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眾電信運營商

鎖定
向一般公眾提供電信基礎設施和業務的公司。
電信業務是電信運營商利用由有線的或無線的傳輸媒體和相關的節點設備構成的通信網絡,向用户提供各類服務的總稱。主要包括電話,非話和出租代維三大系列業務。 [1] 
中文名稱
公眾電信運營商
英文名稱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operator;PTO
定  義
向一般公眾提供電信基礎設施和業務的公司。
應用學科
通信科技(一級學科),政策、法規與管理(二級學科)
中文名
公眾電信運營商
外文名
public telecommunications operator;PTO
定    義
提供電信基礎設施和業務的公司
應用學科
通信科技
代表企業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

公眾電信運營商定義

公眾電信運營商是向一般公眾提供電信基礎設施和業務的公司。
電信運營商 電信運營商
近年來,電信基礎設施快速普及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變化 ,成為當前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 “ 助推器”。電信技術和服務已經成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光涉及到零售、金融、教育、城市建設、工業改造等多個行業 ,還具體深入到企業的管理、財務、生產、運作、銷售等價值鏈條上的多個環節,而且城市居民也日益享受到電信發展帶來的便利和新的娛樂方式。 [2] 
公眾電信運營商提供的電信業務是電信運營商利用由有線的或無線的傳輸媒體和相關的節點設備構成的通信網絡,向用户提供各類服務的總稱。主要包括電話,非話和出租代維三大系列業務。

公眾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與國際電信聯盟

國際電信聯盟 國際電信聯盟
我國於1920年加入國際電信聯盟,1932年第一次派代表參加了在馬德里召開的國際電聯全權代表大會,簽署了馬德里《國際電信公約》。
1947年在美國大西洋城召開的全權代表大會上第一次被選為理事國的成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國的合法席位曾一度被非法剝奪,1972年5月國際電聯第27屆理事會通過決議恢復我國的合法席位,並把中文作為國際電聯的正式語言之一,用以出版國際電聯全權代表大會法規文獻。
1993年11月1日至5日由我國郵電部和國際電聯在廣州聯合舉辦了農村電信國際研討會。
1994年3月21日至29日,中國郵電部副部長朱高峯率團赴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出席第一次世界電信發展大會並作了題為《中國和世界電信發展》的發言。
1994年6月27日至30日由我國郵電部和國際電信聯盟在北京聯合舉辦了電信發展戰略研討會。來自亞太地區的20多個國家共100名代表出席了會議。
9月19日至10月14日,中國郵電部部長吳基傳率中國電信代表團出席了在日本京都舉行的國際電信聯盟全權大會。吳基傳部長在全體大會上針對各會員國關注的眾多問題,提出要解決好兩大問題,一是國際電聯的改革問題,二是世界電信協調發展問題。中國在這次大會上再次當選為國際電聯理事會理事國,中國候選人朱三保當選為國際電聯無線電管理委員會委員。在大會期間召開的“全球電信部長級會議”上,吳基傳部長介紹了中國電信發展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計劃,並從中國電信發展的實踐和經驗出發,提出了建設全球電信基礎設施應當立足各國國情,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推進的主張。該主張得到了許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贊同。
1995年10月3日至11日郵電部林金泉副部長率團參加了國際電信聯盟在日內瓦舉行的第七屆世界電信展覽和電信發展戰略及電信技術論壇。
1996年10月21日至23日郵電部周德強副部長率團參加了電聯在日內瓦召開的第一次世界電信政策論壇,並在論壇大會闡明瞭我國對發展全球移動個人衞星系統的原則立場和觀點。
1999年6月14至25日,國際電聯1999年理事會在日內瓦舉行,中國信息產業部派代表團出席。46個理事國的277名代表和19個非理事國的29名觀察員出席了會議。本屆理事會主要審議通過了電聯2000—2001年財務預算;討論了電聯的管理、職能和機構改革問題;研究通過了對衞星網絡申報成本回收的具體辦法;審議了電聯與世界貿易組織合作協議的內容和解決辦法等問題。
6月24日,中國駐日內瓦代表團大使喬宗淮代表中國政府與電聯秘書長內海善雄在日內瓦簽署了“國際電聯與東道國協議書”。根據該協議,2000年亞洲電信展將在中國香港舉行。這是電聯第一次在中國舉辦的地區性電信展。
8月22日,國際電聯秘書長內海善雄來北京參加第22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會見了內海。雙方就加強今後合作等問題舉行了友好的會談。 [3] 

公眾電信運營商大數據適用性

電信運營商的系統本質是為用户與用户、設備與設備用户與設備之間提供通信信道,每天承載着海量信息,是互聯網大數據的源頭。
電信運營商大體上掌握3 類數據:第一類是支撐網絡運營的設備狀態及資源利用率數據,這類網絡運維數據與用户無關,是純粹的信道層面的 數據,對網絡優化擴容極其重要;第二類是與用户緊密相關的數據,具體又包括兩部分,一是相對靜態的體現用户身份的賬號數據,伴隨着用户業務的開通產生,另一種是實時的用户行為數據、用户通話的信令數據、用户網絡訪 問日誌等,是內容層面的數據,對經營分析極為重要;第三類是增值服務類數據, 如流媒體內容數據、視頻監控數據、網頁數據等。
第一類數據以結構化為主,處理邏輯相對簡單,侷限於某個區域網絡,數據量也相對較小。但在全網範圍看,由於網絡節點多,設備數量大,傳統技術已很難實現長時段、全網級的統計分析。 由於這類數據的結構化屬性較強,統計方法相對簡單,使用分佈式文件系統分佈式數據庫技術能夠基本滿足數據存儲和基礎分析的需求。
第二類數據具有典型的大數據4V 特點,即規模大、變化速度快、價值高、類型複雜。 在規模方面,國內主流運營商的用户數達到數億規模,用户每天的網絡行為日誌無疑構成海量數據,並不亞於頂級互聯網公司。在速度方面,時刻都在變化,以記錄海量用户的實時行為。在類型方面,具有典型的多樣性,首先體現在數據來源方面,數據可能來自寬帶網絡,也可能來自無線網絡或3G 網絡;其次體現在結構方面,既包含結構化的用户賬號數據,也包含半結構化的用户訪問日誌。 在價值方面,藴含着用户興趣、位置、 身份信息, 無論是對電信企業自身還是對外部互聯網企業,都具有無窮的價值。 但由於這類數據涉及電信運營商的核心業務,很多數據處理任務對事務性、實時性、可靠性都有極高的要求,目前的大數據解決方案尚不能完全滿足這些要求。 因此對於這類數據,大數據初期適合定位於補 充性的分析處理,如提供用户話單查詢、基於用户網絡訪問日誌的用户興趣畫像等。
第三類數據具有明顯的非結構化特性,特別適合利用大數據技術處理。 如流媒體和視頻監控數據,可以使用分 布式文件系統代替傳統的存儲系統(如 SAN),可以使用實 時流計算平台進行編解碼處理;再如互聯網增值應用中的 網頁數據抓取、分析、索引,完全可以借鑑互聯網公司廣泛 使用的大數據處理技術。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