相接,南與新園鄉、龍蠶鎮為鄰,西與高坪區搽耳鎮、江陵鎮接壤,北與相如鎮隔江相望。 [8] 

利溪鎮地形地貌

利溪鎮地處嘉陵江東岸,地勢東西南三面環山,向北至嘉陵江漸低;地形分為中丘中谷、平壩、淺丘幾部分;境內最高點白骨埡山位於東德發村(原白骨埡村),海拔465米;最低點位於江畔,海拔280米。 [2] 

利溪鎮氣候

利溪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温和,冬暖夏熱,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多年平均氣温17.2℃;1月平均氣温6.3℃,極端最低氣温-4.3℃(1991年12月28日);8月平均氣温27.5℃,極端最高氣温41.6℃(2006年8月12日);最低月均氣温1.9℃(1984年1月),最高月均氣温36.2℃(1972年8月);平均氣温年較差21.2℃,最大日較差19℃(1997年8月20日);生長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59.6小時,年總輻射86千卡/平方釐米;0℃以上持續期364.3天;年平均降水量1016.6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39天。 [2] 

利溪鎮水文

利溪鎮境內河道屬嘉陵江流域,主要河道有一級河嘉陵江、二級河清溪(古名藍溪)河。 [2] 

利溪鎮自然災害

利溪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澇災、旱災、冰雹等,其中洪澇災害年平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5—9月,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81年7月16日,老場鎮大部分被淹沒,幾乎全部進水,農作物及財產損失達31萬元。 [2] 

利溪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原利溪鎮總人口有2356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833人;另有流動人口1056人。總人口中,男性12069人,佔51%;女性11497人,佔49%;14歲以下1759人,佔7.5%;15—64歲20359人,佔86.4%;65歲以上1448人,佔6.1%;以漢族為主,達23547人;有瑤、藏、侗等7個少數民族,共19人。2011年,原利溪鎮人口出生率8‰,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長率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62人。 [2] 
截至2011年末,原三壩鄉總人口有14926人。總人口中,男性8955人,佔60%;女性5971人,佔40%;以漢族為主,達14919人;有傣、苗、土家、回4個少數民族,共7人。2011年,原三壩鄉人口出生率8.6‰,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長率3.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97人。 [7] 
截至2017年末,原利溪鎮常住人口為16069人;原三壩鄉常住人口為11139人。 [4] 
截至2018年末,原利溪鎮户籍人口為20764人;原三壩鄉户籍人口為14327人。 [5] 
截至2019年末,利溪鎮户籍人口為35665人。 [6]  2020年,全鎮有9784户31678人,實有勞動力19463人 [8] 

利溪鎮經濟

利溪鎮綜述

2011年,原利溪鎮財政總收入268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13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803元; [2]  原三壩鄉財政總收入1134萬元,比2010年增長21%;人均財政收入76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27元。 [7] 
截至2018年末,原利溪鎮有工業企業5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原三壩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個。 [5] 
截至2019年末,利溪鎮有工業企業1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8個。 [6] 

利溪鎮農業

2011年,原利溪鎮農業總產值11742萬元,比2010年增長15.4%。原利溪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紅薯為主。2011年,原利溪鎮生產糧食11888噸。原利溪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油菜、蔬菜等。2011年,原利溪鎮油菜種植面積5300畝,產量800噸;蔬菜種植面積4500畝,產量4500噸。原利溪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原利溪鎮生豬飼養量3.5萬頭,家禽飼養量81萬羽。2011年,原利溪鎮畜牧業總產值6742萬元。2011年,原利溪鎮水果種植面積1043畝,產量2142噸,主要品種有錦橙100號、臍橙等。 [2] 
2011年,原三壩鄉農業總產值7308萬元,比2010年增長26.7%。原三壩鄉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原三壩鄉生產糧食7370噸。三壩鄉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生薑、蔬菜。2011年,原三壩鄉生薑種植面積1200畝,產量1800噸;蔬菜種植面積3142畝,產量3054噸。原三壩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原三壩鄉生豬飼養量2萬頭,家禽飼養量9.1萬羽。2011年,原三壩鄉畜牧業總產值2028萬元。2011年,原三壩鄉錦橙種植面積2417畝,產量5796噸。 [7] 

利溪鎮工業

2011年,原利溪鎮有工業企業4家,職工1766人,工業總產值為8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5.3%,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4.3%。 [2] 
2011年,原三壩鄉有工業企業3家,職工25人,工業總產值為1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3.6%,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1%。 [7] 

利溪鎮商貿

截至2011年末,原利溪鎮有商業網點351個,職工742人。2011年,原利溪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3790萬元,比2010年增長16.3%;有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1350萬元。 [2] 
截至2011年末,原三壩鄉有商業網點57個,職工69人。2011年,原三壩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595萬元,比2010年增長10%;有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205萬元。 [7] 

