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兒行千里

(湖南衞視家風類節目)

鎖定
《兒行千里》是湖南衞視推出的家風類節目,由何炅主持,節目共10期。
節目每期邀請兩組素人嘉賓,分享自己的家風故事。旨在傳播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將父母與兒女相隔千里的牽掛串聯起來,展現他們的家國情懷,弘揚屬於這個時代的中國好家風 [1] 
節目於2017年8月27日起每週日晚22:00在湖南衞視首播 [2]  ,於2017年10月29日完結。
中文名
兒行千里
類    型
家風類節目
主持人
何炅
製作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王琴
製作公司
湖南衞視節目中心
首播時間
2017年8月27日
播出頻道
湖南衞視
播出時間
每週日晚22:00
網絡播放平台
芒果TV
播出狀態
已完結
每集時長
約 75 分鐘
期    數
10期
接    檔
花兒與少年第三季
被接檔
讓世界聽見

兒行千里節目形式

兒行千里節目背景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每一個千里之外的旅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家。但兒行千里母擔憂,道出了家人最真實的牽掛。《兒行千里》以“兒行千里家風隨行”為理念,通過每期兩個素人家風故事的分享,傾聽不同家庭背景下的普通人,在成長道路所接受的家教、家風故事,進行一次傳遞温暖、傳遞知識、傳播優秀品質的觸動心靈的旅程 [3] 

兒行千里節目特色

《兒行千里》整體的舞台使用了讓人温暖的暖黃色,如同母親懷抱的半開放式舞台兩側立着無數代表希望和温暖的小黃燈,舞台中央的天花板和嘉賓通道地板,都使用了大量的LED屏,根據嘉賓故事的特點變化不同的切合故事內容的背景 [4] 

兒行千里創作團隊

總導演
責編
徐捷
撰稿
李翬、齊虹
導播
陳思如、吳娜
舞美設計
唐焱
後期總導演
卞合江
後期統籌
毛友權
化妝指導
關虹
服裝
花花、藺淇
道具
劉曙熙、徐陽、任靜怡
製片主任
黃朝陽
節目監製
孫吉軍
節目統籌
周海、王旭波
總製片人
總監製
出品人
注:以上為部分創作人員名單,全部名單請查看節目片尾字幕。參考資料: [5] 

