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斑絹草蛉

鎖定
八斑絹草蛉在廣州地區一年發生6代,無越冬蟲態,終年繁殖。成蟲壽命較長,自交尾後,有連續產卵的習性,因此,世代非常重疊。
中文名
八斑絹草蛉
外文名
Ancylopteryx octopunctata Fabricicus
動物界
昆蟲綱
脈翅目
草蛉科
分佈區域
福建、湖南、廣東、廣西、江西、四川、台灣
功能類別
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
介殼蟲、紅蜘蛛、粉蝨、葉蟬、蚜蟲、潛葉蛾
寄主危害作物
柑桔

八斑絹草蛉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8-9毫米,前翅長11-12毫米,後翅長10-11.5毫米,觸角長10-13毫米。體黃綠色。頭部黃綠,兩頰各有一黑色斑,下顎須和下唇須為黃褐色;觸角約與前翅等長,色黃褐,第1節粗大,第2節較第1節小,鞭節呈線狀。胸部和腹部同為黃綠色,前胸背板前端兩側各有一不太明顯的黑褐色斑,中胸背板有一對呈月牙形的大黑斑。足黃綠色。跗節末端黑色,前、中足的脛節中央各有一黑點。翅透明,前翅極寬,後翅顯得狹窄;靜伏時翅平疊。翅脈大部分為黃綠色,僅前緣橫脈列及徑橫脈列的各脈頂端處為黑褐色,翅痣黃綠色。前翅於翅痣內側,Cu脈末端及翅中部內階脈組的最下端處各具一黑褐色斑。後期僅翅痣旁有一黑褐斑,前後翅共有8個黑斑。此外還有許多淡褐色的斑紋,在橫脈、階脈及翅緣各脈的分叉處。
卵:橢圓形,卵粒長0.8-0.9毫米,寬0.5-0.6毫米,絲質卵柄長6-7毫米,常彎垂。初產卵淡紫色,孵化前變為灰
繭和蛹:繭絲質、橢圓形,灰白色。長2.8-3.1毫米。寬2.5-2.7毫米,繭皮較薄,繭外粘有枯葉屑等雜物。蛹封閉在繭內,黃綠色,似成蟲.為裸蛹;翅芽白色,後期轉為黑色,觸角回形,緊貼在翅芽外側。

八斑絹草蛉生物學特性

八斑絹草蛉生活史

八斑絹草蛉從卵發育至成蟲完成一個世代的歷期隨各季節氣温變化而有差異。各世代各蟲態的歷期見表23。世代歷期最短39.5天,最長為122.3天。

八斑絹草蛉生活習性

成蟲:成蟲羽化以夜間為多,羽化後數分鐘脱去透明膜質的蛹殼,經10分鐘的爬行,將縐縮在體側的四翅展開,半小時後排糞,便可飛翔和取食。室內飼養羽化率平均為74.08%。室內飼養的雌性比為54%,野外為50.1%。
成蟲羽化後,需要補充營養才能達到性成熟而進行交尾。交尾多見於19-21時,每次歷時10-20分鐘,一次交尾可終身產受精卵。產卵前期8-48天,多集中於20-22時產卵。每雌一生平均產251粒,最多達540粒,產卵期22-89天,平均55.2天。產卵期內有間隙產卵習性,其日產卵量平均9.8粒,最高達33粒。雌蟲停產後數天死亡。成蟲壽命3-8月份為21-109天,平均58.1天.最長可達132天。在飢餓狀況下,可存活1-4.5天。
成蟲負趨光性,喜在廕庇較好的果林叢中活動。高温季節更喜棲於近水的低矮闊葉叢林中。低濕、驟雨和大風時活動力明顯減弱,常數頭至數十頭羣居於樹冠的中、下部。當夜臨、晴空、月色皎潔,可見成蟲子樹叢間飛舞。捕捉入網的成蟲有短時假死現象。
卵:產卵部位要求不嚴,卵可產於鮮葉、嫩枝、枯枝、枝幹上,卵粒散產或3-7粒成行排列。卵的孵化率平均為92%。
幼蟲:幼蟲孵化多在夜間20-21時,白天則在11-16時。初孵幼蟲先在卵殼上停伏10-20小時,隨後沿卵柄爬下開始覓食。幼蟲有背馱枯葉、蟲殼等雜物的習性。
繭和蛹:老熟幼蟲多在樹幹縫隙和變形葉的捲曲處結繭。營繭畢便進入預蛹期,6-8天脱皮化蛹。繭皮常粘有幼蟲馱負的植物枯屑、蟲殼等雜物。室內以米蛾卵和蚜蟲飼養,結繭率分別為71.4%和100%。
取食:八斑絹革蛉成蟲在野外以花粉稻蜜露為食,不取食蚜蟲、紅蜘蛛和米蛾卵。幼蟲可取食介殼蟲、紅蜘蛛、粉蝨、葉蟬、桔蚜、桃蚜以及桔潛葉蛾卵、幼蟲和蛹。捕食量較大,一個幼蟲全期(1-3齡)可捕食米蛾卵54.1粒、蚜蟲183頭。

八斑絹草蛉地理分佈

福建、湖南、廣東、廣西、江西、四川、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