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鎖定
1939年12月,毛澤東撰寫了《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這一重要著作。這是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命題後撰寫的重要理論著作之一,文中提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與《〈共產黨人〉發刊詞》《新民主主義論》一起,是新民主主義理論的代表作。 [1]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發表背景

1940年1月,毛澤東為了駁斥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叫囂,回答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在這之前,他還寫了《〈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等重要理論著作。 [2] 
1939年12月,毛澤東撰寫了《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這一重要著作。這是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命題後撰寫的重要理論著作之一,文中提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與《〈共產黨人〉發刊詞》《新民主主義論》一起,是新民主主義理論的代表作。 [1]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主要內容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是從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講起的。
全文分兩章,第一章第一節講中華民族,第二節講古代的封建社會,第三節講現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毛澤東詳細分析了中國由一個封建中國變成為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過程,分析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特點,分析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指出:“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在一方面促使中國封建社會解體,促使中國發生了資本主義因素,把一個封建社會變成了一個半封建的社會;但在另一方面,它們又殘酷地統治了中國,把一個獨立的中國變成了一個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國。”這就是對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做出的準確的科學的定義。為了準確地闡釋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把這個認識提升到科學的高度,毛澤東還專門分析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點。
第二章,主題是中國革命,文章分析了中國革命的對象、中國革命的任務、中國革命的動力、中國革命的性質和中國革命的前途,全部分析都是立足於對中國社會性質的分析基礎上的。文章得出結論是:中國革命的終極的前途,不是資本主義的,而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也就沒有疑義了。又説,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最後結果,避免資本主義的前途,實現社會主義的前途,不能不具有極大的可能性了。 [1]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著作意義

這些著作表明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路線和相應的一整套具體政策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體系,標誌着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進一步發展。 [2]  毛澤東關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總結和概括,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發展,是建立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前提。80年來中國革命走過的道路,完全是按照新民主主義理論指出的方向前進的,這已經成為歷史的結論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