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民建築

鎖定
“公民建築”是指那些關心各種民生問題,如居住、社區、環境、公共空間等問題,在設計中傾注人文關懷,並積極為現時代狀況探索高等量表現的建築作品。
中文名
公民建築
特    點
關注民生、傾注人文關懷
領    域
城市建設

目錄

公民建築簡介

公民建築倡導人們將目光投向諸如居住、公共空間環境、社區等各種民生問題,在當代的現實狀況下探索具有文化表現力的、傾注人文關懷的、高質量的建築作品。它是對現代建築屈從於感官刺激、服務於少數高端人羣的慾望而進行的“尖叫建築”的一種反叛。建築評論家朱濤認為:“當今中國的建築以及建築文化正處於一個無視廣大公眾生活現實,僅僅專注富家階層興趣的‘勢利眼’狀態。”公民建築就是要呼籲相關學者轉向關心社會大眾、關注民生的方向發展,從功能需求的角度為當地人的真實生活和需求而設計 [1] 

公民建築典型案例

在高速城市化的進程中,城市人口密度的急速上漲,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已成為一個超級城市,土地和住宅的商品化使住宅的開發建設轉向開發商,房產的開發也是以為有產階級服務為宗旨,原本都供不應求的低價廉租房更是難尋蹤跡了。高價的租金讓不得不居住在城市的外來人口幾乎難以為繼。20世紀80年代陳舊的多層住宅和城中村為他們提供了棲息之所,但是這些住宅存在社會治安問題、居住衞生問題、環境問題等。
萬科土樓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中應運而生的,它的落成在滿足低收入人羣居住方面就是一個很成功的項目。萬科集團的董事長王石提出了土樓形態是較好的小單元的居住原型,都市實踐建築事務所將這個想法逐漸落實在設計上,將土樓作為解決低收入人羣的住宅的做法,不僅是外形體量上的承襲,更重要的是詳細地分析了土樓的內部空間的佈局,對其進行改善,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和節奏。傳統的客家土樓是以集合住宅的方式將居住、儲藏、商店、集市、祭祀、娛樂等功能集中佈置在其內部,圓形的格局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空間內的共享設施則給居住者營造了共同的場所,在這裏居住的人一起活動,會產生精神上的昇華和共鳴。設計者秉承了這一增進鄰里感的佈局方式,並在內部增加了新的內容:每家都有獨立的廚房和浴室,每層都有公共活動空間,還有食堂、商店、旅店、圖書室和籃球場等公共設施 [1] 
參考資料
  • 1.    張郢嫺著,觀城論市 城市化背景下場所認同的危機與重建策略研究,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