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全緣栝樓

鎖定
全緣栝樓(Trichosanthes pilosa Wall.)為葫蘆科栝樓屬下的一個種。產我國雲南、貴州、廣東及廣西等省區。分佈於東喜馬拉雅,經我國南部、越南和泰國,達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和蘇門答臘,日本也有。
中文名
全緣栝樓
拉丁學名
Trichosanthes pilosa Wall.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葫蘆目
葫蘆科
栝樓屬
全緣栝樓

全緣栝樓形態特徵

全緣栝樓 全緣栝樓 [1]
莖細弱,具縱稜及槽,被短柔毛。葉紙質,卵狀心形至近圓心形,長7-19釐米,寬7-8釐米,不分裂或具3齒裂或3-5中裂至深裂,先端漸尖,基部深心形,凹入2-3釐米,寬2-2.5釐米,邊緣具疏細齒或具波狀齒,分裂之中間裂片卵形、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0-13釐米,寬4-7釐米,側裂片較小,兩側不等,上面深綠色,被短柔毛及疏短硬毛,背面淡綠色,密被短茸毛;葉柄長4-12釐米,具縱條紋,密被短柔毛。卷鬚2-3歧,被短柔毛。花雌雄異株。雄花組成總狀花序,或有單花與之並生,總花梗長10-26釐米,具縱條紋,密被短柔毛,花梗長約5毫米,直立,密被短柔毛;小苞片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約16毫米,寬5-6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具三角狀齒,兩面被短柔毛;萼筒狹長,頂端擴大,長約5毫米,基部寬2毫米,頂端寬4-7毫米,被短柔毛,萼齒三角狀卵形,長7-10毫米,寬2-3毫米,漸尖,全緣;花冠白色,裂片狹長圓形,長約15毫米,寬約3毫米,具長10-15毫米的絲狀流蘇;花葯柱長4-5.5毫米,徑約2.5毫米,花絲短;雌花單生,花梗長1-3.5釐米,具縱條紋,密被短柔毛;萼筒圓柱形,長2-5釐米,徑2-3毫米,被短柔毛或無毛,萼齒及花冠同雄花;子房長卵形,長1-1.5釐米,徑3-5毫米,被短柔毛。果實卵圓形或紡錘狀橢圓形,長5-7釐米,徑2.5-4釐米,幼時綠色,具條紋,熟時橙紅色,平滑無毛,基部鈍圓或尖,頂端漸尖,具喙;種子輪廓三角形,長7-9毫米,寬7-8毫米,淡黃褐色或深褐色,3室,兩側室小,中央環帶寬而隆起。花期5-9月,果期9-12月。 [2]  [6] 
全緣栝樓
全緣栝樓(5張)
本種與王瓜 T. cucumeroides (Ser.) Maxim. 相似,但後者的小苞片及萼裂片均為狹線形、全緣;種子寬過於長,兩側室大,長圓形;分佈於我國的華中、華東至日本,在貴州、廣西、廣東與本種交叉。 [2] 

全緣栝樓生長環境

全緣栝樓生於海拔700-2500米的山谷叢林中、山坡疏林或灌叢中或林緣。

全緣栝樓分佈範圍

全緣栝樓產台灣、福建、香港、海南、 [7]  雲南、貴州、廣東及廣西等省區。分佈於東喜馬拉雅,經我國南部、越南和泰國,達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和蘇門答臘,日本也有。 [2] 
生境
灌木林中, 林緣, 林中, 山谷, 山谷林下, 山谷密林下溪邊灌叢, 山坡, 山坡灌叢, 山坡疏林中, 疏林中
海拔下限
200
海拔上限
2500
是否引種栽培
人工引種栽培
國外分佈
大洋洲; 東南亞地區; 南亞次大陸; 喜馬拉雅地區; 喜馬拉雅山地; 亞洲熱帶; 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 印度尼西亞爪哇; 越南
國內分佈
福建省, 湖南省, 海南省, 廣東省, 廣西自治區, 重慶市, 四川省, 貴州省, 雲南省, 西藏自治區 [3] 

全緣栝樓醫藥價值

根(實葫蘆):甘,寒。清熱化痰,解毒消腫。用於肺熱咳嗽,津傷口渴,瘡瘍癤腫,跌打損傷。 果實:甘、微苦,寒。潤肺祛痰,滑腸散結。用於肺熱咳嗽,乳癰,便秘,心絞痛。 [2] 

全緣栝樓採集信息

中文種名
全緣栝樓 [4] 
拉丁學名
Trichosanthes ovigera
採集時間
2010年11月16日
採集地點
廣西靖西縣南坡鄉底定保護區
採集人
吳磊、黃俞淞、朱運喜
採集樣品類型
果實、
引種材料類型
種子、
生活型
草質藤木、
生態環境
山腰、密林、
陰閉度
65%
坡向
西
土壤
地形
山地、
羣落及主要伴生植物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石櫟、輪葉木姜子、玉葉金花、馬檳榔、烏毛蕨
果實顏色
橙黃
種子顏色
果期
10-11
平均鮮重(kg/m2)
0.15kg/株
平均乾重(kg/m2)
0.13kg/株
分佈
少見、
地區藴藏量評估
較少
標本鑑定人
吳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