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冉(拼音:rǎn)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狀似人面兩邊的鬍鬚的樣子。冉一般認為是“髯”的本字,“冉”的本義是指面頰兩邊的鬍子,疊用時又指鬍鬚下垂的樣子,引申指柔軟、柔弱的樣子。現代漢語中,“冉”常疊用為“冉冉”,指慢慢、漸漸的意思。 [12] 
中文名
拼    音
rǎn
部    首
丨、冂
五    筆
MFD [1] 
倉    頡
GB [1] 
鄭    碼
LDB [1] 
筆    順
豎、橫折鈎、豎、橫、橫
字    級
一級(編號:0258) [2] 
平水韻
上聲·二十八儉 [3] 
筆順編號
25211
四角號碼
5044₇
統一碼
5189 [1] 
注音字母
ㄖㄢˇ
造字法
象形字
字形結構
獨體結構
總筆畫數
1+4、2+3(部首+部首外)
異體字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3]
“冉”字構形尚不明確。左民安《細説漢字》認為“冉”字是“髯”字的先造字,“冉”字本為象形字。甲骨文(圖A)就像面部兩頰旁邊的髯毛下垂的樣子,所以“冉”字是面頰毛的象形字 [12]  。金文(圖1-3)和小篆(圖5)都與甲骨文的形體相類似。在形體演變的過程中,兩邊下垂的筆畫逐漸連起來,成為兩個橫筆,便成為楷書字形“冄”;後來又在中間加一豎畫,便成為“冉”。後世以“冉”為正體字形,“冄”被歸為異體字。 [13] 
這個“冉”字本義就是“髯毛”,後來則引申為毛下垂的樣子,如《説文》説:“毛冉冉也。”這是説:頰旁之毛飄動的樣子。這樣就由名詞變成形容詞了。那麼要表示“冉毛”(名詞)就只好在“冉”上再加一個“髟”(biāo,標。凡有毛髮之意的字多從“髟”),組成了“髯”字。因此,“冉”字到了後世就不代表頰旁之毛的意思了。
“冉冉”是表示“慢慢地”或“漸漸地”的意思。這是由毛髮慢慢地飄動之義引申出來的,如屈原《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這個“冉冉”就是“漸漸”的意思。《陌上桑》“冉冉府中趨”的“冉冉”,則是“慢慢”的意思。 [12] 

詳細字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例句
例詞
rǎn
-
冉冉】1.柔軟下垂的樣子。2.緩慢地;漸進地
名詞
龜甲的邊緣
《漢書·食貨志下》:“元龜岠冉,長尺二寸。” 顏師古注引孟康曰:“冉,龜甲緣也。”
(Rǎn)姓氏用字。參看主詞條“冉姓

冉求(春秋學者,孔子弟子)
nán
名詞
(Nán)漢代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名
《史記·西南夷列傳》:“南越破後,及漢誅且蘭、邛君,並殺筰侯,冉、駹皆振恐,請臣置吏。”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因朝冉從駹,定筰存邛。”《漢書·司馬相如傳》作“冉”。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4]  《漢語大字典》 [5]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九下】【冄部】而𤥎切(rǎn)
(冄)毛冄冄也。象形。凡冄之屬皆從冄。 [7] 

説文解字注

【卷九下】【冄部】
“(冄)毛冄冄也”注:冄冄者,柔弱下垂之皃,須部之“𩓾”,取下垂意。女部之“㚩”,取弱意。《離騷》:“老冄冄其將至。”此借冄冄為“冘冘”。《詩》:“荏染柔木。”傳曰:“荏染,柔意也。”染即冄之假借。凡言冄、言㚩,皆謂弱。
“象形”注:而𤥎切,七部。 [8] 

廣韻

汝鹽切,平鹽日 ‖ 冉聲談1部
冉,《説文》雲:“毛冉冉也。”亦作冄。
而琰切,上琰日 ‖ 冉聲談1部
冉,冉冉,行皃。又姓,孔子弟子冉有。而琰切。十。 [9]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冂部】 冉
《唐韻》《集韻》《正韻》並而琰切,音染。《玉篇》毛冉冉也,行也,進也,侵也。亦作冄。
【子集下】【冂部】 冄
《集韻》《韻會》而琰切,音染。《説文》:毛冄冄也。徐曰:冄,弱也。
又《廣韻》:冄冄,行貌。《楚辭·九章》:時亦冄冄而將至。《韻會》:又姓。
又《前漢·食貨志》元龜岠冄,長尺二寸。註:冄,龜甲緣也。 [6]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冂”在橫中線部位,上部短,下部長。中間豎在豎中線。末兩橫上短下長,短橫在橫中線上側,長橫穿過“冂”,兩端出頭。 [11]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𩓾
平聲
下平二十四鹽
開口呼
次濁
汝鹽切
ȵjæm
上聲
五十琰
開口呼
次濁
而琰切/
ȵjæm
集韻
上聲
五十琰
開口呼
次濁
而琰切
nʑiæm
禮部韻略

上聲




而剡切

增韻

上聲




而琰切

中原音韻

上聲
廉纖
齊齒呼

次濁

ɽiɛm
中州音韻

上聲
廉纖




葉髯上聲

洪武正韻

上聲
二十二琰


次濁
而琰切
ȵiem
分韻撮要
陰上
第二十兼檢劍劫
(參考資料:漢典 [10]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王力系統
ȵ
ǐam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ɽ
ǐɛm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ȵ
jæm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ȵ
iæm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ńź
jäm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ǐɛm
(參考資料:漢典 [10]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11]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5-11]
  • 3.    平水韻 二十八儉 冉  .搜韻[引用日期2023-05-11]
  •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084
  •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13
  • 6.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56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294
  • 8.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522
  • 9.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227;334
  • 10.    冉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3-05-11]
  • 1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90
  • 12.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03:433
  • 13.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84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