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華寺

(青海省民和縣三川地區光華寺)

鎖定
光華寺,藏語稱“扎西羣佩林”,意為“吉祥宏法洲”,因地處文家村和祁家村的結合地帶而俗稱文家寺、祁家寺。 光華之名,寓意昭示佛教之鼎盛光大,以警示後世僧人弘揚佛法的使命。
光華寺位於民和縣中川鄉草灘行政村祁家村與美一行政村文家交界地帶,中川至峽口公路北側,由、大經堂、山門及僧舍等構成,彌勒殿位於最高處,其下為大經堂,經堂下面兩側為僧舍,彌勒殿、大經堂、山門位於中軸線上,基本為坐北朝南朝向。
相傳由卻藏活佛建於清初,光緒二十六年(1900)進行過維修,系今中川鄉境內中型土族寺院,下轄有王家寺。直接信眾主要有楊、祁、文、宋、鄂、甘、馬、汪等八户,遍佈中川鄉金田行政村上馬家、下馬家、楊家,草灘行政村祁家、何家、田家,美一行政村鄂家、文家、宋家、吉家,美二村甘家等。間接信眾有清一村辛家,清二村王家、候家等。由於遷移而新形成的農場村、向陽村的人亦向光華寺進香。
中文名
光華寺
外文名
Guanghua Temple
正式名稱
光華寺
俗    稱
文家寺、祁家寺
地    址
民和縣中川鄉美一村、草灘村

光華寺一、光華寺的歷史淵源

根據寺院世代相傳資料,光華寺是隋唐時期丹陽公主的寺院,剛開始建在官亭鎮沙袋溝。隋唐時期,三川地區每個村莊內部還沒有寺院,只有一個小廟。到明朝末年,因沙袋溝離信眾居住地遠,人們去那裏住寺又不方便,所以從沙袋溝遷往今址。當時,沙袋溝有森林,光華寺是用那裏的林木砍伐後,遷移到中川鄉美一行政村與草灘行政村交界地的寺院。當時選址在光華寺現址,是因為這裏的地形看似老虎,認為是一塊吉祥之地。此時光華寺是一個藏傳佛教寧瑪派的小型信仰場所。
當年光華寺遷移到現址時,三川地區還沒有其他寺院。所以,光華寺遷移下來後,一度興盛,寺僧達到300多人。到清朝,卻藏活佛弘法來到光華寺,僧眾把寺院獻給了卻藏活佛,卻藏活佛賜寺名“唄丹扎西瓊培朗”,並賜定了光華寺的相關僧規,光華寺成為了卻藏寺屬寺。至此,光華寺在格魯派全面興盛以後,以此為契機,改宗格魯派,一直髮展至今。
清同治年間,回族反清鬥爭前後持續了13年。當時,反清鬥爭波及三川,光華寺被焚燬。到光緒年間,第一輩楊嘉活佛,回到三川,重修光華寺。之後,僧眾確認第一寺主為卻藏,第二寺主為楊嘉活佛。光緒21年,回民反清鬥爭中,光華寺又被燒燬。此後多年來一直未能重修寺院,只在原來寺院的地址上修建了簡易平房。後來,下馬家一個大喇嘛,會同二世楊家活佛,共同重新修建光華寺。直到宣統末、民國初期才完成寺院重修。
解放初,光華寺有僧人46人;1956年93人,殿堂42 間,僧舍等私房324間,水地143.6畝,活佛楊洛藏,下設管家、僧官各1人;1951年,十世班禪大師賜寺名“扎西瓊培浪”,併發布了新的僧規,隨之成為班禪屬寺。 1977年,光華寺被拆毀。 1981年批准開放,重修“噶爾瓦”;1985年,重修殿堂1座25間,僧舍11院55間;2013年,恢復彌勒殿。彌勒殿原名“賢康”,供奉彌勒佛。最早屬於文家村。大約200年前,文家村一個有名的“文家佛爺”,為文家修建了賢康,並一直被文家喇嘛作為文家的寺院建築而單獨管理,直到距今82年前,眾人才把賢康交給光華寺,成為了寺院的一部分。
光華寺現有寺僧10餘人,由彌勒殿、大經堂、山門及僧舍等構成,塔爾寺楊嘉活佛為寺主,由文吉廷任寺管會主任。

