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車消費

鎖定
公車消費是各級國家機關及其他公權部門公務消費和官員職務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官車”在很多場合相當於公權機關的臉面,代表着官員的架子和派頭,也折射出某種根深蒂固的特權意識。
中文名
公車消費
類    型
經濟術語
問題
(一)公車消費膨脹,財政負擔沉重
1、違規超編超標配車現象嚴重。據國家財政部統計,全國超編配車率達50%以上,有些地區的不顧實際情況投入大量資金購買名牌汽車,只為給領導爭面子,給單位撐門面,給主要領導一人配兩輛專車(市內和下鄉各一輛)。
2、公車開支以及維護費用較高。由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秘書長沈榮華擔任組長的中國行政管理學會行政成本課題組調查顯示,一輛公車的每年運行成本(含司機工資福利)至少在5萬元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O萬元。這其中除了司機的人工成本費外,還包括一些日常的維修和保養。目前一些單位的公車負責人與固定的維修廠簽訂協議,虛報公車維修費用,公車維修人和修理廠老闆從中獲取差價。有的公車一年竟換了40多個輪胎,平均每週換一個,其中的漏洞可想而知。
(二)公車使用的管理與監管不到位
公車使用管理不到位表現為:大多數地方政府的公車使用管理基本處於空白狀態,既沒有統一的使用調配中心,也沒有相應的調配製度。而是依靠經驗式的由購買單位的領導説了算,使得公車管理極其不到位。沒有明確的可操作的條例制度很容易導致公車資源配置的浪費,使公車成為某些特權人物的私人用車。
公車使用監督缺失一方面表現為公車信息不公開。公車如何正當使用,在哪種情況下是屬於公車私用,公車的車牌號是什麼?如何規範公車消費行為等缺乏制度性規範,這些模糊的信息使得民眾無法有效監督公車私用現象。另一方面表現為公車識別困難。對公車進行監督的前提是正確識別公車。目前,我國的公車缺乏統一標識,公眾也很少知道公車的車牌號,更不用説準確識別公車,如此一來,何談監督。沒有監督就沒有約束,沒有約束就將導致一種特權的腐敗。
(三)公車使用效率低,公車私用現象嚴重
我國目前的公車配置是按行政計劃、官職級別來的,沒有經過市場的交換,也不存在市場競爭,不注重投入與產出之比的配置方式,降低了公車的使用效率,也造成巨大的浪費。據國家發改委及廣東省測算,黨政機關的公車,每萬里運行成本是社會運營車輛成本的5~6倍,而使用效率則僅為社會運營車輛的1/5至1/6。監督和管理制度的缺乏及執行不到位,為相當一部分領導打開了方便之門。由於單位公車配
備數目多,主要領導幾乎每人都有一部專車公務用車,使得公車的週轉率下降,也就降低了公車的使用效率。此外使用率下降,也就為公車私用提供了機會。除了領導的正常公務活動用車外,公車也儼然成為領導家屬和司機的專用車,中央乃至地方新聞媒體曾多次曝光公車接送孩子上學,造成學校門口大塞車,以及婚喪嫁娶公車成龍的現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