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入睡障礙性失眠

鎖定
入睡障礙性失眠是指入睡困難。屬於睡眠障礙的表現。
患病部位
頭部
相關疾病
兒童睡眠障礙 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 老年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 老年人睡眠障礙 失眠 小兒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週期性四肢運動障礙
相關症狀
保持睡眠障礙性失眠 不良睡眠衞生 不寧腿綜合徵 猝倒 幻覺 麻痹 夢行症 夢遊症 磨牙 入睡困難 入睡障礙性失眠 嗜睡 睡眠過度 睡眠呼吸暫停 睡眠節律紊亂 睡眠-覺醒時間程序的障礙 夜驚 遺尿 易醒
所屬科室
其他科室 其他綜合
相關檢查
脊髓灰質炎病毒抗體 腦脊液鈉 腦脊液鉛 尿鉛 多導睡眠圖檢查

入睡障礙性失眠原因

入睡障礙性失眠 入睡障礙性失眠
(一)發病原因
目前認為主要的睡眠調節中樞位於下丘腦腹前區,即視交叉上核,該區病變除導致睡眠-覺醒週期紊亂外,還可導致體温及進食活動的改變。
(二)發病機制
醫學上對睡眠的探討,始於尋找睡眠中樞,位於下丘腦或第三腦室側壁的病變能夠產生持久的昏睡,但非生理性睡眠,亦不能解釋醒-睡週期。當前認為和睡眠有關的解剖部位相當廣泛,至少包括額葉底部、眶部皮質。視交叉上核、中腦蓋部鉅細胞區、藍斑、縫際核、延髓網狀結構抑制區,以及上行網狀系統等。牽涉的遞質包括乙酰膽鹼、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腺苷、gamma;-氨基丁酸、5-羥色胺,以及神經肽類如S因子、delta;睡眠導致肽(DSIP)等。
例如,視交叉上核及其相關聯的視網膜-下丘腦束,具有自身節律性活動功能,在動物中為醒-睡週期的起步點,在人類可能為複雜的起步機構的一部分。又如縫際核含有5-羥色胺能神經元,破壞腦橋的縫際核可以抑制REM的發生,同時破壞中腦的縫際核則SWS消失;藍斑和藍斑下區含有去甲腎上腺能神經元,在覺醒和REM中放電頻率增加,而SWS中則減少。破壞藍斑和藍斑下區也可使REM消失。神經肽中S因子和DSIP已可濃縮成藥劑,注射後能產生SWS。

入睡障礙性失眠檢查

1.瞭解睡眠障礙的最重要方法是應用腦電圖多導聯描記裝置進行全夜睡眠過程的監測。因為睡眠不安和白天嗜睡的主訴有各種不同的原因,而腦電圖多導聯描記對於準確診斷是必不可少的。
2.各種量表測定如Epworth睡眠量表(ESS);夜間多相睡眠圖(nocturnalpolysomnographicrecordings,NPSG)記錄;多相睡眠潛伏期測定(MultipleSleepLatencyTest,MSLT)等。
NPSG最適用於評價內源性睡眠障礙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和週期性腿動或經常性深睡狀態如REM行為紊亂或夜間頭動。對於失眠尤其是入睡困難為主的失眠的評價則無裨益。
MSLT常在NPSG後進行,用於評價睡眠過度。該法常可發現發作性睡病中的日間過度睡眠和入睡初期的REM期。MSLT應該在患者正常的清醒週期中進行,並隨後觀察一個正常的夜間睡眠。在詢問病史和重點神經系統查體基礎上,其他必要的有選擇性的輔助檢查項目包括:
1.CT及MRI等檢查。
2.血常規、血電解質、血糖、尿素氮。
3.心電圖、腹部B超、胸透。

