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共產黨人發刊詞

鎖定
1939年10月毛澤東發表《〈共產黨人〉發刊詞》,指出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毛澤東強調,要“建設一個全國範圍的、廣大羣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並將這一任務稱之為“偉大的工程”。 [1] 
中文名
共產黨人發刊詞
發表時間
1939年10月

共產黨人發刊詞出版背景

為了駁斥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宣傳,向全黨和全國人民闡明共產黨對於中國革命及其前途的全部見解,回答中國向何處去這個關係重大的問題,更好地指導抗戰和中國革命,毛澤東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工作。他系統總結中國革命的獨創性經驗,於1939年底1940年初先後發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完整地闡述了新民主主義理論。 [2] 
1939年10月4日,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共產黨人》創刊,毛澤東為刊物寫了發刊詞,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毛澤東指出:“中央很早就計劃出版一個黨內刊物,現在終於實現了,這個刊物定名為《共產黨人》。在當前的時機中,出版這樣一個刊物十分必要。”而毛澤東所提到的當前的時機,正是國際形勢的變化、國民黨政策的變化以及共產黨黨內的變化,根據這些變化,毛澤東寫作了《〈共產黨人〉發刊詞》。 [3] 

共產黨人發刊詞主要內容

1939年10月,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提出,“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並着重闡述了黨的建設問題。他要求全黨同志充分認識黨已經“成為全國性的大黨”、已經“不是從前的樣子”,深刻理解黨的建設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一個“光榮而又嚴重的任務”,明確提出“建設一個全國範圍的、廣大羣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的目標。 [4] 
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毛澤東同志第一次論述了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並進一步論述了三者之間的關係,這既是對中國革命經驗的深刻總結,更是為今後黨的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今天,正確認識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仍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毛澤東同志明確指出:“十八年的經驗,已使我們懂得: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三大法寶”思想的提出,是在深刻總結建黨以來的歷史、中國革命的特點和中國革命戰勝敵人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成果。
隨後,結合黨的歷史,毛澤東同志進一步闡釋了“三大法寶”之間的相互關係:“十八年的經驗告訴我們,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鬥爭的統一戰線。而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衝鋒陷陣的英勇戰士。”強調了黨的建設是“三大法寶”的重要核心所在,進一步凸顯了黨的建設的重要性,讓全黨更加深刻認識到黨的建設成敗決定了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的成敗,只有把黨建設好才能正確處理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問題。 [5] 

共產黨人發刊詞現實意義

《〈共產黨人〉發刊詞》之所以是黨的建設的經典文獻,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毛澤東在文章中的重要觀點不僅適應了當時的時代需要,給予中國革命以重要的指導,而且文章中的基本的理論觀點、基本原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經典的意義在於,隨着時間的發展,無論是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或是對中國共產黨今後的發展都有着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回答的黨的建設的四個問題,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對於在深化改革新時期加強黨的建設、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有着重要的啓示意義:黨的自身建設是中國各項事業向前發展的重要保障,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貫穿中國發展的主線,依據有效的實踐形式則是發展的關鍵所在。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