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初發石首城

鎖定
《初發石首城》是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全詩分四層,前八句敍述被誣與不罪之事,揭露並貶斥了孟顓的險惡用心,歌頌了宋文帝的聖明寬容。接下來八句,寫自己再次背井離鄉,辭別親友,出任外宮,前途渺茫,歸來無期。再四句寫自己打算借這次出任之機去遊歷名山大川。最後四句,寫自己緬懷古人,心中產生共鳴,決心向古入學習,保持高風亮節,不向惡勢力低頭。這首詩在表現上時以比興出之,不是一味地作理語,詩中用字典重,既富有書卷氣,又無不妥貼穩老,在語言上含英咀華、鎔鑄新詞。
作品名稱
初發石首城
作    者
謝靈運
創作年代
南朝宋
作品出處
《謝康樂集》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初發石首城作品原文

初發石首城1
白珪2尚可磨,斯言3易為緇4
遂抱中孚56,猶勞貝錦詩7
寸心若不亮8,微命察如絲。
日月垂光景9,成貸10遂兼茲11
出宿1213京畿14,晨裝摶曾颶15
重經平生別,再與朋知辭。
故山日已遠,風波豈還時。
迢迢16萬里帆,茫茫17欲何之?
遊當羅浮18行,息必廬霍19期。
越海陵三山20,遊湘21歷九嶷22
欽聖23若旦暮24,懷賢25亦悽其26
皎皎27明發心28,不為歲寒欺。 [1] 

初發石首城註釋譯文

初發石首城詞句註釋

1.石首城:即石頭城,在今南京西南。
2.珪(guī):瑞玉。
3.斯言:指會稽太守孟顓誣陷他圖謀不軌的話。
4.緇(zī):黑色。
5.中孚(fú):《易經》中卦名,六十四卦之一。
6.爻(yáo):《易經》中六爻的爻辭。《易·中孚》爻辭説:“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意謂心中誠信,應為吉利。
7.貝錦詩:指《詩經·小雅》中的《巷伯》詩,其中有“萋兮菲兮,成是錦貝”,意謂進讒言者羅織自己的過失以成罪名,猶如女工用五色絲編織織錦上的花紋一樣。貝錦,指像貝的文采一樣美麗的織錦。
8.若不亮:意謂假如不是被宋文帝所信任。亮,相信,信任。
9.光景:光輝,光亮,比喻恩澤。
10.成貸:語出《老子》第四十一章“夫唯道,善貸且成”,這裏借指有幸保全生命。
11.兼茲:指出任臨川內史。
12.出宿:出遊之意。
13.薄:至,到。
14.京畿(jī):京城的近郊,指石頭城。
15.摶(tuán)曾颶:謂憑藉風力掛帆而去。摶,憑藉。曾颶,指疾風。
16.苕苕(tiáo):遙遠貌。苕通“迢”。
17.茫茫:廣無邊際的樣子。
18.羅浮:山名,在今廣東省。
19.廬霍:指廬山與霍山,分別在今江西與安徽二省,與上一句的“羅浮”都是古來傳説中的求仙登遐之處。
20.三山:指蓬萊、方丈、瀛洲,為古代傳説中的三座神山。
21.湘:指湘江。
22.九嶷(yí):山名,與湘江都在今湖南省境內。
23.欽聖:傾慕聖人。聖,指虞舜,傳説大舜南巡死後即葬於九嶷山。
24.旦暮:早晚。
25.賢:指屈原,屈原自沉於淚羅江,淚羅為湘江支流。
26.悽其:淒涼。
27.皎皎(jiǎo):潔白明亮貌。
28.明發心:指光明磊落的心跡。明發,黎明,平明。 [2]  [1] 

初發石首城白話譯文

白玉的污點還可以磨掉,而遭人誣陷詆譭,就難以申辯了。
即使是忠信端正的人,也仍然會因讒言而苦。
若不是文帝明瞭我的一片忠心的話,那我這條小命就會如同細小的絲線一樣被輕易斷殺了。
文帝的恩德像日月一樣普照萬物,恩賜我出任臨川內史。
又一次對現在的事物告別,再一次與朋友知己辭別。
過去的山一天時間就離我很遠,一路風急浪險,哪裏還會有平安迴歸的時候。
千里迢迢舟行萬里,廣大無邊我到底應該去哪裏呢?
要想出遊應該去羅浮山,休息的話就去廬山或者霍山停留。
登上傳説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暢遊湘江遊歷九嶷山。
與舜心靈相通就好像早晚相處在一塊,想着屈原也感到淒涼。
潔白明亮,光明磊落的心跡,決不向讒言惡運低頭屈服。

初發石首城創作背景

永嘉八年(431年)春,謝靈運離開京都石頭城(今南京西南),溯江西上赴任臨川內史。其時詩人剛剛在一場政治風波中倖免於難,而前面等待着他的,仍是生死未卜的命運。由於他與會稽太守孟顗構成仇隙,孟上疏告他有“異志”,並“發兵自防,露板上言”,造成他有謀反行為的嚴重事態。謝靈運不得不倉皇趕到建康,向朝廷剖明心跡。這次宋文帝雖然暫沒有治他的罪,可是不准他回始寧的老家,而把他外放到臨川(今江西撫州)任職。朝廷心懷猜忌,不惜以殺戮手段誅鋤異己,他深知日後的處境更加岌岌可危。這首詩就是在此種境遇和心情下寫成的。 [2] 

