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研究

鎖定
《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研究》是2003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來斌。 [1-2] 
中文名
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研究
作    者
孫來斌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3年11月1日
定    價
22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10位[7500442327]13位[9787500442325]

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研究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以《列寧全集》為主要依據,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全面論述了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特徵、基本內容與歷史命運,再現了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體系。書中還探討了社會主義國家理論教育的若干規律性問題。 [1] 

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研究編輯推薦

《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研究》是由孫來斌著並於2003年11月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本書作者以《列寧全集》為主要依據,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律,全面論述了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的形成、主要特徵、基本內容與歷史命運,再現了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體系。 [1] 

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研究作者簡介

孫來斌,1967年11月出生於湖北黃岡。1991年、1999年、2002年先後獲得法學學士、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2003-2005年,在武漢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2005-2006年、2008-2009年先後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紐約大學做訪問學者。現為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研究。參與多項國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重點和一般規劃課題研究,是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經典著作研究項目“經典作家關於經濟文化落後國家社會發展道路的基本觀點研究”課題組主要成員,目前正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規劃項目等多項課題。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合著10餘部。個人學術成果5次獲得省部級以上政府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列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研究圖書目錄

原序
導論
一 研究對象
二 研究現狀與研究意義
三 研究方法與邏輯構架
第一章 列寧理論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一 列寧理論教育思想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
1.矛盾的焦點:帝國主義體系中的俄國
2.思想的碰撞:馬克思主義與民粹主義
3.理論的“危機”:“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的喧囂
二 列寧理論教育思想的理論來源
1.理論基石:馬克思主義
2.傳統積澱:革命民主主義的合理因素
三 列寧理論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1.列寧理論教育思想形成和發展過程劃分的方法論原則
2.列寧理論教育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第二章 列寧理論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徵: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
一 列寧理論教育思想的科學性
1.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解
2.對教育一般規律的特殊揭示
3.理論教育思想的科學體系
二 列寧理論教育思想的革命性
1.代表無產階級的革命利益
2.捍衞馬克思主義的戰鬥精神
3.勇於自我批判的理論品格
三 科學性與革命性的內在統
1.科學性是革命性的前提
2.革命性是科學性的保證
3.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內在統
第三章 列寧理論教育思想的核心:“灌輸論”
一 “灌輸論”的思想源流考察
1.理論源頭:馬克思、恩格斯的有關思想
2.初步形成:考茨基的貢獻
3.完善發展:列寧的新概括
二 “灌輸論”是列寧理論教育思想的核心
1.列寧理論教育思想的集中代表·
2.列寧理論教育思想主題的突出反映
三 列寧理論“灌輸”的主要實踐形式
四 駁關於“灌輸論”科學性的幾種責難
1.駁所謂“灌輸論是唯意志論”的責難
2.駁所謂“灌輸必然導致教條主義”的責難
3.駁“灌輸過時論”
五 評關於“灌輸論”幾個問題的學術爭論
1.關於“灌輸論”的精神實質問題
2.關於“灌輸”是否具有強制性的問題
3.關於西方德育界對“灌輸”的態度問題
4.關於“灌輸論”的當代價值問題
5.對待“灌輸論”的正確態度
第四章 列寧的理論教育目的與作用思想:革命、建設與育人的統
一 理論教育目的與作用的一致性
1.理論教育目的確立之依據
2.理論教育目的與作用的一致性
二 理論教育的主要目的與作用
1.啓發無產階級的自我意識
2.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
3.保證革命事業的最終勝利
4.培育共產主義新人
5.革命、建設與育人相輔相成、內在統
第五章 列寧的理論教育根本原則與方法思想:理論與實際的統
一 理論聯繫實際是理論教育的根本原則
……
第六章 列寧的理論教育主體與客體思想:領袖、政黨、階級、羣眾的統
第七章 列寧理論教育思想的歷史命運
結束語 關於社會主義國家理論教育實踐的若干規律性問題的思考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再版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