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兒童抑鬱性神經症

鎖定
兒童抑鬱性神經症是指以情緒抑鬱為主要臨牀特徵的疾病,因為患兒在臨牀表現上具有較多的隱匿(masked)症狀、恐怖和行為異常,同時由於患兒認知水平有限,不像成人抑鬱症患者那樣能體驗出諸如罪惡感、自責等情感體驗。一般來講,學齡前兒童抑鬱症患病率很低,約為0.3% ,青少年期約在2%~8%之間,隨着年齡增大,患病率有增加趨勢,而且女性多於男性。
西醫學名
兒童抑鬱性神經症
主要症狀
心情低落,思維遲滯等
主要病因
遺傳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等
傳染性
無傳染性

兒童抑鬱性神經症病因

兒童抑鬱性神經症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在情感性精神障礙發病率中所佔的重要性已為多數學者所共認。

兒童抑鬱性神經症心理社會因素

關於心理社會因素對兒童抑鬱症的影響,有以下三種觀點:(1)親代對子代的影響,親代的抑鬱症可以影響到子代的生活環境、使子代出現抑鬱症狀、疏遠親子關係、家庭氣氛不和等,這些因素都可以導致兒童出現抑鬱症。(2)早年急性生活事件如喪失父母、生活困難、逆境、易患素質是兒童抑鬱症的誘發因素。其中逆境對兒童的影響不僅是困難、更重要的是父母對困難的態度和戰勝困難的信心,懦弱的態度和信心不足會促使兒童出現抑鬱心情。特殊的生活經歷使兒童出現抑鬱症狀,如父母離異、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戰爭、身處集中營、軀體虐待、性虐待和心理虐待,都意味着在兒童抑鬱症的發病中起重要致病作用。(3)從心理學機制上講,習得的無助感是抑鬱症的主要心理機制。無助感往往給人帶來對期望的等待,無望的等待就會導致情緒抑鬱,產生消極認知活動,對自己和自己的前途、周圍的世界產生消極觀。

兒童抑鬱性神經症精神生化異常

目前基本一致的假設認為抑鬱症患兒體內單胺類神經遞質系統功能低下,形成這種觀點的理由有:所有能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突觸間隙(神經細胞之間)單胺遞質在耗竭的藥物都可以引起抑鬱症狀。有效的抗抑鬱劑都是通過抑制突觸間隙神經遞質的再回收,使該部位的神經遞質水平增加,從而達到消除症狀之目的。

兒童抑鬱性神經症臨牀表現

嬰兒期抑鬱主要是因為嬰兒與父母分離所致,先表現為不停的啼哭、易激動、四處尋找父母、退縮、對環境沒有興趣、睡眠減少、食慾下降、體重減輕。當與母親重新團聚後,這種症狀可以消失。Spitz稱為嬰兒依戀性抑鬱症。
學齡前期兒童由於語言和認知能力尚未完全發展,對情緒體驗的語言描述缺乏,往往表現為遊戲沒興趣、食慾下降、睡眠減少、哭泣、退縮、活動減少。
學齡期可表現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維能力下降、自我評價低、記憶力減退、自責自罪,對學校和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不感興趣、易激惹、睡眠障礙也比較突出,攻擊行為和破壞行為也是抑鬱症的表現之一。嚴重者部分患兒表現為頭疼、腹痛、軀體不適等隱匿性抑鬱症狀。
青春前期抑鬱症狀明顯增多,除表現為心情低落、思維遲滯、理解和記憶力下降以外,另一類較明顯的症狀是行為異常,攻擊行為、破壞行為、多動、逃學、説謊、自傷自殺等。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將這種既有抑鬱情緒,又存在品行問題的類型稱為“抑鬱性品行障礙”。

兒童抑鬱性神經症診斷

目前國內外均採用的成年人精神病學診斷和分類系統如美國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DSM-IV)來幫助評估和診斷兒童、青少年抑鬱症。在診斷和評估前常遵循以下診斷步驟:
1、全面瞭解病史:包括圍產期情況、生長髮育過程、家庭及社會環境背景、家族精神病史、親子關係、適應能力、學業情況、軀體情況、性格特點及有無重大精神刺激等。詢問對象除患兒父母及患兒本身外還應包括保姆、教師及其他親屬。
2、詳細的精神和軀體檢查:由於兒童用言語描述自己情感體驗能力差,醫師主要通過觀察其面部表情、姿勢、動作、詞語量、語言語調和活動情況來綜合判斷,要結合病史反覆驗證,排除干擾因素,最後確定症狀。
3、必要的輔助檢查:重點是排除器質性疾病,如腦CT、腦電圖檢查、DST(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可作為診斷參考。

兒童抑鬱性神經症治療

一些符合診斷標準的兒童、青少年患者,卻在數週內自愈,有明顯抑鬱症症狀的兒童、青少年患者,持續6周以上時需要干預和治療,常用治療方法有抗抑鬱藥物治療、電痙攣治療、心理治療

兒童抑鬱性神經症抗鬱郁藥物治療

(1)三環類抗抑鬱藥(TCAs)  研究發現對兒童期抑鬱症,TCAs和安慰劑相比治療效果差異無顯著性,對青少年期抑鬱症TCAs療效略高於安慰劑,還發現TCAs對兒童、青少年有潛在的心臟毒副作用,嚴重者甚至導致死亡。對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的治療弊大於利,多數專家建議不再用於兒童、青少年患者的治療的一線用藥。
(2)新型抗抑鬱劑 近來新型抗抑鬱劑漸漸取代了TCAs對成人抑鬱症的治療,調查還發現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廣泛用於兒童、青少年的治療,且處方量逐年增加。雖然在2004年美國食物和藥物管理部(FDA),發出警告SSRIs抗抑鬱藥物可能會增加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抑鬱症患者的自殺風險,要求製藥公司對此在説明書上採用黑色標記以示警告。但2007年最新研究發現採用新型抗抑鬱劑治療兒童、青少年抑鬱症利大於弊。在SSRIs中,氟西汀(Fluoxetine) 治療兒童、青少年抑鬱症療效確實,帕羅西汀治療兒童、青少年抑鬱症證據不足,舍曲林和西酞普蘭治療兒童、青少年抑鬱症證據也不十分充分,但研究建議在氟西汀治療無效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使用舍曲林。

兒童抑鬱性神經症電痙攣治療

主要用於有自殺傾向或木僵、拒食的患兒。電痙攣治療目前仍是防範自殺的應急手段。12歲以下兒童不宜選用。

兒童抑鬱性神經症心理治療

研究證實許多設計嚴謹、結構完善的心理治療方法,如認知行為治療(CBT)、人際關係治療(IPT) 、家庭治療、心理劇和精神動力學治療等可以有效治療成人抑鬱症。其中認知行為治療(CBT)有大量證據表明可以有效治療兒童、青少年抑鬱症,其他方法則有待於進一步研究證實。 [1-2] 
參考資料
  • 1.    杜亞松. 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的常見類型及防治[J].2005, 13(6): 231-234.
  • 2.    張建明. 兒童情緒障礙.臨牀兒科雜誌,26(11): 100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