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冬灰

鎖定
冬灰,讀音dōng huī,漢語詞語,意思為佔冬至節的葭灰;葭即蘆葦;古人將蘆葦膜燒成灰放入不同的律管中以佔節候,某律管中葭灰飛出,即知某節候到;冬至節到,則相應之黃鐘律管內的葭灰飛動。
中文名
冬灰
外文名
dōng huī
出    自
《初學記》
解    釋
佔冬至節的葭灰;葭即蘆葦;古人將蘆葦膜燒成灰放入不同的律管中以佔節候,某律管中葭灰飛出,即知某節候到;冬至節到,則相應之黃鐘律管內的葭灰飛動

目錄

冬灰解釋

⒈ 佔冬至節的葭灰。葭即蘆葦。古人將蘆葦膜燒成灰放入不同的律管中以佔節候,某律管中葭灰飛出,即知某節候到。冬至節到,則相應之黃鐘律管內的葭灰飛動。
⒉ 指冬天燒成的草木灰。中醫入藥。 [1] 

冬灰出處

《初學記》卷二八引 南朝 梁簡文帝 《梅花賦》:“層城之宮,靈苑之中,奇木萬品,庶草千叢,光分影雜,條繁幹通,寒圭變節,冬灰徙筩,並皆枯悴,色落摧風。”
明·李時珍 《本草綱目·土·冬灰》:“冬灰,乃冬月灶中所燒薪柴之灰也。專指作蒿藜之灰,亦未必然。原本一名藜灰,生方谷川澤,殊為不通。此灰即不當言川澤,又豈獨方谷乃有耶?今人以灰淋汁,取礆浣衣發麫令晳,治瘡蝕惡肉,浸藍靛染青色。” [2] 
參考資料
  • 1.    冬灰  .在線漢語字典[引用日期2019-06-07]
  • 2.    冬灰  .千篇國學[引用日期20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