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八公山豆腐

鎖定
八公山豆腐(英文名:Bagongshan tofu)又名四季豆腐,是安徽省淮南市的一種地方傳統小吃,其晶瑩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質地細膩、清爽滑利,無黃漿水味,託也不散碎。成菜色澤金黃,外脆裏嫩,滋味鮮美。 [1] 
2008年9月17日,國家質檢總局批准成為地理標誌產品 [2]  。2018年9月,被評為“中國菜”之安徽十大經典名菜。 [3] 
中文名
八公山豆腐
外文名
Bagongshan tofu
批准文號
(淮府秘〔2007年〕85號)
批准時間
2008年9月17日
品質特點
白似玉板、嫩若凝脂
地理標誌
2008年獲得地理標誌產品稱號
產地名稱
安徽省淮南市

八公山豆腐產品特點

八公山豆腐營養價值

豆腐營養豐富,有“植物肉”美稱。不但含有、鈣、磷、鎂等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還含有糖類、植物油和豐富的優質蛋白。豆腐的消化吸收率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兩小塊豆腐,即可滿足一個人一天鈣的需要量 [4] 

八公山豆腐菜品特色

八公山豆腐晶瑩剔透,白似玉板、嫩若凝脂、質地細膩、清爽滑利,無黃漿水味,託也不散碎。成菜色澤金黃,外脆裏嫩,滋味鮮美。 [1] 

八公山豆腐主要功效

豆腐性味甘、涼,入脾、胃、大腸經,有補脾益氣、健脾利濕、清熱解毒之功,對病後體虛、氣短食少、乳汁分泌不足、腎虛小便不利或小便短而頻數、淋濁、脾胃積熱、痤瘡粉刺、口乾咽燥、肺熱咳嗽、脘腹脹滿、痢疾等甚效。 [1] 
八公山豆腐 八公山豆腐

八公山豆腐歷史淵源

八公山豆腐 八公山豆腐
西漢時期,相傳淮南王劉安為求長生不老藥,在八公山下用八公山泉水、黃豆和鹽滷製作靈丹妙藥,結果仙丹未得,卻無意中發明了豆腐,稱之為“八公山豆腐”。 [5] 

八公山豆腐產地環境

八公山豆腐
八公山豆腐(5張)
八公山豆腐起源於安徽的淮南地區,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豆腐中質量最好的數淮南八公山一帶,叫做“八公山豆腐”。這種豆腐採用純黃豆作原料,加八公山的泉水精製而成。當地農民製作豆腐的技藝世代相傳,很多人都掌握了一套好手藝,做出的豆腐細、白、鮮、嫩,深受羣眾歡迎。據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豆腐之法,始於淮南王劉安。”清朝汪汲的〈事物原會〉説:西漢古籍有“劉安作豆腐”的記載。劉安是漢劉邦的孫子,建都於壽春(即今壽縣),招賓客,方士數千人,其中較為出名的有:蘇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晉昌,毛被,左吳八人,號稱“八公”。

八公山豆腐生產情況

八公山豆腐 八公山豆腐
八公山豆腐淮南市地區豆製品加工户3000多户,2013年產值達10億多元。2015年淮南市豆製品產業年銷收入將達到30億元。 [6] 

八公山豆腐所獲榮譽

時間
榮譽稱號/獎項
授予部門/場合
2008年08月
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7-8] 
國家質檢總局
2014年07月
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9] 
國務院文化部

八公山豆腐地理標誌

食材--豆腐 食材--豆腐
八公山豆腐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安徽省淮南市人民政府《關於界定八公山豆腐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淮府秘〔2007年〕85號)和壽縣人民政府《關於界定八公山豆腐製品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壽政秘〔2007年〕97號)。 [10] 

八公山豆腐質量技術要求

八公山豆腐,淮南地方標準;2007年,安徽省質監局發佈了八公山豆腐、水豆腐與腐皮、豆腐乾、腐乳、千張5個省級地方標準。2008年發佈《八公山豆腐安徽省地方標準》。 [10] 

八公山豆腐地域保護範圍

八公山豆腐於2008年獲得地理標誌產品稱號,其保護範圍為: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區,田家庵區安成鎮、謝家集區李郢孜鎮、望峯崗街道、唐山鎮3個鄉鎮,潘集區高皇鎮、平圩鎮、田集街道、潘集鎮、蘆集鎮、祁集鄉、古溝回族鄉、架河鄉8個鄉鎮,六安市壽縣八公山鄉、壽春鎮、澗溝鎮3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10] 

八公山豆腐專用標誌使用

八公山豆腐於2008年獲得地理標誌產品稱號。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