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光棘球海膽

鎖定
光棘球海膽外殼呈半球形,殼高略大於殼徑的二分之一,最大殼徑可達100mm,口面平坦,圍口部稍向內凹;反口面比較隆起,頂部呈圓弧形。步帶區與間步帶區幅寬不等,赤道部以上的步帶幅寬約為間步帶的三分之二,步帶至口面逐漸展寬,圍口部周圍的寬度可等於甚至略寬於間步帶。
中文名
光棘球海膽
拉丁學名
Strongylocentrotus nudus
別    名
大連紫海膽
棘皮動物門
海膽綱

光棘球海膽形態特徵

步帶區與間步帶區的膨起程度相似,殼形口面觀為圓形。成體體表面以及大棘的色澤均呈黑紫色,管足的色澤為紫色或紫褐色。大棘針形,較粗壯,表面帶有極細密的縱刻痕,最大長度可達30mm以上。赤道部附近的每片步帶板上生有大疣1個、中疣2-4個、小疣若干個;間步帶板上生有大疣1個、大小不等的中疣和小疣15-22個,中疣和小疣在大疣的上方及兩側排列成半環狀,大疣的基部生有疣輪。頂系稍隆起,第一眼板和第五眼板與圍綱部近圓形,肛門稍偏於後方。管足孔的排列方式為每6-7對構成一個小弧,管足內的骨片呈C形。體型屬大中型,成熟季節生殖腺色澤淡黃色至橙黃色,質量較好。

光棘球海膽生活習性

光棘球海膽多選擇水深20米左右的岩石海底棲息,喜歡高鹽水域生長,卻不適應在低鹽度的海域生長,喜歡温冷岩石海域;而且,它的生長速度與生長海域的水温密切相關。

光棘球海膽分佈範圍

主要分佈於山東及遼東半島。

光棘球海膽主要應用

其性腺製品海膽醬 ,日本人稱之“雲丹” ,為高級海珍滋補品之一 。

光棘球海膽幼體培育

光棘球海膽水質條件及管理

幼體發育的適宜水温為2 0 ~ 2 3 ℃ ,浮游幼體期生長髮育的適宜鹽度為27‰~35‰ ,鹽度低於27或者高於35,其生長緩慢,變態率低 ;低於23或者高於39則不能變態發育。幼體培育過程中,採取微充氣或攪池的方法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同時還會使浮游幼體分佈均勻,避免 “聚堆”現象。每日換水l~2次,每次換水量l/2 ~2/3,換水時要儘量避免對幼體造成損傷。用虹吸法來清除池底,改善水質。

光棘球海膽培育密度

受精卵經過卵裂、囊胚、原腸、稜柱幼體幾個階段,長出兩個腕來,稱為二腕幼蟲。幼蟲的培育密度控制在0.5~1個/m1,密度過大,會導致個體發育遲緩或發育不良,骨針會從腕的先端長出來,引起幼體死亡。調節培育密度時,多采用虹吸法,不宜採用拖網等方法,否則極易造成幼體腕的損傷。 [1] 

光棘球海膽餌料投餵

幼體發育到稜柱幼體期,此時幼體消化道發育基本完成,應及時投餌。如果投餌不及時,會影響幼體發育。餌料以角毛藻為主,混投鹽藻和金藻。投餵方法以少量多次為宜,一般每天分4~6次投餵。餌料的投餵量要根據培育密度、發育不同時期和培育水温等決定。關鍵是每次投餌後,對幼體胃進行鏡檢,確定最佳投餌量。投餵量過少,影響幼體發育,過多則水質條件變差,易引起幼體死亡。

光棘球海膽稚海膽培育

光棘球海膽水質管理

稚海膽階段對水質要求較高,要保持適宜的水温,大連紫海膽苗最適生長水温為10~20℃,水温低於5℃基本不攝食。日換水2次,日換水一個全量以上,以保持充足的溶氧。每隔10d左右倒池一次,及時清理殘餌、糞便與死亡個體。 [2] 

光棘球海膽餌料供應

在稚海膽附着階段,海膽攝食採苗板上的底細硅藻為主,為了保證稚膽有充足的餌料 ,應控制好補肥和採光。為維持底棲硅藻繁殖與稚膽生長的同步性 ,每隔4~5d施肥一次。氮肥5g/m³,磷肥0.5g/m³。光照應控制在500~30001x之間,光照過弱不利於硅藻生長,過強會導致綠藻繁殖過快,抑制硅藻生長。

光棘球海膽剝離

採苗板上底棲硅藻被吃光呈透明狀,此時應剝離,剝離時稚膽的膽徑應在2~3mm以上。剝離用軟毛刷,將稚膽輕輕刷下,儘量避免機械損傷,放入有海藻的網箱中,暫養密度以20000個/m²為宜。隨着稚膽殼徑的增長,調整培養密度 ,當海膽達到10mm時,每箱在2000~3000個為宜,適當施用藥物(抗生素類)預防病害。當網箱中有30%海膽直徑到1cm以上時,應挑出分池培育,當直徑達2cm以上時,就可以掛海養殖了,海膽的育苗工作也就結束了。
參考資料
  • 1.    光棘球海膽的人工育苗技術 北京水產 [引用日期2015-1-18]
  • 2.    光棘球海膽育苗技術的初步研究. 黃渤海海洋 [引用日期2015-1-18]