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葉唐竹

鎖定
光葉唐竹,喬木狀竹類。地下莖單軸型。竿直立;節間在有分枝之一側具溝槽,後者長達節間的一半或更長,竿髓多少有些為屑狀或海綿狀而不為笛膜狀;竿芽單生,竿中部每節通常分3枝,中間枝略粗於兩側者;竿環甚隆起或中度隆起。籜鞘脱落性,革質或薄革質,背面常被小刺毛,多無斑點;籜片大,呈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稀為帶狀披針形,直立或外翻。葉片通常較大,小橫脈明顯,呈方格狀。花枝因反覆分枝而呈圓錐狀或總狀,其分枝具葉或無葉;假小穗粗短或細長,
別    名
大目竹(廣西)
中文學名
光葉唐竹
拉丁學名
Sinobambusa tootsik (Sieb.) Makino var. tenuifolia (Koidz.) S.Susuki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禾本目
禾本科
亞    科
竹亞科
倭竹族、剛竹亞族
唐竹屬
光葉唐竹
分佈區域
廣西梧州日本

光葉唐竹形態特徵

唐竹(原變種)竿高5-12米,直立,直徑2-6釐米,幼竿深綠色,無毛,被白粉,尤以在下方更為顯著,老竿無毛,有縱脈;節間在分枝一側扁平而有溝槽,節間長30-40釐米,最長可達80釐米;籜環木栓質隆起,起初具紫褐色剛毛;竿環亦隆起,與籜環近同高;節內略凹下。籜鞘早落性,革質,近長方形,先端鈍圓,背面初為淡紅棕色,並被薄白粉和貼生棕褐色刺毛,尤以基部最密,邊緣具淡黃色而基部紫紅色之纖毛;竿基部者籜耳微弱,竿中部者籜耳伸出,呈卵狀至橢圓狀,竿先端者籜耳通常呈鐮刀狀彎曲,棕褐色,表面粗糙或被絨毛,邊緣具長達2釐米之波曲繸毛;籜舌高4毫米,呈拱形,邊緣平整,具短纖毛乃至無毛;籜片披針形乃至長披針形,綠色,外翻,具縱脈與小橫脈,邊緣具稀疏鋸齒,先端漸尖,基部略向內收窄而後外延,脱落性;竿中部每節通常分3枝,主枝稍粗,基部略呈四方形,與竿有較大角度的開展,有時每節多達5-7枝,其節環甚為隆起,高度近於籜環的一倍,但末級分枝之二環則同高,具3-6(9)葉;葉鞘長3.5-4.5釐米,表面無毛,邊緣具纖毛;葉耳不明顯,偶見有呈卵狀而開展者;鞘口繸毛波曲長達15毫米,略呈放射狀,脱落性;葉舌短,先端截形或近圓形,高1-1.5毫米;葉片呈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6-22釐米,寬1-3.5釐米,先端漸尖,具鋭尖頭,基部鈍圓形或楔形,下表面略帶灰白色並具細柔毛,次脈4-8對,小橫脈存在,呈寬的長方形,邊緣多具鋸齒;葉柄長2-6毫來。假小穗1-3(5)枚,着生在同一花枝上,頂生假小穗具長2-11毫米之柄(實為花枝的最末一節間),側生假小穗無柄,假小穗線狀細長,長8-20釐米,粗2-3毫米,基部託以2至數苞片,向上逐漸增大而與外稃相似,上部的1或2片腋內有芽;小穗軸節間長達5-7毫米,扁平,上部具微毛;小花長橢圓形,長7-12毫米,灰綠色,無毛;外稃卵形,寬7毫米,革質兼紙質,先端急尖,具短尖頭,邊緣生有向上的纖毛,頂端略有微毛,具15脈並有小橫脈;內稃橢圓形,與外稃同長或略短,寬4毫米,先端鈍圓,具2脊,脊上與先端生纖毛,脊間具微弱小橫脈,縱脈不明顯,脊外至邊緣各具2或3脈;鱗被3,膜質,近菱形兼橢圓形或卵形,後方1片鱗被形稍不規則,上部具纖毛,基部近楔狀,稍厚,具7-9脈紋,長約2.5毫米;花葯長4-6毫米;淡黃色;子房圓柱形,長1.8-2毫米,無毛,花柱1,極短,柱頭3,長3-4毫米許,具多數屈曲絲狀毛。筍期4-5月。 [1] 
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葉片下表面光滑無毛。 [1] 

光葉唐竹產地分佈

原產日本;中國廣西已有發現。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