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都鎮

(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轄鎮)

鎖定
八都鎮,隸屬於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地處龍泉市中部偏西南,東鄰蘭巨鄉、查田鎮,南連小梅鎮,西與上垟鎮、竹垟畲族鄉相接,北連錦溪鎮,東北與西街街道毗連,距龍泉市區22.3千米, [4]  區域總面積140.68平方千米。 [7]  截至2019年末,八都鎮户籍人口為25307人。 [7] 
清,屬西寧鄉七都、八都、九都、十三都;1985年6月,撤鄉設八都鎮;1992年4月,瀑雲鄉、南窖鄉併入,設立新八都鎮。 [4]  截至2020年6月,八都鎮轄22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二村青年路17號。 [4] 
截至2019年末,八都鎮有工業企業33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7] 
中文名
八都鎮
外文名
Badu Town
別    名
龍泉第一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
地理位置
龍泉市中部偏西南
面    積
140.68 km²
下轄地區
2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二村青年路17號
電話區號
0578
郵政編碼
323706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浙K
人    口
25307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八都鎮歷史沿革

清,屬西寧鄉七都、八都、九都、十三都。
民國時,為長安鎮,屬八都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稱八都鄉,解放後因之,屬八都區。
1958年,改為八都(大)公社八都管理區。
1961年5月,改稱八都公社。
1984年,改為八都鄉。
1985年6月,撤鄉設八都鎮。
1992年4月,瀑雲鄉、南窖鄉併入,設立新八都鎮。 [4] 

八都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八都鎮轄29個行政村:一村、二村、三村、四村、新村、章府會、供際、樟溪、大坦、溪坪、松渠、青山、王圩、署網、龍竹、吳公、安田、雙溪口、高大門、石川、高升、際下、下告、小告、東音、松際、楓錦、白水、白角;下設235個村民小組。 [4] 
截至2020年6月,八都鎮轄22個行政村:第一村、第四村、章府會村、大坦村、樟溪村、溪坪村、野窖村、小窖村、東音村、松際村、楓錦村、白角村、松渠村、青山村、署網村、龍竹村、吳公村、安田村、雙溪口村、高大門村、石川村、長安村, [3]  鎮人民政府駐二村青年路17號。 [4] 

八都鎮地理環境

八都鎮位置境域

八都鎮位於東經118°52'43"~119°03'19",北緯27°54'08"~28°03'50"。地處龍泉市中部偏西南,東鄰蘭巨鄉、查田鎮,南連小梅鎮,西與上垟鎮竹垟畲族鄉相接,北連錦溪鎮,東北與西街街道毗連,距龍泉市區22.3千米, [4]  區域總面積140.68平方千米。 [7] 

八都鎮自然資源

2011年,八都鎮耕地面積2.7萬畝,人均1.1畝;林地面積1.56萬畝。 [4] 

八都鎮人口

2011年末,八都鎮總人口2554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150人,城鎮化率39.7%。另有流動人口196人。總人口中,男性13182人,佔51.6%;女性12361人,佔48.4%;14歲以下3798人,佔14.9%;15~64歲18742人,佔73.3%;65歲以上3003人,佔11.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2847人,佔89.4%;有畲、土家、苗、哈尼、黎、蒙古、彝、布依8個少數民族,共2696人,佔10.6%。其中畲族2502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2.8%;土家族81人,佔3.0%。2011年,人口出生率11.08‰,人口死亡率5.46‰,人口自然增長率5.6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82人。 [4] 
截至2017年末,八都鎮常住人口為24520人。 [5] 
截至2018年末,八都鎮户籍人口為25392人。 [6] 
截至2019年末,八都鎮户籍人口為25307人。 [7] 

八都鎮經濟

八都鎮綜述

2011年,八都鎮財政總收入0.3億元,比上年增長20.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18億元,比上年增長17.2%。人均財政收入117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58元。 [4] 
截至2018年末,八都鎮有工業企業5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4個。 [6] 
截至2019年末,八都鎮有工業企業33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7] 

