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凹齒龍

鎖定
凹齒龍 [1]  是一種類似於禽龍的鳥腳亞目動物。生活在白堊紀晚期,澳大利亞、法國、羅馬尼亞和西班牙。凹齒龍那靈敏的嗅覺幫助他儘快發覺逼近的敵手。凹齒龍長有長喙,較短的手臂,用後足奔跑,併成羣生活。
別    名
棒齒龍
中文學名
凹齒龍
動物界
鳥臀目
亞    目
頜齒類
凹齒龍
學    科
生物工程
英    文
Concave tooth dragon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chinese )→ 凹齒龍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棒齒龍
拉丁文學名( name )→ rhabdodon
發音( pronounced )→ rab-duh-don
含義( meaning )→ 有凹槽的牙齒
目( order )→ ornithischia 鳥臀目
亞目( suborder )→ genasauria 頜齒類
cerapoda 角足龍類
ornithopoda 鳥腳亞目
類(infraorder)→ euornithopoda 真鳥腳類
iguanodontia 禽龍類
屬( genus )→ rhabdodon 凹齒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 r. priscus
其它種( other species )→ r. septimanicus
錯誤歸屬種( misassigned species )→ r. inkeyi= r. priscus
r. robustus= r. priscus
時代( period )→ 白堊紀晚期 campanian to maastrichtian
分佈( found in )→ 法國 ,西班牙,羅馬尼亞
發現地層( stratum )→馬斯克裏赫特階,下紅色泥灰岩組,巴拉利砂岩組,爬蟲砂岩組,阿倫組,下森彼初組
食性( diet )→ 素食
典型狀態( length up to )→ 長4.5米
推測體重( mass )→ ...
發現者( discoverer )→ matheron, 1869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matheron, 1869

凹齒龍簡介

凹齒龍( Rhabdodon)是一種類似於禽龍的鳥腳亞目動物。生活在白堊紀晚期,澳大利亞、法國、羅馬尼亞和西班牙 [1] 

凹齒龍解剖學特徵

頭大而寬、亞三角形、較沉重,喙窄,眼睛上方有突起物,下頜深、牙齒大。骨骼粗壯。身體和髖部相當寬大。除低速行走時為四足動物外,其他情況均為兩足動物。前肢相當短。長腳趾前端有鈍爪 [2] 

凹齒龍棲息地

草木叢生的島嶼 [2] 

凹齒龍體長

2.5米。

凹齒龍化石

頭部和身體。

凹齒龍年代

晩白堊世,晚馬斯特裏赫特期。

凹齒龍分佈和地層

法國下紅色泥灰岩組,巴拉利砂岩組,爬蟲砂岩組,西班牙阿倫組,羅馬尼亞下森彼初組。
參考資料
  • 1.    (英)理查德森著,恐龍與史前生命,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8.03,第209頁
  • 2.    (美)格雷戈裏·S.保羅著;邢立達譯,普林斯頓恐龍大圖鑑,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1,第2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