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史

鎖定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史》是由林蔚然、鄭廣智、王樹仁、阿巖、胡道源編撰的地方誌。 [1] 
中文名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史
作    者
林蔚然、鄭廣智、王樹仁、阿巖、胡道源 [3] 
類    別
地方誌
出版社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ISBN
7204010205 [2]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史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內蒙古自治區各個歷史時期經濟社會的發展概況、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的發展情況等。 [1]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史作品目錄

封面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史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史撰稿人
目錄
第一章自治區成立前的社會經濟狀況
第一節在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壓榨下,社會經濟發展遲滯
第二節社會生產方式落後
第三節人民生活極度貧困
第四節各族人民的革命鬥爭
第二章內蒙古自治區的建立與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1947~1952年)
第一節民族區域自治的實現和解放戰爭的勝利
第二節從民族貿易着手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
第三章社會主義改造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1953-1957年)
第一節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二節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
第三節人民生活的改善
第四章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曲折(1958-1962)
第一節反右擴大化使“左”的錯誤滲入經濟領域
第二節人民公社化運動與農業生產的下降
第三節畜牧業生產在特定條件下穩步發展
第四節工業發展的曲折——欲速則不達
第五節交通、郵電事業的發展
第五章調整時期的經濟成效(1963-1965)
第一節調整國民經濟八字方針的提出
第二節調整生產關係,促進農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第三節調整農牧關係,保證畜牧業生產持續上升
第四節工業大好形勢的出現
第五節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第六節基本建設走上正軌
第七節商業的調整、恢復和發展
第六章“文化大革命”時期經濟建設的曲折經歷(1966-1976)
第一節“左”傾錯誤的發展導致了“文化大革命”
第二節“文化大革命”對經濟建設的巨大破壞
第三節國民經濟在曲折中向前發展
第四節“文化大革命”在經濟上造成的嚴重後果
第七章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時期(1977~1987年)
第一節偉大的歷史轉折與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
第二節農村牧區經濟體制改革
第三節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第四節發展橫向經濟聯合
第五節現代化建設的新成就
第六節治理整頓初見成效
第八章農業
第一節種植業
第二節林業
第三節漁業
第四節鄉鎮企業
第九章畜牧業
第一節畜牧業的發展概況
第二節畜牧業經濟建設的基本經驗
第十章輕工業
第一節輕工業發展的歷史進程與經驗教訓
第二節紡織工業
第三節皮革工業
第四節食品工業
第五節造紙工業
第六節塑料及製品工業
第七節少數民族用品及工藝美術品工業
第十一章重工業
第一節能源工業與新能源的開發
第二節冶金工業
第三節機械電子工業
第四節化學工業
第五節森林工業
第十二章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
第一節鐵路
第二節公路與水運
第三節民用航空
第四節郵政電信
第十三章基本建設
第一節基本建設概況
第二節建築業
第三節城市建設
第四節農村牧區建設
第五節環境保護
第十四章商業和物資
第一節商業工作的巨大成就
第二節民族貿易
第三節物資供應
第十五章對外貿易和旅遊業
第一節對外貿易
第二節旅遊業
第十六章財政、金融和保險事業
第一節財政預算及其發展變化
第二節金融
第三節保險
第十七章科技、文教、衞生和體育
第一節科學技術事業
第二節教育事業
第三節文化事業
第四節體育事業
第五節衞生事業
第十八章人口和人民生活
第一節人口發展狀況
第二節城鄉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第十九章內蒙古自治區經濟建設中若干基本經驗的探索
第一節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第二節堅持改革、開放的總方針
第三節堅持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發展多種經濟成份
第四節堅持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
第五節堅持以農業為基礎,大力改善生態環境
第六節認真抓好戰略重點
第七節從自治區的特點出發採取靈活的方針政策
第八節堅持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
第九節堅持黨的民族政策,不斷地鞏固與發展各民族的大團結
第十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附錄 關於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前景的研究
(一)幅員遼闊,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二)自然資源極其豐富,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三)提前實現了第一個翻番,為今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四)關於今後發展戰略的構思
(五)走好第二步,實現三項奮鬥目標
(六)對自治區經濟發展前景的展望
後記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史撰稿人
版權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