兒行千里節目列表

第1期:農村家庭養出麻省理工博士後 何炅帶你揭秘最牛家風
播出日期
2017-08-27
分期嘉賓
何江家(何江、何蛟龍、曾獻華、何必成 ),張立強家(牛玉琴、張立強)
第一位家風分享者是湖南寧鄉的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何江。何江雖然出生在農村,但從小就接受到不同於鄉親鄰里的教育方式。何家爸媽雖然識字不多,但知道知識的重要性。他們放棄了與鄰里打牌放鬆的閒暇時光,也放棄了外出打工能賺得更多的薪水,用大量的時間陪伴在孩子左右。在這樣的言傳身教下,何江也成長為一個努力、感恩和喜歡閲讀的社會棟樑 [6]  。第二位家風分享者是來自陝西一家三代植樹治沙的張立強和牛玉琴母子。“不把沙漠變綠洲死都不回頭”的家風家訓將三代人牢牢堅守在這片土地上。即使在家裏欠債被債主上門追債這樣最困難的時候,母親寧願借米糠充飢,也不願意賣小樹苗換錢。如今,不僅牛玉琴和張立強這輩人還在堅守,張家孫輩人也踏上治沙造林之路。在節目中,當何炅問及牛玉琴為什麼對鈴鐺聲這麼敏感時,她表示這是她和丈夫的訂婚信物 [7] 
第2期:何炅學生憶戰地生死 “海底馴龍師”詮釋家國情懷
播出日期
2017-09-03
分期嘉賓
陳序家(陳序、陳燕偉),“海底馴龍師”團隊代表(孟文波、劉和興、顏幫川、趙學戰、李磊、靳書凱)
第一位家風分享者是陳序。從2011年第一次被派往中東常駐到現在,陳序一共發表2000多篇文字報道和800多張新聞照片。數次與危險擦肩而過,但他表示從未後悔過選擇這個職業。而每一次的選擇,都有父親的指引與支持。陳爸年輕時自學英語專業,通過選拔到美國進行文化交流,傳播中國文化。正因為父親的勇氣與考慮事情的周全,讓陳序在耳濡目染中孕育出堅韌不拔的精神 [8]  。第二位家風分享者是孟文波。他帶領着的海底天然氣勘探團隊成功進入超深水的領域,而成就的背後是常人無法體會的艱辛。因為從小父母的言行都在提醒着他: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儘管常年駐守在遠離陸地的地方工作與星辰海浪作伴,儘管工作中遇到超過12級颱風,他依然樂觀。而後,與孟文波朝夕相處的同事們也來到了現場。他們表示再苦再累他們都鬥志昂揚,為中國中國海油深水勘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9] 
第3期:80後女導演把父親捧成網紅 半百老兵替戰友盡孝行千里
播出日期
2017-09-10
分期嘉賓
鄭若行及其父母,李彬家(李彬、戴春蘭)
第一位家風分享者是鄭若行。回憶起與父親的日常,鄭若行很平靜地説:“父親從不過多問我的學習,有次接我放學,他還去初中部接我,但我已經讀高中了。”就是這樣放養式的教育,讓鄭若行從小都不同於其他孩子那麼中規中矩,有自己的思想和獨特的一面。而拍攝了紀錄片《爸爸的木匠小屋》,鄭若行感嘆與父親有了更多溝通,她和父親之間,更有了思想上的承接和跨越 [10]  。第二位家風分享者是李彬。1984年,他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安全遠赴前線,在戰場上他作為一名醫護兵親手搶救了58位戰友的生命。1995年,退伍後的李彬尋訪到18位烈士的父母,並操持他們的衣食住行直至今日。提到他所作的這一切,李彬最要感謝的是自己的父親、母親和妻子。父親是一名軍人,把腳踏實地的精神留給了李彬。母親也一直叮囑他善良是一生的準則。而妻子“彬嫂”,李彬在錄製現場起立吟誦自創六言詩《知心愛人》 [11] 
第4期:錢學森長子分享家風故事 獨腿姑娘謝仁慈笑容感染何炅
播出日期
2017-09-17
分期嘉賓
謝仁慈家(謝仁慈、蒙燕),錢永剛
