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冀中根據地

鎖定
冀中根據地,全稱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地處河北省中部,東鄰渤海,西靠太行山,位於北平、天津、石家莊、德州四個大中城市和平漢鐵路、北寧鐵路、津浦鐵路、石德鐵路包圍着的平原地區,面積為二到四萬平方公里,共有四十三個縣(有的縣是一部分區、鄉),800到1000萬人。由於戰爭環境不斷變化,面積人口也有變化。1942年,日軍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空前殘酷的“掃蕩”“清剿”“蠶食”,採取野蠻的燒光、殺光、搶光政策,企圖摧毀冀中抗日根據地。冀中抗日根據地遭到嚴重破壞,抗日形勢嚴峻異常。1944年,中央決定恢復冀中根據地和黨委,任命林鐵為冀中根據地黨委書記、冀中軍區政委,楊成武為冀中軍區司令員,羅玉川為行署主任。1949年7月河北省委成立,冀中根據地取消。 [1-2] 
中文名
冀中根據地
別    名
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
地    點
河北省中部
成立時間
1938年4月

冀中根據地根據地簡介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鐵蹄南下,國民黨一路潰逃,華北地區先後淪陷。1937年10月14日,東北軍53軍691團團長呂正操在晉縣誓師,宣佈脱離國民黨軍隊,改稱“人民自衞軍”,留在冀中抗日。從此,冀中平原有了第一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1938年4月,冀中地區相繼建立了38個縣抗日政權。至此,東起津浦路、西至平漢路、北起平津、南至滄(縣)石(家莊)路之間的冀中根據地初步建立。1938年4月1日,成立了冀中行政公署,呂正操任主任;21日,冀中共產黨在安平縣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大會確定冀中省委改為冀中區黨委,黃敬任書記;5月4日,冀中軍區成立。人民自衞軍與河北遊擊軍合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呂正操任軍區司令員兼第三縱隊司令員。 [1] 
戰鬥的場面 戰鬥的場面
冀中軍區成立半年時間,就同日寇作戰100多次。呂正操成為冀中抗日的一面旗幟。與此同時,孟慶山領導的河北遊擊軍、馬本齋率領的回民支隊、張仲翰帶領的河北民軍……這些中國共產黨領導或願意接受共產黨領導的隊伍,紛紛吹響了冀中抗日的集結號。 [1] 
1939年1月25日,在河間縣惠伯口村前,呂正操和賀龍兩雙大手緊緊地握在一起。八路軍120師開進冀中,冀中抗戰力量的格局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1] 
賀龍率領120師挺進冀中後,打了一系列漂亮仗,進一步鼓舞了抗日軍民的士氣。其中最為經典的是“齊會戰鬥”。經此一戰,八路軍殲滅日軍吉田大隊700餘人,不可一世的日本王牌軍潰不成軍,創造了平原作戰大規模殲滅敵人的範例。 [1] 
冀中抗日根據地不斷髮展壯大,從最初的38個縣,到44個縣,後發展到51個縣,近千萬人口。 [1] 
按照傳統游擊戰的經驗和理論,平原地區是沒有辦法打游擊的。但是,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説:“人民羣眾比山靠得住。”作為中國共產黨首創的平原根據地,冀中人民始終是軍隊的堅強靠山。他們節衣縮食供給部隊,冒着生命危險掩護八路軍戰士,一次次義無反顧地把丈夫、兒子送上前線。120師開進冀中時只有6400多人,8個月後離開冀中時,已有21900多人。冀中的人民,為抗日事業奉獻了一切。 [1] 
1942年,日軍為了支援太平洋戰爭,對抗日根據地進行空前殘酷的“掃蕩”“清剿”“蠶食”,採取野蠻的燒光、殺光、搶光政策,企圖摧毀冀中抗日根據地,消滅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抗日武裝。冀中抗日根據地遭到嚴重破壞,抗日形勢嚴峻異常。冀中軍民堅持平原游擊戰爭,採用地道戰、地雷戰、青紗帳戰役等機動靈活的戰術,經過頑強鬥爭,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1943年,抗戰局面逐漸好轉。 [1] 
1944年恢復冀中根據地黨委 1944年恢復冀中根據地黨委
1944年,中央決定恢復冀中根據地和黨委,任命林鐵為冀中根據地黨委書記、冀中軍區政委,楊成武為冀中軍區司令員,羅玉川為行署主任。1949年7月河北省委成立,冀中根據地取消,原冀中根據地書記林鐵任河北省委第一書記,孫毅為河北省軍區司令員。 [1] 
冀中有正規軍、地方主力部隊,也有數不清的游擊隊、民兵組織。在與日偽軍拉鋸對抗的漫長日子裏,冀中軍民不僅有殲滅戰、游擊戰,還發明瞭地道戰、地雷戰,還有叫不出名堂的各種戰法,整個冀中織成了人民戰爭的天羅地網,讓日軍防不勝防、膽戰心驚。 [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取得了最後勝利。抗戰中,冀中抗日根據地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和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1] 

冀中根據地主要影響

冀中抗日根據地的創建,是黨中央、毛澤東關於敵後發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開闢敵後戰場、建立抗日根據地的理論和決策在實踐中靈活運用的結果。它的鞏固和發展,對其他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敵後戰場的形成,起了促進作用。 [1] 
它處在抗日戰爭最前線,沉重打擊了日軍,對全國的持久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1] 
根據地各級黨組織,一直把黨的建設作為工作重心,經過長期革命鬥爭的鍛鍊,造就了一支政治素質好、羣眾擁護、經受住殘酷鬥爭考驗的幹部隊伍。他們是奪取抗戰勝利的保證,也是取得解放戰爭勝利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骨幹力量。 [1] 
冀中抗日根據地的新民主主義政權建立較早,政策比較完備,建立健全了新民主主義的嶄新政權機構,人們看到了新民主主義在中國的光輝前景。 [1] 
根據地不僅為抗日戰爭最後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還為全國解放戰爭準備了強大的基地和力量。 [1] 
八年抗戰,冀中人民為打敗日本侵略者付出了巨大代價和犧牲,表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至今,人們還能在《野火春風斗古城》《敵後武工隊》《烈火金鋼》《小兵張嘎》等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中,感受到冀中抗戰的壯麗畫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