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冠旋蜜雀

鎖定
冠旋蜜雀(學名:Palmeria dolei),是雀形目、管舌鳥科、旋蜜雀屬鳥類。體長18釐米,體表為黑色,並帶有銀灰色斑點。冠羽為白色,眼環和後頸為橙紅色。
棲息於潮濕森林中,主要以鐵心木的花蜜為食。僅分佈於美國夏威夷羣島的毛伊島。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級別,成年個體僅存1100到2500只,亟待保護。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中文名
冠旋蜜雀
拉丁學名
Palmeria dolei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管舌鳥科
旋蜜雀屬
冠旋蜜雀
亞    種
[2] 
分佈區域
夏威夷羣島
命名者及年代
(S. B. Wilson, 1891)
保護級別
極危(CR),IUCN標準 [3] 
外文名
Akohekohe, Crested Honeycreeper (英文)
Haubenkleidervogel (德文)
カンムリハワイミツスイ (日文)

冠旋蜜雀形態特徵

體長18釐米的大型旋蜜雀。喙部尖鋭,略微下彎。頭部前端有着標誌性的白色冠羽。體表為黑色,並帶有橙紅色和銀灰色的條紋和斑點。後頸有着蓬亂的橙紅色斑點。眼環為橙黃色。尾羽頂端為白色。 [3] 

冠旋蜜雀棲息環境

棲息於海拔1500米到2100米的潮濕森林中。 [3] 

冠旋蜜雀生活習性

主要以當地鐵心木的花蜜為食,也捕食包括毛蟲之類的無脊椎動物。 [3] 

冠旋蜜雀分佈範圍

分佈於美國夏威夷羣島的毛伊島摩洛凱島上的種羣已滅絕(最後一次已確認的觀測紀錄追溯到1907年)。在毛伊島,冠旋蜜雀僅殘存於哈里阿卡拉火山的東北坡。預估分佈區和預估佔有面積均為70平方公里,並呈現持續衰退狀態。 [3] 
冠旋蜜雀分佈圖 冠旋蜜雀分佈圖 [4]

冠旋蜜雀繁殖方式

巢於樹上,每窩飼育1到2只雛鳥。季節性築巢兩次。繁殖成功率較高。 [3] 

冠旋蜜雀保護現狀

冠旋蜜雀種羣現狀

1980年、1995到1997年、1997年到2001年的調查顯示,冠旋蜜雀種羣密度呈上升趨勢。2001年後,種羣規模迅速下降。2017年的調查顯示,冠旋蜜雀成熟個體的數量在1100到2500只之間。根據2001年和2017年的種羣數量估計,種羣規模在過去三代(14年)中減少了68%。由於該物種仍然飽受威脅,預估種羣數量在未來3代中仍將以這一速度持續衰退。自1980年以來,該物種的分佈範圍縮水了61%。2017年前,低海拔地區的分佈範圍在10到15年內消失。 [3] 

冠旋蜜雀主要威脅

棲息地的破壞和改造,以及攜帶疾病的蚊蟲在低地快速傳播是冠旋蜜雀種羣數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歷史上,由於伐木和燒荒,該物種棲息地已大量消失。
禽瘧疾:該疾病由引入的致倦庫蚊傳播。由於冠旋蜜雀會隨着不同區域鐵心木的開花而定期移棲,增加了同低海拔地區蚊蟲接觸的機會,由此導致的禽瘧疾和雞痘是該物種在低海拔地區分佈範圍縮水的原因。
氣候變化:據預測,氣候變化導致的氣温升高將增加未來高海拔地區的禽瘧疾流行率。一項“氣温上升2攝氏度對夏威夷叢林中無瘧疾叢林面積的影響”的研究發現,瘧疾感染可能性較高的區域從40%擴大到63%。極端天氣發生頻率的增長也會造成進一步的威脅。
外來物種入侵:1945年到1995年間,野豬在哈里阿卡拉地區的擴散導致了該地區棲息地的長期退化。同時也推動了蚊蟲向偏遠雨林地區的傳播。在夏威夷自然保護區內,野豬的活動在1970年到1997年間增加了473%,這減少了冠旋蜜雀的替代食物來源。除野豬外,諸如老鼠、野貓、倉鴞以及紅頰獴等天敵也對冠旋蜜雀的生存構成威脅。
食物來源減少:新引入的病原體Ceratocystis lukuohiaCeratocystis huliohia兩種真菌將導致鐵心木迅速死亡(R.O.D.)。而鐵心木則是冠旋蜜雀重要的食物來源和築巢植物。兩種入侵性長喙殼屬真菌於2014年被首次發現,2018年正式命名。同時,氣温升高也提升了真菌向高海拔擴散的可能性。 [3] 

冠旋蜜雀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1年 ver 3.1——極危(CR)。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