利溪鎮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原利溪鎮有金融機構2家;各類存款餘額為2.55億元,比2010年增長12%;各項貸款餘額98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6.7%。 [2] 
截至2011年末,原三壩鄉有金融機構2家;各類存款餘額為7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35%;各項貸款餘額1500萬元,比2010年增長50%。 [7] 
利溪鎮風光

利溪鎮社會事業

利溪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原利溪鎮有幼兒園(所)1所,在園幼兒140人,專任教師5人;小學1所,在校生687人,專任教師4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50人,專任教師4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2011年,原利溪鎮教育經費達1041萬元,比2010年增長了19%。 [2] 
截至2011年末,原三壩鄉有幼兒園(所)3所,在園幼兒210人,專任教師8人;有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村教學點1個,在校生761人,專任教師5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原三壩鄉教育經費達498萬元,比2010年增長25%。 [7] 

利溪鎮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原利溪鎮有各類科技人才48人,其中農業實用人才18人。 [2] 
截至2011年末,原三壩鄉有各類科技人才10人,其中農業實用人才7人。 [7] 

利溪鎮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原利溪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80平方米;電影隊1個,年放映96場次;公共圖書室17個,藏書5000冊;文化專業户1個。截至2011年末,原利溪鎮有體育場地3個;體育社團4個,體育指導員13人,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3%;有廣播喇叭108只,通響率100%,廣播綜合覆蓋率98%;有38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户。截至2011年末,原利溪鎮有線電視用户數為4750户,電視綜合覆蓋率75%。 [2] 
截至2011年末,原三壩鄉有文化站1個,文化專業户2個;電影隊1個,年放映20場次。截至2011年末,原三壩鄉有體育場地1個;體育社團2個,體育指導員4人,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25%;有廣播喇叭50只,通響率100%,廣播綜合覆蓋率95%;有34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户。截至2011年末,原三壩鄉有線電視用户數為2700户,電視綜合覆蓋率90%。 [7] 

利溪鎮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原利溪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6個;設病牀25張;專業衞生人員40人。2011年,原利溪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8萬人次,住院手術20台次,出院病人2980人次。 [2] 
截至2011年末,原三壩鄉有衞生院1個,村醫療站10個;設病牀15張;專業衞生人員29人。2011年,原三壩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5萬人次,住院手術19台次,出院病人1100人次。 [7] 

利溪鎮社會保障

2011年,原利溪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為220户,人數268人,支出54.7萬元,月人均17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498户,人數1553人,支出121.2萬元,月人均65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5人,支出9萬元,比2010年增長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19人,支出22.8萬元,比2010年增長2%;農村醫療救助58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680人次,共支出6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460人次,支出60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17人,撫卹事業費支出44.9萬元,比2010年增長8%。截至2011年末,原利溪鎮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110人;參加失業保險的農民工6人;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40人;參加生育保險85人。 [2] 
2011年,原三壩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489户,人數1565人,支出122萬元,月人均65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0人,支出4萬元,比2010年增長1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94人,支出18.4萬元,比2010年增長8%;農村醫療救助16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76人次,共支出3.9萬元;農村臨時救濟400人次,支出11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7人,撫卹事業費支出64.3萬元,比2010年增長16%。截至2011年末,原三壩鄉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85人;參加失業保險的農民工5人;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52人;參加生育保險86人。 [7] 

利溪鎮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原利溪鎮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有固定電話用户1100户,移動電話用户8878户。 [2] 
截至2011年末,原三壩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3千米,鄉村通郵率100%;有固定電話用户520户,電話普及率12.7%;移動電話用户2750户。 [7] 

利溪鎮交通

利溪鎮有鐵路達成線過境,蓬安至高坪龍門段公路穿境而過;有航道嘉陵江過境。 [2] 
利溪鎮衞星地圖 利溪鎮衞星地圖

利溪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利溪鎮因古時在藍溪、清溪兩溪匯流處興場,繁榮利市而得名。 [2]  利溪原為兩場,一名利溪場,二名永濟場,兩場間有三條溪河相匯流入嘉陵江,清同治(1862—1874)年間,於三溪之上建石拱橋3座,兩場合一稱為利溪場。 [8] 

利溪鎮著名人物

利溪鎮著名人物有古代哲學史家伍非百、近代成都十二橋革命烈士姜乾良、愛國人士伍極中等。
伍非百(1890—1965),男,漢族,本名伍程驥,蓬安縣利溪鎮人。著名文史學家、墨學家。13歲考入縣學為秀才,1906年前往合川縣實業學校學習實業技藝,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任第一屆四川省議會議員。素好諸子之學,尤喜墨家,歷5年整理《墨子經》上下和《經説》上下,成書《墨經解故》,於1922年由北京中國大學晨光社出版,為現代第一部系統研究《墨經》的論著。 [8] 

