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刀筆吏

(漢語成語)

鎖定
“刀筆吏”,是漢語的一則成語。刀筆吏,原指掌文案的官吏,後稱訟師為刀筆吏。顧名思義就是謂其深諳法律之規則,文筆犀利,用筆如刀。“刀筆吏”如刀之筆的操縱,往往使許多案件乾坤陡轉,或無中生有,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中文名
刀筆吏
出    處
戰國策·秦策五》

刀筆吏成語出處

戰國策·秦策五》:“臣少為秦刀筆,以官長而守小官,未嘗為兵首。”
《史記·汲黯列傳》:“天下謂刀筆吏不可以為公卿。” [1] 

刀筆吏成語典故

刀筆吏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更詳細一點則要追溯到青銅時代的一種器物——“削”。古人用簡牘時,如有錯訛,即以刀削之,故古時的讀書人及政客常常隨身帶着刀和筆,以便隨時修改錯誤。因刀筆並用,歷代的文職官員也就被稱作“刀筆吏”。自宋元后,人們又往往特將訟師幕僚稱作“刀筆吏”。
古時用筆在竹簡上寫字,寫錯了,用刀颳去重新寫。指撰寫公文或狀詞的人。典出《史記·蕭相國世家》:漢高祖劉邦的丞相蕭何,原來是秦國的刀筆吏,無所作為。後來協助劉邦統一天下,建立大功,成了漢朝的開國丞相。 [2] 

刀筆吏成語運用

唐·李白留別西河劉少府》“為刀筆吏,緬懷在赤城。餘亦如流萍,隨波樂休明。” [3]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滸傳》:“起自花村刀筆吏,英靈上應天星。疏財仗義更多能。事親行孝敬,待士有聲名。濟弱扶傾心慷慨,高名水月雙清。及時甘雨四方稱。山東呼保義,豪傑宋公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