第一位家風分享者是謝仁慈。一場車禍,不僅奪去了謝仁慈的右腿,也奪去了她媽媽的左腿,家庭遭遇了一連串的變故。但堅強的謝媽媽在那一刻告訴自己,作為一個母親,不僅要保護女兒,未來的路還要帶着她頭也不回地走。謝媽媽把互相支撐、勇敢樂觀、懂得感恩的家風傳給謝仁慈。謝仁慈也在這股樸實堅毅的家風下茁壯成長。在節目現場,她大方的展示自己的假肢,更讓觀眾對這個女孩刮目相看 [12]  。第二位家風分享者是錢永剛。提到錢氏家風,不得不提的就是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這位“浙江名人”在教育上有自己獨特的方法。首先確立孩子要當工程師的目標,接着因材施教,既學習理工方面知識又注重邏輯思維培養。當錢學森還是小男孩的時候,就用玩的方式讓他知道什麼是礦石,這裏面又涵蓋了“美學”的內容,趣味無窮。而從錢永剛老師的身上,觀眾不僅看到家風的傳承,也看到他也在不遺餘力的將這股家風傳遞出去。如今遍佈各地的“錢學森班”就是最好的見證,也期望他們能夠做出比前輩們更輝煌的業績 [13] 
第5期:重慶企業家帶兒子撿垃圾 王新法女兒傳承家風感動全場
播出日期
2017-09-24
分期嘉賓
鍾洋家(鍾洋、鍾叢榮),王婷家(王婷、孫景華)
第一位家風講述者是鍾洋。父親鍾叢榮今年51歲,他在重慶兩江新區擁有三家企業,但每天早上,老鍾會出門撿一個小時的垃圾。鍾叢榮從不畏懼路人異樣的眼光,甚至會主動制止亂丟垃圾的路人。“我們再不能把這種丟臉的習慣影響身邊的小孩,傳給我們的後代。”這是鍾叢榮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忠於承諾,堅持以恆”是他把這股“另類”的家風,刮進身邊所有人的心中。他的兒子、女兒在耳濡目染中也扛起環保的大旗,跟隨老鍾一起將“撿垃圾”發揚光大 [14]  。第二位家風講述這是王婷。父親王新法把薛家村當做家,把村民當做家人。自掏腰包一百多萬,對王新法來説並非易事,可他卻從未動搖。在薛家村的這四年,為村裏修了六座橋、拓寬了15公里的村道、還為村裏的留守兒童組建了活動小組,讓這些孩子們直眼看是非,傳播正能量。王婷也把父親傳下來的踏實、誠懇的家風,播撒到更多被扶貧的家庭中 [15] 
第6期:退休教授為藏族學生搭建“武漢之家” 王暾科學報國與地震“賽跑”
播出日期
2017-10-01
分期嘉賓
楊紅梅家(楊紅梅、楊昌林),王暾
第一位家風講述者是楊紅梅。13年的援藏經歷,不僅讓父親楊昌林與母親次仁德吉相愛成家,更讓他與西藏結下一生情緣。1978年因心臟病調到武漢大學工作之後,楊昌林和次仁德吉為武漢高校藏族學生搭建了一個“武漢之家”。楊昌林自掏腰包,將收入的近1/3全部用在了“家”裏。父親39年如一日的堅持,都看在楊紅梅的眼裏。如今,女兒楊紅梅接下了打理“武漢之家”的重任,兒子楊紅兵進藏工作已經25年 [16]  。第二位家風講述者是王暾。他帶着最初在國外籌集到的300萬元人民幣啓動資金,帶着“非進入這個領域不可的決心”,開始在成都創業,併成立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在2011年,他們的地震預警傳感器成功預警了汶川地震。提到父母對他的教育,王暾表示從小父親就會給他講科學家的故事,耳濡目染下, 他心裏也種下了當科學家的種子。科學報國就是王暾家的家風,舍小家為大家是他的行為準則 [17] 
第7期:“足球老爸”肖山詮釋愛與堅持 農村夫婦七年誠信還糧將愛傳遞
播出日期
2017-10-08
分期嘉賓
肖山,李夢露家(李夢露、劉平貴