利溪鎮風景名勝

利溪鎮大夫第

蓬安縣利溪鎮伍氏入川第三代先祖伍德全與侄兒伍桂芳、伍蘭芳均被清朝廷誥贈為朝儀大夫後,一門三貢生三大夫,皇帝賜白銀二十萬兩,慈禧太后筆賜“大夫第”牌匾一方。伍德全告老還鄉後修建“大夫第”。利溪伍家一時榮耀至極,以其官聲財力,自是盡力修造故宅,光耀門庭,顯赫一方。其設計、用材、施工都非常講究,建為穿木結構,章檐歇山式房頂。有天井16個,中天井花園兩旁,擺設朝廷所賜龍鳳陶器缸兩口。龍鳳缸非常精美,花草鳥獸,十分清晰,每缸可裝水六擔,數月不腐。

利溪鎮廊橋

又名米橋,始建於清乾隆五十年(1785),為三孔石橋,拱上建亭系穿鬥木結構,單檐懸山式房頂,為古蓬州至順慶的通道,距今230年,至今正常使用。

利溪鎮萬桑園村古建築羣

萬桑園村現保存較為完好的建築遺址有人和寨、萬綠桑莊和梅花牆。2017年3月24日,萬桑園村被公佈為四川省第三批傳統文化村落。

利溪鎮人和寨

又稱青衣寺,位於萬桑園村3組青衣山上,建造年代可追溯至清咸豐三年(1853),寨牆隨山勢繞山頂於懸崖峭壁之上而築,由條石堆嵌而成,高10米有餘,寨門由巨大的青石砌築而成,門內設計十分精妙的抵門槓槽,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原本有東、西、南、北、小西五道寨門,現存東門、小西門兩道,其餘被毀。此山自明代以來,便有修行者在此修行,于山頂築廟,於峭壁塑佛,數百年來不曾間斷,現存各類殿堂廟宇三十餘座,佛萬餘尊,亦有“青衣萬佛”之名。每逢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四里八鄉皆來朝拜,香火旺盛。

利溪鎮萬綠桑莊

位於青衣山西南的山腳下,伍彝超(1871—1923)於光緒三十年(1904)所建。伍氏族人曾在此興蠶桑之業,植桑萬株成園,方有後來萬桑園村之名,至今仍存多株古桑樹。近代哲學家伍非百、愛國人士伍極中等名人先賢曾居於此。新中國成立後,作為小學校使用至今,育人無數。

利溪鎮梅花牆

建造年代尚無從考證,相傳是湖廣填川徙來之人砍青刺藤時發現。現存建築以條石為基,良木為架,青瓦為頂,造型古樸,工藝講究。部分建築被拆毀,但蹤跡可辨。

利溪鎮花好月圓動物園

3A級旅遊景區,位於利溪鎮花房子村南大梁高速公路利溪出口約100米處,距蓬安縣城10千米,是集動物馴養、觀賞演藝、科普教育、生態種植、花卉培育、健康美食、休閒娛樂、旅遊觀光、綠色生態的綜合性旅遊景區。景區規劃總面積3000餘畝,已建成珍稀動物園區、野生動物園區、家禽動物養殖園區、生態養殖園區。養殖動物100餘種,1萬餘頭(只),供遊客休閒觀賞。

利溪鎮“夫妻樹”“守望樹”

一左一右生長於三壩玉皇廟門前。據考證,兩棵黃葛樹樹齡在500年左右,盤旋生長的樹幹有3層樓高,樹冠枝丫向四面八方伸展,覆蓋面積達百餘平方米。相傳很久以前,三壩鄉一個村民的書童愛上了蘭姓長工家的女兒,兩人相約私奔。後被族長髮現,將兩人綁在樹上打死。之後,兩人合埋的地方長出了連體的“夫妻樹”。兩棵樹合葉共根、環抱共生,一側直立向上入雲霄,另一側蜿蜒伸展,人們就把這棵樹稱為“夫妻樹”。 [8] 
參考資料
  • 1.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南充市調整高坪區等7縣(市、區)部分鄉鎮(街道)行政區劃的批覆  .四川省民政廳.2019-10-31[引用日期2020-01-22]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黃明全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四川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8月:2812-2813.
  • 3.    利溪鎮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7-01]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477.
  • 5.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492.
  • 6.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486.
  •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黃明全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四川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8月:2830-2831.
  • 8.    利溪鎮  .四川方誌[引用日期20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