八都鎮農業

2011年,八都鎮農業總產值1.96億元,比上年增長7.6%,農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8.3%。2011年,生產糧食12051噸,其中水稻10021噸。香菇產量883噸;黑木耳產量1410噸;茶葉種植面積2387畝,產量94噸;油茶林850畝,產量131噸。2011年,生豬飼養量11865頭。漁業捕撈水產品產量36.5噸。 [4] 

八都鎮工業

2011年,八都鎮工業總產值6.20億元,比上年增長54.9%,工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34.8%。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實現工業增加值0.61億元,比上年增長33.2%。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2家,實現工業增加值0.47億元,比上年增長0.8%。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1家。工業園區1個。 [4] 

八都鎮商貿

2011年末,八都鎮有商業網點644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0.85億元,比上年增長15.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41億元,比上年增長20.0%。 [4] 

八都鎮金融業

2011年末,八都鎮各類存款餘額3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7億元。 [4] 

八都鎮郵電業

2011年,八都鎮郵政業務收入5.64萬元,電信業務收入340萬元。 [4] 

八都鎮社會事業

八都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八都鎮有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402人,專任教師23人;小學3所,在校生1778人,專任教師12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34人,專任教師10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80.0%,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130萬元,比上年增長13.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10萬元,比上年增長13.0%,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0.0%。 [4] 

八都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八都鎮有文化藝術團體96個,會員232個;文化專業户12個,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35個,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藏書6萬餘冊。 [4] 

八都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八都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4個,病牀20張,固定資產總值334萬元。專業衞生人員32人,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15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7.9萬人次,住院手術2台次,出院病人230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48/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6.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85.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25萬人,參合率95.9%。 [4] 

八都鎮社會保障

2011年,八都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8户,人數15人,支出3.24萬元,比上年增長45.0%,月人均180元,比上年增長33.6%;城市醫療救助12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2人次,共支出820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61户,人數634人,支出92萬元,比上年增長20.0%,月人均120元,比上年增長14.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9人,支出20.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人,支出3.5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9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34人次,共支出31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39.69萬元。敬老院1家,牀位6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59人。2011年末,參加社會養老保險16476人,參保率64.5%。 [4] 

八都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八都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程單程總長度75千米,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户3200户,移動電話用户24050户,寬帶接入用户136户。 [4] 
  • 給排水
2011年末,八都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7.5千米,生產能力2800噸/日,年工業用水25萬噸、生活用水33.5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2.5千米,污水治理工程1項,日污水處理能力200噸。 [4] 
  • 供電
2011年末,八都鎮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14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度13.61千米,用電負荷10687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65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2%,供電可靠率99.5%。 [4]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八都鎮有公園2個,公園面積2.1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3公頃,其中公共綠地1公頃,綠化覆蓋率21.3%。 [4] 

八都鎮交通運輸

八都鎮有長深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11.8千米,雙向4車道。麗浦線省道過境,境內長20千米;縣鄉(鎮)級公路9條,總長82.75千米。2011年末,八都鎮道路總長度5千米,道路鋪裝面積0.04平方千米;鎮區橋樑10座,總長度580米;鎮區公交汽車線路2條,運營里程達15千米,年客運量9.6萬人次。 [4] 

八都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龍泉境內劃五鄉三十四都,八都屬西寧鄉,因排序第八得名。 [4] 
  • 民間藝術
八都鎮的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傀儡戲和女子舞獅等。 [4] 

八都鎮地方特產

八都鎮有綠峯茶葉、龍竹冬筍、瀑雲西瓜、樟溪葡萄等名優特農產品。 [4] 

八都鎮榮譽稱號

2014年7月21日,八都鎮被評為全國重點鎮。 [1] 
2021年4月,八都鎮入選2021年度浙江省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