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

鎖定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1939年6月17日出生於波蘭華沙,波蘭導演、編劇、製作人。
1966年,畢業作品《主教之死》獲得了莫斯科電影節藝術家評委會大獎和德國曼海姆電影節的基督教信徒獎 [2]  。1984年,執導的愛情戰爭片《和平陽光的年代》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大獎。2000年,拍攝了電影《生命宛如致命性疾病》,該片獲得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大獎。2005年,執導了劇情片《不受歡迎的人》,該片入圍第6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 
中文名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
外文名
Krzysztof Zanussi
別    名
克里茨托夫·扎努西
國    籍
波蘭
出生地
波蘭華沙
出生日期
1939年6月17日
星    座
雙子座
職    業
導演、編劇、製作人
代表作品
和平陽光的年代
主要成就
1974年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早年經歷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曾經學過四年的物理,並一度對哲學很感興趣,但當他意識到自己對於人的關注遠遠超過對客觀自然的研究時,他轉向了電影的學習,於1960年進入了羅茲電影學院 [2]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演藝經歷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3張)
1966年,克里日托夫·扎努西從羅茲電影學院畢業,畢業作品是電影《主教之死》,該片是一部關於死亡和希望的黑白默片,分別獲得莫斯科電影節藝術家評委會大獎和德國曼海姆電影節的基督教信徒獎 [2] 
1967年,自編自導了短片《計算機》,該片由馬雷克·皮沃夫斯基主演 [6] 
扎努西拍攝的《季度報告》獲1974年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
1984年,執導的電影《和平陽光的年代》上映,該片獲得了第4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5] 
2000年,拍攝了電影《生命宛如致命性疾病》,該片獲得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大獎。
2005年9月9日,執導的劇情片《不受歡迎的人》上映,該片入圍了第6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主要作品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
主演
2014年
《異物》
電影
2013年
《威尼斯70週年:重啓未來》
電影
2009年
《熱心腸》
電影
2009年
《驀然回望》
電影
2007年
《黑太陽》
電影
2005年
《不受歡迎的人》
電影
2002年
《愛在山的那一邊》
電影
2000年
《生命宛如致命性疾病》
電影
1997年
《週末故事》
電影
1997年
《我們神的兄弟》
電影
1996年
《狂奔歲月》
電影
1992年
《無聲的接觸》
電影
1991年
《仁慈之心》
電影
1988年
《無論你在哪》
電影
1985年
《邪惡力量》
電影
1984年
《寂靜太陽年》
電影
1982年
《定理》
電影
1981年
《來自遙遠的國家》
山姆·尼爾、克里斯托弗·卡贊諾夫
1980年
《山巔的呼喚》
塔德烏什·布拉德基
《合約》
萊斯利·卡倫
1979年
《我的克拉科夫》
斯坦尼斯瓦夫·萊姆
《夜間路》
Mathieu Carrière
1978年
《女人屋》
布麗吉特·霍爾奈
《螺旋》
Jan Nowicki
1977年
《黑幕風雲》
皮厄特勒·加里克奇
《解剖課》
-
1975年
《波蘭式出軌》
瑪雅·歌摩勞斯嘉
1974年
《獵殺美洲豹》
豪斯特·巴奇霍茲
1973年
《靈性之光》
Stanislaw Latallo
《假設》
Jerzy Zelnik
1971年
《角色》
達尼爾·奧勒布里斯基
《家庭生活》
達尼爾·奧勒布里斯基
《高牆之後》
瑪雅·歌摩勞斯嘉
1970年
《羣山夕照》(短片)
1969年
《面對面》
Piotr Pawlowski、Justyna Kreczmar
1969年
《水晶的結構》
芭芭拉·弗熱辛斯卡、安傑伊·扎爾內茨基
1968年
《考試》(短片)
亞歷山大·巴爾迪尼
1967年
《計算機》(短片)
馬雷克·皮沃夫斯基
1966年
《瑪利亞·東布羅斯卡》(紀錄片)
-
《工業》(短片)
-
《主教之死》(短片)
Wladyslaw Jarema、Jerzy Jogalla [7-8]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4年
《異物》
電影
2009年
《熱心腸》
電影
2009年
《驀然回望》
電影
2007年
《黑太陽》
電影
2005年
《不受歡迎的人》
電影
2002年
《愛在山的那一邊》
電影
2000年
《生命宛如致命性疾病》
電影
1997年
《週末故事》
電影
1997年
《我們神的兄弟》
電影
1996年
《狂奔歲月》
電影
1991年
《仁慈之心》
電影
1988年
《無論你在哪》
電影
1985年
《邪惡力量》
電影
1984年
《寂靜太陽年》
電影
1982年
《定理》
電影
1981年
《來自遙遠的國家》
電影
1980年
《山巔的呼喚》
電影
1977年
《黑幕風雲》
電影
1975年
《波蘭式出軌》
電影
1974年
《獵殺美洲豹》
電影
1973年
《靈性之光》
電影
1971年
《家庭生活
電影
1971年
《Za sciana》
電影
1970年
《Góry o zmierzchu》
電影
1969年
《水晶結構》
電影
1966年
《外省人之死》
電影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監製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7年
《糜骨之壤》
電影
2015年
《電雲之下》
電影
2014年
《異物》
電影
2011年
《羅絲的遭遇》
電影
2010年
《回到你懷抱》
電影
2008年
《昏睡》
電影
2004年
《鞭打》
電影
2002年
《愛在山的那一邊》
電影
2002年
《朱麗回家》
電影
2001年
《韋澤》
電影
1998年
《烈焰騎者》
電影
1997年
《我們神的兄弟》
電影
1996年
《狂奔歲月》
電影
1988年
《小提琴不再演奏》
電影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參演紀錄片

時間
名稱
1994年
《Jan Strzelecki》
1979年
《影迷》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獲獎記錄

戛納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東京國際電影節
釜山國際電影節
意大利大衞獎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人物評價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是20世紀60年代前後最重要的東歐導演之一,他與安傑伊·瓦伊達、羅曼·波蘭斯基、傑基·斯克裏莫夫斯基等人在西歐和美國的藝術院線裏確立了波蘭電影的聲譽 [3] (文匯網評)
克里日托夫·扎努西是個理性及實證主義者。他智慧過人,深富謀略 [4]  。作為波蘭電影最具代表性的影人,扎努西與瓦伊達的激烈昂揚截然不同,在扎努西的電影裏有一種靜穆的氣息,他喜歡在平靜舒緩中表達自己對於人生的思考 [4] (導演安傑伊·瓦依達《世界電影之旅》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