第一位家風講述者是肖山。在海南瓊中,湖南人肖山已守了12年,把一羣女足姑娘從零開始帶上了俗稱“小女足世界盃”的哥德堡女足世錦賽冠軍寶座。寒來暑往,肖山繼承的是父親的志願,也感染着他的妻子。妻子辭去海口的工作,夫唱婦隨,在這個國家級貧困縣澆灌着深山裏的鏗鏘玫瑰 [18]  。第二位家風講述者是李夢露。2010年,突如其來的暴雨和山洪讓麪粉廠遭受了巨大損失。災難來臨的那一刻,劉平貴翻牆衝進辦公室,從水裏搶救出了7本賬本。此次水災損失多達80多萬元。即使自身已經承受了巨大損失,夫婦倆還是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些糧食一斤不少地還給鄉親。面對鏡頭,劉平貴説:“我們這幾年雖然過得辛苦,但是心裏是踏實的。我們是加工麪粉的,麪粉是雪白的,做人也應該如此,乾乾淨淨,清清白白,雖然糧食不在了,但良心要在。” [19] 
第8期:孝心“廚神”惹何炅落淚 80後村醫知恩圖報堅守山村
播出日期
2017-10-15
分期嘉賓
李愛軍家(李愛軍、李豔芳),賀星龍家(賀星龍、陳翠萍)
第一位家風講述者李愛軍。在這兩年多時間,700多個日夜,他天天堅持自己買菜,並親自精心打理和烹飪,陪着88歲的老母親吃。李愛軍坦言,真正意識到生命是一場倒計時是在2014年。接到河南老家姐姐的電話:父親不行了。但最終李愛軍在他晝夜奔波了1300公里後,還是沒見上爸爸最後一面。“對爸爸我有遺憾,我不願意將來對媽媽也有遺憾。”此後李愛軍調整了工作時間和節奏,可以更好照顧媽媽。第二位家風講述者是賀星龍。自2000年行醫以來,17年間,賀星龍背破12個行醫包,騎壞7輛摩托車,累計行程40多萬公里,為家鄉周邊28個村子、4600餘名村民開展醫療服務。即使面對再多的困難都沒有動搖過他當村醫的心。村民們一起湊錢供賀星龍去讀衞校,父親也叮囑他“學好了要回來給鄉親們看病”。母親也告訴他“人家給你一個蘋果吃你要還人家三個蘋果的恩情”。這也是賀家始終貫徹的家風理念 [20] 
第9期:四川教師世家堅守春華秋實 邊防警察分享維和艱險故事
播出日期
2017-10-22
分期嘉賓
吳松家(吳松、黃玉英),楊帆家(楊帆、楊青、楊華成)
第一位家風講述者是吳松。他身處教師世家,由於自己從小便接受整個家庭尊師重道,崇尚知識的思想薰陶,成為老師似乎很早就在吳松心裏紮根發芽。任職於村學校成為老師以後,他不僅關注同學們文化素質發展還兼顧德育、體美,經常帶孩子們進行課外的實踐活動,並和村裏的孩子組建了學校的籃球隊。 吳松的家訓是“志存高遠嚴修身,心懷天下意縱橫”。家訓鼓舞了吳松的心,讓他有信心克服所有艱難險阻。第二位家風講述者是楊帆。2015年-2016年期間,楊帆和戰友們在非洲利比里亞執行維和任務,並被聯合國授予“和平勳章”。生活雖然艱苦,但他們仍不忘苦中作樂,自創“神器”,雖簡單普通,但關鍵時刻竟有保命的功效。節目現場,戰士們繪聲繪色的與觀眾講述“神器”的趣事,引得現場笑聲陣陣。但每個故事的背後,都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21] 
第10期:援非鐵路父子兵感動全場 八旬飛機設計師以“奉獻”為家風
播出日期
2017-10-29
分期嘉賓
周平家(周平、楊周),程不時家(程不時、程不羣、程不功、程不吾
第一位家風講述者是周平、楊周父子。父子倆在非洲參與亞吉鐵路修建,工作了6年回家的次數卻屈指可數。周平家中有患有阿茨海默症的老母親,兒子楊周則有妻子和一對小女兒,照顧家庭的重擔都落在了這對婆媳肩上。事實上,周平的父親也是第一代援非的中國鐵路人,他繼承了父親的意願再次踏上離家萬里的非洲,而且還把兒子也帶上了這條路。讓他愧疚的是,第一任妻子生產後因病辭世,兒子楊周直到八歲時才見到了父親 [22]  。第二位家風講述者是程不時。他是新中國第一批飛機設計師,新中國首批建立3座飛機工廠3座發動機工廠,他參加了其中5座的規劃設計。 程不時16歲考上清華離家,離開湖南半個世紀。1993年母親去世後 24年沒回家鄉。藉着節目錄制,年逾八旬的4個兄弟姊妹終得團聚,在台上朗讀了母親32年前寫的一首詩,再次感動啓示眾人:給予的人生,為國家奮鬥的人生最幸福 [23] 

