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冰嬉圖

鎖定
冰嬉圖是一幅表現冰嬉場面的宮廷繪畫。滿清入主中原後,將他們民族的傳統體育活動冰嬉也帶入內地,其內容豐富多彩,呈一代之盛。當時皇家每年冬天都要從各地挑選上千名“善走冰”的能手入宮訓練,於冬至至“三九”在太液池上(現在北京的北海和中南海)表演。乾隆年間宮廷畫家張為邦、姚文翰的《冰嬉圖》,就是根據當時宮廷冰上表演的盛況而繪製的。從《冰嬉圖》中,可以看出每人表演時要做各種動作:有花樣滑冰的大蠍子、金雞獨立、哪吒鬧海、雙飛燕、千斤墜等;有雜技滑冰的爬竿、翻槓子、飛叉、耍刀、使棒、弄幡以及軍訓性質的溜冰射箭等動作。
中文名
冰嬉圖
朝    代
作    者
張為邦、姚文翰 [5] 
尺    寸
縱35cm,橫578.8cm

冰嬉圖畫作內容

圖1 冰嬉圖 圖1 冰嬉圖
冰嬉圖(如圖1)是一幅絹本設色的繪畫,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繪畫,為了更好的保存,冰嬉圖很少被展出。
這幅由宮廷畫家所繪的畫卷名為《冰嬉圖》,畫面上右側眾人簇擁的就是皇帝華麗的冰牀。冰場上,旗手和射手們間隔排列,沿着捲雲形的冰道穿梭滑行。飄舞着彩旗的旌門上懸掛着射手們的目標——綵球。當表演結束的時候,誰射中彩球的箭數多,誰就能得到更多的賞賜。其實不難發現,這些射手和旗手們,在滑冰的時候還不時地表演出一些難度動作,比如倒着滑、單腿滑等等,可謂是花樣滑冰了。
圖1中描繪的冰嬉地點應該是金鰲玉蝀橋(即今北海橋)之南的水面,表演的是轉龍射球項目。畫面上右側眾人簇擁的就是皇帝華麗的冰牀。冰場上,旗手和射手們間隔排列,盤旋曲折滑行於冰上,遠望之,蜿蜒如龍形。在將近御座處,設一旌門,上懸一球,稱天球。轉龍隊伍滑至此處時,分別射矢,中者有賞。另外在滑行隊伍中還有各項雜技表演,如舞刀、疊羅漢及花樣滑等。表演者的各種姿態讓凜冽的寒冬充滿生機。
乾隆皇帝多次命畫家將冰嬉場面繪成畫卷收藏起來。這種畫卷應該是一種寫實作品,再現當時的場景。
圖1中盡收西苑內的遠近亭台樓閣,霧靄掩隱的房屋和掛霜的樹枝表明北方正當嚴冬。
現保存於故宮博物院。

冰嬉圖史料記載

圖2 冰嬉圖局部
圖2 冰嬉圖局部(5張)
據文獻記載,當時皇帝觀賞的溜冰項目還有以下三種:一是比賽快慢的速度滑冰,清代稱“滑擦”,選手們穿着帶鐵齒的冰鞋,在冰上如風馳電掣般滑行,先奪標的取勝;二是雜技滑冰,如在冰上飛叉、耍刀、弄幡、使棒、疊羅漢等,難度頗高,技藝非凡;三是冰上踢球,兩隊在冰上爭搶皮球,哪隊在自家領域裏得到皮球就哪隊取勝。這些冰上運動,或充滿歡聲笑語,或過程激動熱烈,很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增添許多喜慶的氣氛。
“飄然而行陡然止,操縱自我隨縱橫。”滑冰,這一項古老的運動,至今還深受大眾的喜愛。在克服了平衡與重心的難關後,你便能享受到速度的快感,輕鬆的愉悦,優雅的舒展,甚至產生飛翔的錯覺了。

冰嬉圖運動由來

冰嬉是一種帶有節令特色的體育活動。清代宮內有冬季冰嬉的習俗,並將其視為“國俗”,乾隆皇帝説“冰嬉為國制所重”。每年從八旗官兵中挑選“善走冰”的能手入宮訓練,冬至到“三九”時在西苑冰上舉行冰嬉。皇帝率王公大臣等前往觀看,賽後皇帝分等次,恩賞銀兩。 [1] 
發祥於東北長白山地區的滿族人特別擅長在冰天雪地中滑冰和滑雪,歷史上他們還利用這一技能成功解救了在戰爭中被困的努爾哈赤。
當清朝入主中原後,冰上運動依然是軍事訓練項目之一,視為“國俗”,並作為典制載入《大清會典》。每年冬天,太液池(現在北京的中南海、北海)上就會有冰上運動的表演,表演者是從八旗將士和內務府上三旗官兵中挑選的擅長滑冰的高手。不過為了迎合皇帝的檢閲,這一千多名高手們還要經過集訓才能在冬至過後在太液池上正式亮相。這幅長卷,描繪的就是當時冰上表演的盛況。對於居住在中國南方的人們來言,冬天最可望而不可即的就是下雪和結冰了。然而在北方,當寒風呼嘯的一夜過後,氣温驟降到冰點,往日波光粼粼的湖面瞬時光滑如鏡,最令人期待的滑冰時刻到來了。 [2] 

冰嬉圖3D數字技術

2022年1月,為慶祝即將開幕的北京冬奧會,中國民族博物館聯合四維時代採用3D數字技術,“復活”了宮廷繪畫《冰嬉圖》。 [3] 
珠海市四維時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用3D數字技術推出數字《冰嬉》,讓全國各地的網友領略到珠海高科技“活化”歷史文物的技術實力,真切感受到“故宮裏冬奧會”的魅力。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