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冑甲龍

鎖定
冑甲龍(panoplosaurus)是屬於鳥臀目,分佈於美國蒙大納加拿大
別    名
Panoplosaurus
中文學名
冑甲龍
拉丁學名
panoplosaurus
鳥臀目
亞    目
頜齒類
結節龍科
亞    科
冑甲龍亞科
冑甲龍屬
分佈區域
美國蒙大納加拿大
發現者
lambe
生存年代
白堊紀晚期
發現時期
1919
食    性
草食

冑甲龍該科種類

中文名稱( chinese)→ 冑甲龍
冑甲龍 冑甲龍
拉丁文學名( name)→ panoplosaurus
發音( pronounced)→ pan-op-luh-sawr-us
含義( meaning)→ 完全包裹裝甲的恐龍
( order )→ ornithischia 鳥臀目
亞目( suborder)→ genasauria 頜齒類
thyreophora 覆盾甲龍亞目
( infraorder)→ thyreophoroidea 覆盾甲龍形類
eurypoda 扁腳類
ankylosauria 甲龍類
超科(super family)→ ankylosauroidea 甲龍超科
(family)→ nodosauridae 結節龍科
亞科(subfamily)→ edmontoniinae 冑甲龍亞科
(genus)→ panoplosaurus 冑甲龍屬
甲冑龍像及化石
甲冑龍像及化石(19張)
模式種(type species)→ p. mirus
錯誤歸屬種(misassigned species)→ p. logiceps= edmontonia logiceps
p. rugosidens= edmontonia rugosidens
時代( period)→ 白堊紀晚期 campanian
分佈( found in)→ 美國蒙大納加拿大
食性( diet)→ 植食
典型狀態( length up to)→ 長7米
推測體重( mass)→ 3.5噸
發現者及時間( discoverer)→ lambe, 1919
命名者及時間( first described )→lambe, 1919

冑甲龍形態特徵

化石寫真 化石寫真
套在沉重的骨甲中,冑甲龍可能看上去和大象一樣重。它的頸部和背部覆蓋着平整的甲片和脊突,身體兩側有尖刺護身,頭部甚至也有骨甲保護着。
冑甲龍生存於北美洲,目前已在蒙大拿州、亞伯達省發現化石。它們身長5.5到7公尺,而尾巴長達2公尺。冑甲龍重量約3.5噸,以低層植物為食。冑甲龍的尾巴沒有骨槌,但頭部覆蓋者頭盔狀的骨板。從背部到尾巴覆蓋者骨板,上有多排針狀物。肩膀往前延伸出多個尖刺。不像其他結節龍科恐龍,冑甲龍被認為以肩膀上的尖刺抵抗、衝擊攻擊者,而非趴在地上以身體裝甲防禦。 [1] 

冑甲龍生活習性

冑甲龍是一種草食性恐龍,用很窄的嘴在地面上覓食。是已知結節龍科中最晚出現的。並存活了1億2000萬年。最早的結節龍科恐龍出現於1億8500萬年前的中侏羅紀。冑甲龍出現於1億年後的晚白堊紀,並存活到白堊紀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