兒行千里參演嘉賓

兒行千里主持人

簡介
海報
中國內地男主持人、演員、歌手、導演
代表作:《快樂大本營》《暗戀桃花源》《看穿》《梔子花開》等
參考資料 [24] 

兒行千里家風分享者

介紹
期數
何江(中國內地男生物學學者,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哈佛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代表)
1
張立強(全國防沙治沙英雄牛玉琴之子)
1
陳序(中國內地男記者,新華社加沙分社戰地記者)
2
孟文波(中國內地男石油勘探工程師,“海底馴龍師”團隊隊長)
2
鄭若行(中國內地女電影製作人、插畫師、作家;代表作:《爸爸的木匠小屋》《非線性生活》)
3
李彬(中國內地男醫生,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候選人)
3
謝仁慈(西南政法大學畢業生,“假肢女孩”)
4
錢永剛(中國內地男計算機科學家,錢學森之子)
4
鍾洋(鍾叢榮之子)
5
王婷王新法之女)
5
楊紅梅(武漢大學圖書館館員,楊昌林之女)
6
王暾(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
6
肖山(中國內地男體育教師,海南省瓊中縣瓊中中學教師)
7
李夢露(劉平貴之女)
7
李愛軍
8
賀星龍(中國內地男醫生,“白求恩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8
吳松(中國內地男教師,邛崍市太和九年制學校教師)
9
楊帆(中國內地男警察,中國第三支赴利比里亞維和警察防暴隊戰鬥隊隊員)
9
周平(中國內地男工程師,援非鐵路參與者)
10
楊周(中國內地男工程師,援非鐵路參與者)
10
程不時(中國內地男飛機設計師,全國科學大會獎獲得者)
10

兒行千里播出信息

兒行千里播出平台

播出平台
播出日期
播出時間
網絡平台
接檔
被接檔
2017年8月27日
每週日晚22:00
以上信息來自 [2] 

兒行千里收視率

《兒行千里》收視情況
期數
播出日期
CSM52城市網收視情況
全國網收視情況
收視率%
收視份額%
排名
收視率%
收視份額%
排名
第一期
2017年8月27日
0.304
1.65
19
-
-
-
第二期
2017年9月3日
0.258
1.54
20
-
-
-
第三期
2017年9月10日
0.268
1.59
14
0.19
1.51
12
第四期
2017年9月17日
0.238
1.48
19
0.22
1.69
14
第五期
2017年9月24日
0.216
1.34
19
-
-
-
第六期
2017年10月1日
0.249
1.38
19
-
-
-
第七期
2017年10月8日
-
-
-
-
-
-
第八期
2017年10月15日
0.168
1.08
24
-
-
-
第九期
2017年10月22日
0.223
1.58
17
0.2
1.96
9
第十期
2017年10月29日
0.238
1.62
17
0.21
1.89
10
  1. 數據來源為央視索福瑞,調查範圍為四歲以上觀眾
  2. 排名為週六晚間省級衞視所有綜藝節目收視率排名,並不一定為同一時段

兒行千里節目評價

《兒行千里》選擇從“家路”角度出發,不僅要在最樸實、最普遍的故事中尋找家風傳承的共鳴點,將父母與兒女相隔千里的牽掛串聯起來,展現普通人的家國情懷,而且也希望通過寓教於樂,接地氣的節目設置,給觀眾帶來一場心靈上的震撼與洗禮。節目從普通老百姓的“人”“情”“事”上做文章,輔之以“紀實+採訪+文化”的節目形式,讓人眼前一亮,再配上主持人何炅的“穿針引線”,用最樸素的情感迅速抓住觀眾的心(《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 [25]  )。
《兒行千里》治癒了心靈、淨化了靈魂。在每張樸實的面孔、平凡的話語中,觀眾們都看到了家風的力量。而堅強與勇敢、執着與擔當,都構築成一幕幕讓觀眾肅然起敬的瞬間。父母把思念揉進眼淚裏,卻仍然鼓勵孩子在外貢獻社會;孩子把期望寫進信件裏,卻依舊身體力行為下一代樹立榜樣。這是傳承最直接的表達,鏗鏘有力。(新浪娛樂 評 [2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