光華寺二、光華寺活佛系統概況

光華寺的活佛屬楊嘉活佛體系,楊嘉活佛體系始於清嘉慶年間,至今相傳三世。
楊嘉活佛系統的形成,肇源於第一世楊嘉活佛洛桑曲達爾的特殊才能和卓越貢獻。第一世楊嘉活佛洛桑曲達爾在200年前降生在三川楊家莊,自幼聰慧,7歲時入塔爾寺,授戒取法名洛桑曲達爾;15歲即入顯宗學院學習;後來赴拉薩深造,在色拉寺拜著名的熱振活佛洛桑益西丹巴熱吉為師,研習佛經五部大論;在他61歲那年,參加拉薩大昭祈願法會的辯經考試,獲得頭等拉仁巴格西學位,從此名揚青藏高原,為塔爾寺贏得了榮譽。為了表彰他的功績,塔爾寺委任他為醫明學院法台,確認為喇嘛即活佛,在塔爾寺設立了“楊嘉噶爾哇”,即楊嘉活佛府邸。洛桑曲達爾圓寂後,塔爾寺活佛按照必要的宗教儀軌,認定民和中川草灘祁家村土族農民達日瑪之子阿旺洛桑慈誠彭措為洛桑曲達爾轉世靈童。他出生於1875年,9歲時被迎至塔爾寺正式坐牀,取法名阿旺洛桑慈誠彭措。之後,在香薩多傑羌活佛處受近事戒,持守近事律儀,拜克秀塘·曲藏為師學經;13歲時入塔爾寺顯宗學院學習“因明七論”;17歲赴拉薩深造,入其前世洛桑曲達爾曾經學習過的色拉寺吉哇扎倉桑洛康村卡德米參學習;24歲時返回塔爾寺,入居巴扎倉(密宗學院)學習密宗經;。26歲時,阿旺洛桑慈誠彭措榮任密宗學院堪布,登上了法台、導師的寶座。阿旺洛桑慈誠彭措對家鄉民眾十分關心,據説那時三川地區每年有冰雹,鄉親們的莊稼常被打毀,阿旺洛桑慈誠彭措便在楊家烏拉山頭築起十萬佛像的“本康”,作密法拒擋冰雹,從那以後三川地區冰雹絕跡。二世活佛楊嘉·阿旺洛桑慈誠彭措圓寂後,由塔爾寺三世卻西活佛洛桑香曲丹貝仲美依據藏傳佛教儀軌尋找其轉世靈童,最終認定民和三川楊家的靈童雙喜福。雙喜福生於1931年農曆臘月二十七,3歲時被認定為活佛後,由來自塔爾寺楊嘉活佛府邸的代表常住其家,侍奉教育;6歲時由活佛府邸出資贖回其身,夏尕爾活佛授沙彌戒,取法名洛桑圖旦夏珠,不久選定吉日正式坐牀,便開始學習佛教經典,是為第三世楊嘉活佛。第三世楊嘉活佛洛桑圖旦夏珠20歲時初次回家省親,在附近的光華寺温習和自修經典;2l歲時,從塔爾寺第七世米納活佛阿旺勒西嘉措處受比丘戒,繼續學習佛教經典;22歲時,被迎請至光華寺,任法台一年半,併為僧眾熬茶佈施;1958年受冤入獄,1979年6月平反,恢復曼巴扎倉法台職務,並負責塔爾寺印經院的工作。復出後,整頓扎倉秩序,恢復學經及其他宗教活動,短時間內使曼巴扎倉和印經院的工作轉入正軌,井然有序;他參與籌建了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主持完成了搬遷和校舍修建、活佛登記和招生、學員管理等工作。第十世班禪大師圓寂後,有一段時間楊嘉活佛洛桑圖旦夏珠仍在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工作,後返回塔爾寺,他為母寺的正常發展出力,出資12餘萬元對光華寺進行了改建。第三世楊嘉活佛洛桑圖旦夏珠現任塔爾寺民主管理委員會委員、湟中縣政協委員、青海省佛教協會理事、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副處級教研員等職。利用蒙冤時在監獄學習的專業知識,他也成為全省獲得古建築設計工程師資格的唯一活佛。

光華寺三、班禪大師與光華寺的淵源概況

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1946年在塔爾寺坐牀。他在塔爾寺期間,由青海、甘肅、西藏、內蒙古等地的眾多活佛侍陪,向拉郭仁波切等高僧學習經典,接受灌頂、加持和經教傳承,這些侍讀中就有楊嘉活佛。1951年,經請求,班禪大師給文家寺賜定寺規,寺規中將文家寺稱為“扎西羣佩林”,從此該寺改稱此名。

光華寺四、光華寺的宗教文物

光華寺收藏文物主要有:
“拉米措相”唐卡:寶貝佛爺主像,上面為其師傅,下面為其徒弟等。1981年從炳靈寺請來,具有一定保護價值。
“釋迦牟尼”唐卡:1981年一個鄂家喇嘛從塔爾寺請來,出自塔爾寺班禪拉讓轉給馬家老喇嘛,請到光華寺,具有一定保護價值。
“丁奎”唐卡:塔爾寺前一輩卻西佛爺1981年給了光華寺,具有一定保護價值。
大廚房大鍋:大鍋,清朝宣統四年鑄造,可以滿足300人的用餐。大鍋上鐫刻有銘文:“大清宣統四年六月吉日敬獻光華寺鐵鍋一口 願主王四十一 王斜惹藏俉 金火匠人 白守全 王化榮”,具有一定保護價值。
另外,尚有部分宗教器物,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收藏價值。

光華寺五、光華寺的主要宗教活動

寺院內部主要宗教活動有:正月喇嘛納頓、耶爾尼(坐夏制度)、耶兒將(坐夏結束後到各屬轄村莊唸經活動)、坐扭扭(信眾到寺院進行閉齋修行活動)等。並有日常經文唸誦。
根據信眾邀請,長期赴信眾家中進行亡人超度、週年紀念、祈求平安誦經等宗教活動,定期根據屬轄村落邀請,參與山神祭祀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