入睡障礙性失眠鑑別診斷

睡眠障礙的臨牀分類:
1.國際上關於睡眠功能障礙的分類並不規範,各國診斷標準亦不統一。主要的分類又包括睡眠障礙和深眠狀態兩大類。
(1)睡眠障礙:
①內源性睡眠障礙:如睡眠過度,失眠、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不寧腿綜合徵、週期性腿動。
②外源性睡眠障礙:如不良睡眠衞生和睡眠節律紊亂(跨時區睡眠節律紊亂、工作變動綜合徵)。
(2)深眠狀態包括非NREM、睡眠相關夢行症、REM行為障礙。
2.美國睡眠障礙中心的分類1979年美國睡眠障礙中心協會出版的《睡眠和覺醒障礙的診斷分類》把與睡眠相關的問題分成四大類。
(1)失眠症:或稱之為入睡和保持睡眠的障礙。這是最為普遍的睡眠障礙。業已確定,失眠症有三種不同的類型,都有慢性睡眠障礙和白天倦怠的主訴。
①入睡障礙性失眠,指入睡困難。
②保持睡眠障礙性失眠,以頻繁的夜間易醒為特徵。
③終末性失眠,指清晨早醒,而且不能再度入睡。這些類型可單獨發生,亦可合併出現,但在環境允許睡眠的情況下出現通宵失眠者比較少見。
(2)過度嗜睡性障礙:其中最常見的是發作性睡病。其典型症狀是:睡眠發作;猝倒;睡眠麻痹或稱睡癱;入睡前幻覺。
過度嗜睡性障礙的另一常見類型是睡眠呼吸暫停。系患者在熟睡中反覆出現呼吸停頓,並突然驚醒以恢復呼吸。此類睡眠障礙的特徵是患者早晨醒來感到精神不振和昏昏欲睡。亦可視其為入睡或保持睡眠的障礙。凡主訴失眠以及白天明顯嗜睡的患者,有睡眠呼吸暫停存在的可能。
(3)睡眠-覺醒時間程序的障礙:包括高速飛行時引起的暫時性生理節奏紊亂和上班時間更改引起的暫時性睡眠障礙。一種較為持久的症狀是睡眠相延遲綜合徵,即長期不能在期望的時間入睡。具有此種症狀的人,在不需要嚴格遵守時間程序時,如週末或假日中卻能安睡。看來睡眠的起始和長度受種屬特異性生物節律的影響,當這些節律不同步時,便出現睡眠障礙。
(4)深眠狀態:指一些出現在慢波睡眠即大多在睡眠Ⅲ、Ⅳ期間的臨牀表現,但其睡眠過程本身並無異常。其中之一是夢遊症,多見於兒童及成人的癔症患者。夢遊常發生於睡眠Ⅲ、Ⅳ期中。即患者在夜間睡過一段時間後,會從牀上坐起,甚或離牀而四處走動,行為較呆板,意識恍惚,問之不答或呼之不應,走動一陣後又睡,次日不能回憶。兒童的夢遊症一般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其他這類睡眠障礙還包括睡中驚恐、遺尿和夜間磨牙。兒童中比較普遍的夜驚約在睡眠一小時後出現,其特徵是突然尖叫。成人的夜驚是夢魘,可以使人驚醒,好似感覺到胸部被什麼東西壓住一樣。此種情況都發生在睡眠Ⅳ期中。如果夢魘不醒,常常沒有夢境的回憶。遺尿亦多半出現在夜間睡眠前1/3階段的Ⅲ、Ⅳ期中。

入睡障礙性失眠緩解方法

世界衞生組織調查,27%的人有睡眠問題。國際精神衞生組織主辦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於2001年發起了一項全球性的活動――將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為世界睡眠日。2004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題是關注睡眠健康。
產生睡眠問題的原因很多,如某種睡眠障礙、軀體疾病、情感因素、生活方式(過多飲用咖啡和茶葉)以及環境因素(噪聲、擁擠或污染)等等。只要找出問題所在,就有可能找到辦法來解決,從而重新建立規律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