初發石首城作品鑑賞

初發石首城整體賞析

詩的前八句,以議論感喟的方式隱括了此次“初發”的緣由,意謂遭讒受誣、有身不得已者。首兩句先引古代格言點出令人寒心的世態人情。“白珪”、“緇言”指人言可畏,往往變白為黑,而且一旦為流言所中,尚不像白玉上的污垢容易洗刷乾淨。三句以下説到自己的親身遭際。“遂抱”、“猶勞”兩句,語意頓挫轉折,意謂自己雖以忠信磊落之懷抱應物處世,仍不免被小人羅織罪名而受到誣害。“中孚”言心中誠信,應為吉利。“貝錦”指進讒者集己之過以成罪,猶如女工用五色絲線編織錦上的花紋一樣。以下五、六兩句説自己險遭不測,七、八兩句説幸蒙寬宥。前面既已説“白珪”、“中孚”,這裏又云“寸心亮”,亮同倞,亦誠信之意,其意乃在剖明心跡,故不惜再三鄭重致詞。“成貸遂兼茲”這裏指皇恩浩蕩,使目己的性命和名譽得以保全,而此次足下之行,亦正成於此也。以上幾句雖不具言受誣情事,而過去這一場風波之險惡、處境之孤危,已歷歷可見,不僅交代了初發的緣起,而且一開始便使之籠罩在驚悸未定的極為沉重的氣氛之中。
“出宿”以下轉寫與親友的分別。“京畿”、“晨裝”,交代分別的地點與時間,“摶曾飈”,點明水路。“苕苕萬里帆,茫茫終何之”則是關鍵性的轉折。風帆之苕苕,前路之茫茫,表面上看是在寫前路的遙遠無際,實則照應上文的“風波豈還時”,暗示自己政治前途的風高浪急,充滿艱險,以及迴歸的遙遙無期,同時又是下文預想今後旅程的自然過渡。在永初三年(422)詩人被貶為永嘉太守離京就任時所作的《鄰里相送至方山》詩中,詩人所表現的主要是“懷舊不能發”的對故鄉的眷念和“含情易為盈,遇物難可歇”的與親友的難捨難分之情,尚存有“各勉日新志”的對未來的希冀。而在此詩中,詩人所透露出來的已經主要是對前途凶多吉少的莫名恐懼。雖然同是被貶,也同樣是與親友的相別,但隨着在政治上屢次受到的沉重打擊,以及在歲月變遷中對現實更進一步的認識,詩人在這二首詩中表現出來的感情已是截然不同。
“遊當”四句轉寫對今後旅程的預想,在極度頹廢之餘,詩人乃借周天之遊以舒憤解憂,希望從遠遊所到的先聖遺蹟中得到解脱。然而正所謂“抽刀斷水水更流”,先聖的事蹟反而更加深了他心中的淒涼。最後又借《詩經·小雅·小宛》“明發不寐,有懷二人”之典,表示自己光明磊落的情志,猶如松柏的歷經嚴寒而不凋。這種感慨,也為他日後在臨川被收時的發兵反抗留下了伏筆,顯示了詩人狂傲倔強的個性。
此詩雖然大量用了《易經》《詩經》《莊子》及《楚辭》中的典故,但與他的山水詩不同的是,他在山水詩中的典故主要用來説理,因而多多少少有枯燥艱澀之弊,而此詩則藉以抒寫情志,因而有助於詩歌容量和內涵的加深,從而增強了抒情的效果。 [2]  [3] 

初發石首城名家點評

宋·方虛谷《瀛奎律髓》:“惜無同懷客,共登青雲梯’,靈運每有賞心之嘆,即義真所謂‘未能忘言於悟賞’。然則賞一也,有獨賞,有共賞,靈運思夫共賞而不可得,則以獨賞為憾,亦篇篇致言於斯。” [4] 
浙江省古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俞樟華《池塘春草——謝靈運、孟浩然、王維詩選》:“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事,歷代都有。謝靈運自負才智,與劉宋當權者面和心不和,常常鬧出一些不協調的事,對劉宋政權並不十分忠信,其被統治者猜忌、排斥,就在所難免了。這首詩大量化用《易》辭《莊》語,訴説自己遭讒受誣的委屈和離開京城之時的複雜感受,目的是剖明心跡,免除猜忌。” [5] 

初發石首城作者簡介

謝靈運(385~433),晉宋間詩人。原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東晉名將謝玄之孫,襲爵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出身名門,兼負才華,但仕途坎坷。為了擺脱政治煩惱,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覽勝。詩歌大部分描繪了他所到之處,如永嘉、會稽、彭蠡等地的山水景物。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從不同角度刻畫自然景物,給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詩文大都是一半寫景,一半談玄,仍帶有玄言詩的尾巴。儘管如此,謝靈運以他的創作豐富和開拓了詩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寫從玄言詩中獨立了出來,從而扭轉了東晉以來的玄言詩風,確立了山水詩的地位。從此山水詩成為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流派,他成為山水詩派的創始人。有《謝康樂集》。 [6] 
參考資料
  • 1.    李運富編注.謝靈運集:嶽麓書社,1999年08月:101-103
  • 2.    丁福林編著.謝靈運鮑照集:鳳凰出版社,2009.01:90-91
  • 3.    吳小如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9月:689-691
  • 4.    趙昌智,顧農主編.李善文選學研究:廣陵書社,2009.04:274
  • 5.    俞樟華 蓋翠傑選評.池塘春草——謝靈運、孟浩然、王維詩選:嶽麓書社,2002年01月:53
  • 6.    殷海國.山水詩奇葩——謝靈運謝朓詩選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05月: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