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山東淄博第六中學

鎖定
山東省淄博第六中學,始建於1897年,原名“光被中學堂”,1955年更名為山東省淄博第六中學,是全市唯一一所百年中學。
中文名
山東淄博第六中學
簡    稱
淄博六中
創辦時間
1897年
校    訓
抱璞守真,奮鬥超羣 [1] 
現任校長
孫宏偉
所屬地區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
原    名
光被中學
在校學生
4000餘人

山東淄博第六中學學校簡介

淄博六中始建於1897年,其前身是英國傳教士興建的教會學校,原名“光被中學”。解放初收歸國有,1955年被山東省教育廳命名為“山東淄博第六中學”。是一所以升學預備教育為主的普通中學。學校分文理部、藝術部和初中部。現有教職工400餘人,7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在校學生。
近一個多世紀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學校領導勵精圖治,鋭意改革;廣大教職工辛勤耕耘,無私奉獻;莘莘學子刻苦勤思,謙遜進取,積澱了濃厚的文化底藴,形成了“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影響學生,以科學的辦學思想引導學生,以高效的管理體制服務學生,以優美的教學環境感染學生”獨特育人環境,形成了“勤奮、求實、文明、進取”的校風和“苦讀、勤練、專注、有恆”的校風以及“嚴謹善教,為人師表”的教風。六中以鮮明的辦學特色、獨特的育人風格和優異的教育教學成績而享譽社會。

山東淄博第六中學學校特色

學校有一套科學、先進的管理思想和嚴格、完備的管理制度。學校以教學為中心,實施以創新教育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創全面發展之優,樹素質教育之範。學校特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思維及身體鍛鍊等方面的良好習慣。
學校的一切工作都緊緊圍繞培養現代化人才而展開,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強化學生學習的主人翁意識,培養學生學習、生活、鍛鍊等方面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具有廣闊的視野、博大的胸懷、豐富的知識、紮實的基礎、鮮明的特長、健全的人格、強健的體魄;培養具有合作交際能力、創新探究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新世紀優秀人才。為此,學校“平行分班、分層施教、分類推進”,讓所有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學校還把優質的課堂教學作為辦學特色,“抓基礎,重能力,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在改進教法、指導學法上下功夫,要求每一位教師的課堂教學都要有風格、有名氣,每一節課都達到優質課的標準,讓所有學生稱心滿意。
學校有一支高素質的教職工隊伍,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是各部門的工作宗旨。學校特別注重師德建設,有一支知識淵博、品德高尚、精於教書、勤於育人的教師隊伍。全體教師熱愛學生、深入學生、轉化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做好本職工作,既做道德名師,又做業務尖子。“上好每一節課,關愛每一位學生,對每一個家庭負責”,是全體老師對社會的鄭重承諾。學校有1名特級教師、70名高級教師、107名一級教師,其中國家級優秀教師5名,省級優秀教師12名;省市級學科帶頭人10名,市級教學能手13名,50名教師參加了研究生學歷進修,8名教師正在參加碩士學位進修,40名教師正在參加國家、省、市各級骨幹教師進修。有三個教研組被團市委授予“青年文明號”,有三個教研組被市教委評為先進教研組,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有發展後勁的教師隊伍。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學校特從澳大利亞聘請英語教師執教口語課,初中部實行雙語教學。
學校有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現有兩處校園,面積共十餘萬平米,綠化面積30000平米,學生活動場地近四萬平米。校本部現代化的教學大樓5000平米,能容納40個教學班,教室均配有高分辨率投影儀,中央空調。4000平米的學生餐廳巍峨壯觀,能同時讓1500人就餐。6300平米的科技信息樓及圖書閲覽、理化試驗、微機培訓、語音教學等多種功能於一體。每個教研組都配有專門的資料室,並建成了校園網絡,同時建有兩個多媒體教室、六個微機室、兩個電子閲覽室。藝術樓、體育館、以及專用足球場、塑膠標準田徑運動場等。
學校有着一流的教學成績,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們有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振聲,有中央黨校校委委員、管理學院院長孫錢章,有一大批黨、政、軍各級領導,一大批科技、教育、醫藥衞生界的專家、教授,一大批工農業生產第一線的英模人物和先進工作者,還有一個遍佈世界的博士、碩士羣體。近年來,高考錄取率每年穩定在85%左右,本科上線率一直位居全市第一,有6位同學奪得淄博市文理科高考狀元,有從全國“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到數不清的各類競賽獲獎者。
多年來,淄博六中遵循“一流的辦學目標,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育人環境,一流的培養標準,一流的辦學成果”的思想宗旨,秉承“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途徑,以發展為教育終極目標,為每一位考進六中的學生提供全面發展的舞台,力爭使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讓每一位學生在某一方面都學有所獲,學有所長,學有所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